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窗外的一阵风,或者一片飘零的叶子,甚至一只蛾子都会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课堂上吸引过去。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想方设法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课堂上的有效性,直指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浅。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跟上老师的思维,甚至超越老师的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我们也才能和学生一起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地利用起来,以达到我们追求的有效性。因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妙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情境教学不只是挂在嘴上的言语,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置于情境,并在这个情境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依次推进,学生不但能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妙用,而且通过如此轻松的学习氛围,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兴趣。如,学习“比例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地图上体验了一次环球之旅,让他们先知道有比例尺这个知识点,并知道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灵活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等等。所以,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一张世界地图,结合地图告诉学生,我国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历史悠久。通过一张地图我带领学生了解了中国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学生在了解这些风景名胜的同时,也了解了比例尺这个知识点的神奇功用。
在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創设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或技巧。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适合小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精心设计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无限的妙用之处,从而爱上数学这门课。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中态度也很重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散漫的,没有目标的,缺乏积极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看着例题照猫画虎,也不能只在老师的思维后面转圈圈。我们通过游戏、设置疑问、巧设练习、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动手动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通过这样有趣地记忆儿歌,大月、小月学生一定会牢记于心的,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不但不会感到疲劳、无趣,还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问题频出的课堂,不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吗?没有问题的课堂,会让学生陷入听讲的疲乏状态,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甚至不听或者听不懂也不无所谓。学生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摒弃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学习,我们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对老师抛出的“?”加以理解、思考。如,有一个老师在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他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但是这里有了新的问题,这20人里不是说个个都仅喜欢篮球或者足球,他们有的既喜欢足球,也喜欢篮球,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分出第三类不同的学生,那就是除了喜欢篮球的,喜欢足球的,还有一类既喜欢篮球也喜欢足球。这样的学习,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认识度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学技术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早已取代了过去传统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的灵活运用让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多媒体的运用让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简单起来。比如圆、长方形、多边形、三角形,再比如一些对称的图形等等,原先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去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甚至摸到,从而增加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也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
总之,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启蒙阶段,也可以说是开发学生智力与思维的最佳阶段,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具体的教学中恰当运用情境设置、疑问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编辑 张珍珍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妙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情境教学不只是挂在嘴上的言语,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置于情境,并在这个情境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依次推进,学生不但能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妙用,而且通过如此轻松的学习氛围,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兴趣。如,学习“比例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地图上体验了一次环球之旅,让他们先知道有比例尺这个知识点,并知道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灵活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等等。所以,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一张世界地图,结合地图告诉学生,我国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历史悠久。通过一张地图我带领学生了解了中国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学生在了解这些风景名胜的同时,也了解了比例尺这个知识点的神奇功用。
在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創设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或技巧。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适合小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精心设计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无限的妙用之处,从而爱上数学这门课。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中态度也很重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散漫的,没有目标的,缺乏积极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看着例题照猫画虎,也不能只在老师的思维后面转圈圈。我们通过游戏、设置疑问、巧设练习、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动手动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通过这样有趣地记忆儿歌,大月、小月学生一定会牢记于心的,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不但不会感到疲劳、无趣,还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问题频出的课堂,不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吗?没有问题的课堂,会让学生陷入听讲的疲乏状态,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甚至不听或者听不懂也不无所谓。学生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摒弃的。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学习,我们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对老师抛出的“?”加以理解、思考。如,有一个老师在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他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但是这里有了新的问题,这20人里不是说个个都仅喜欢篮球或者足球,他们有的既喜欢足球,也喜欢篮球,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分出第三类不同的学生,那就是除了喜欢篮球的,喜欢足球的,还有一类既喜欢篮球也喜欢足球。这样的学习,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读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认识度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学技术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早已取代了过去传统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的灵活运用让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多媒体的运用让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简单起来。比如圆、长方形、多边形、三角形,再比如一些对称的图形等等,原先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去理解的东西,现在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甚至摸到,从而增加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也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
总之,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启蒙阶段,也可以说是开发学生智力与思维的最佳阶段,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具体的教学中恰当运用情境设置、疑问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