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理念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常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而且以教师主讲作为传播理论知识的基本方式,这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初中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对此,新课改从长远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来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改革建议,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把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探究语文知识的本质内涵。由此,形成了一种“求真”教学理念,即让学生自主探求真理的生成与发展规律。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来。
  一、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求真”意识
  情境教学最开始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出现的,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知识都是在特定情境中生成的,如果脱离了情境支撑,知识便犹如“空中楼阁”,与现实脱轨。由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与理论、新知与旧知,从而展开有效的知识探索活动。在实施“求真”教学改革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懂得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激发初中生的“求真”意识,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关联结构,促使学生自主整合个人的知识结构来解释新知、发现新知与应用新知,不断调整与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提前与学生的母亲沟通,希望她们可以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许。然后,在语文课上,笔者将这些书信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主阅读。由于学生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收到母亲亲手写的信,也不知道母亲会写什么内容,所以他们在接到书信的时候,都很惊讶,也很好奇。接着,笔者便为学生留出三分钟时间来阅读母亲写的信,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神色,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深受触动,反复摩擦信纸,甚至有的学生还热泪盈眶。于是,笔者便借着学生激动的情绪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分享母亲所写的信,借此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使其进一步了解母亲的想法,感受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与关怀。当学生的情感最为充沛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朗读了《我的母亲》一文,引导学生探究胡适与母亲之间发生的点滴故事,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与感恩意识。由于学生在情境引导下回忆起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所以他们能够在文本中找到自己母亲的影子,而这就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思想共鸣,便于学生探究《我的母亲》一文的本质和中心思想。
  二、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探究,促使学生感受知识真谛
  探究最早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种行为活动。后来,人们从探究活动中提炼出了行为共性,认为探究的本质是发现、是探索、是证明,反映着知识生成的思维过程。随后,探究教学法便成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它能够有效丰富初中生的“求真”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题、自主合作、自主辩论,全面丰富初中生的解题经验,使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语文的真谛。值得一提的是,探究教学活动对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而这将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切实丰富学生的“求真”经验。
  比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便要求初中生以5人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语文探究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全面汇总《背影》这篇课文的基础知识、行文特征、内涵主旨、情感价值等信息。首先,阅读小组成员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人生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此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汉字词语,积累基础知识。接下来,阅读小组可直接根据课文的故事线索划分段落并复述段意,进而以“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提炼课文的人物、环境与事件这三个要素,辅以事件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四要素来分析课文的行文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背影》一文时的感受,体会父亲与作者之间平凡而又感人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分享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经历。为了进一步深化阅读探究结果,笔者也会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随机引出一些问题,如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背影,哪一次最为详细?父亲在送别时说了什么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感受?作者一共流了几次泪,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从细节上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朱自清先生在描写父爱时所使用的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从而更好地把握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三、鼓励学生多质疑,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提问要比解题更为重要。质疑本身是学生形成求异思维的直接表现,学生只有产生了质疑意识才能进一步展开知识创新与迁移应用活动。在“求真”教学改革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也要积极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追问,促使学生在反复质疑与探索中进一步理解语文的内涵,体会真理的生成过程。当然,质疑需要一定的技巧,通常可以在一些矛盾点或重难点处质疑。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课前预设,思考易于引起学生质疑的问题或知识点,促使质疑的生成,并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在语文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勇敢质疑,借此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的真谛。比如在《乡愁》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借此丰富学生对《乡愁》一文的理解。为此,笔者提问:《乡愁》一诗的意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体现思乡思国的情绪的?对此,学生便要探究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在这一问题探究中,学生对此诗的意象分析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有同学从邮票、船票、坟墓与海峡四个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这四个事物都能够表现出作者的乡愁,代表着作者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乡愁。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本诗主要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真切感情,所以最主要的意象应该是“海峡”,前三个意象都是为了突出“海峡”这一主题而创设的。面对学生所产生的阅读困惑,笔者会尊重学生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同时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浓烈、炽热的思乡爱国情怀,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求真”理念,可以进一步调整教学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探究与知识创新的活动中。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解放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保证初中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良好的“求真”意识与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把通识教育理念的引入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对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突出高职英语课程特色,改革高职英语课程实施方式,从而实现高职英语为综合性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英语;课程改革  一、通识教育的特征  通识教育特征首先是“宽”,通识教育要求学生突破专业教育的局限,进行更加广泛的知识学习,扩大的知识结构体系,进入更加宽广的领域;其次是“合”,
说说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先看图,再模仿例句把句子说完整。  例:小兔爱踢足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盘丝洞里躲了好多,孙司空要把他们都找出来。你也来找一找吧!找到一只就给一颗星星涂上红色。看看最后你能得到几颗红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引导。教师的成长则离不开对孩子的细心观察和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基于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科学组织教学活动,认真反思并总结相关经验,以此促进自身成长。本文点点滴滴记录了我的教师成长之路。篇章一:在阅读中快速成长  近年来,“低头族”越来越多。慢慢地,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孩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自己的班级中创设了“亲子共读
森林小魔女开了一家饮料店,她请小小熊做饮料店服务员。  哦,大卡车运来了许多饮料。  小小熊把饮料一股脑儿堆放在店里。哎呀,店门都打不开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背部类似“驼峰”的突起里面,满是脂肪。  看过电影《冰河世纪》吗?里面的主人公之一就是猛犸。猛犸虽然长得像大象,但他比大象大多了,他是曾经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1.大象当过邮递员。他力气大,可以背上一大包信件去送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个地下迷宫有几处被石头堵住了,穿山甲要去挖石头。他要怎么走才能不走回头路,一次就完成任务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人物:灰姑娘、爸爸、后妈、姐姐、老奶奶、王子。  场景:灰姑娘的家里、王宫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在现今信息化激增,人与人之间有着越发密切交流的时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些需要用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场合,能够流畅、准确地用英语口语进行自我展示表达,会给他人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学习英语要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推进后续对英语学科学习工作的进行。本文将浅谈在快乐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对小学六年级英语课堂进行教学管理。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