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国民素质普遍有所提升。其中,高学历人群所受到的高水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不管在个人素养、职业素养、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等各方面都比较出色。而在这类人群中又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人大专高等教育学生,简称成大学生。因为受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导致这类群体学生的人文素养会有不同层面的缺失,造成诸如轻则人际交往混乱、面对挫折轻易厌世、欠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求职困难,重则道德观念出现严重偏差、仇视社会、甚至做出伤害他人伤害社会的违法事件等严重后果。所以,如何培养成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分支之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众多学者深入研究的一个严峻命题。
【关键词】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对策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引言:人文,我国《辞海》是这样界定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文化现象包括了先进的也包括了落后的,包括了科学的,也包括愚昧的,包括了优秀的,也有次劣的,有健康的,也有病态的。而,我们所说的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正面的一类。学科上,一般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等都称为人文学科,人类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人文素养,一般来说指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主体其实就是这三个方面的,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是其他两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具体的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事业,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文化知识素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
人文素养的获得,我想这是一个潜移默化、慢慢累积的过程,都是需要从小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有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教育过程。每个人都想要拥有并且应该拥有好的人文素养,成人大专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例外。
一.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情况获得
1.测试对象
在某高职院校成人大专高等教育学生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男女生,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测试。
2.测试方法与目的
测试以调查问卷为主,主要注意点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选出测试题相对应的答案,最后将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再进行统计。
主要的研究目的,测试成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包括敏感性特质、强迫、焦虑、抑郁、偏执等等,将这些以调查问卷的形势呈现出来。
最后一步就是融入成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全部要求,上面的是从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其次还要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道德倾向、体育锻炼等。全部相结合,最后统一得出结论,形成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初步印象。
3.测试研究结果
首先,和社会大众一样,在情绪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人们一直没有办法正面去面对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群体有一个共性;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测试出的结果来说非常的不理想。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以及与古老传说有关的传统文化中,都是知道甚少,甚至没有一点认知。但是有小部分人对此表示感兴趣。古老传说、民族风俗、传统节日、基本礼仪、文学修养等都需要做到以一个普及的层面,作为人的知识结构必需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人文素养最底层的架构,支撑、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其次,对于在读的学业,对待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积极,缺乏一个理想的目标去奋斗。虽然认识到知识对人成长和就业的重要性,而选择继续就读,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毕业拿个证书的就读目的普遍存在。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是可圈可点,信任与被信任的能力都没有办法很好的体现出来。
有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身体健康锻炼这方面,也显得没有头绪,必须要学会做到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积极管理。希望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长跑、短跑等形式来完成对身体的锻炼。
最后,对当下的课程也极度的厌倦,认为非常的枯燥,没有办法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也存在不满,希望有更多的实践课程。
二.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成大学生的特点
首先成人大专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有些是刚高中或中专毕业,有些则已经在职场上打滚,所以他们在年龄、性格、社会经历、心理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貌似就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杂烩。是的,很多人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受到持续的、良好的教育,他们错失了很多,为了变的更好,他们选择再次学习。
受教育方式以及学习的知识内容,都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跟学生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联。他们很多都是在社会职场中过来的,跟社会这个大染缸接触后,人本身就要经受住很大的考验,因此在心理层面会比较多样化,同时也会相对情緒化,沟通能力欠缺,表达能力急需改善,自我调适能力也不好。另一方面成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他们注重的更多是倾向于也工作相关的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因此他们缺乏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
2.培养模式守旧,重点分化不当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一个相对守旧的培养模式,只重视做事,不重视人文管理;只重视事情的结果,对于事情的过程完全处于忽略状态;只关注技术性科目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礼仪修养、身心素质方面等人文教育严重的疏忽;只重视纸上谈兵,而实践教学相当欠缺。因此,严重影响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观培养,导致人文素养缺失较大。 3.课程安排的欠缺
关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各大院校都没有提出一个针对性的方案去解决。只是对于国家要求必要的公需课做了每周一次或者一个学期少量课时的安排,同时不具备活力与主观能动性,在专业课程的编排上也只是设计了与专业实践对口的课程。而关于人文素养方面的思想道德、礼仪修养、心理健康、文学素养等领域,极少甚至没有,只是点到为止的培养而已。总之,有关于人文素养的课程要么欠缺要么没有发挥作用。
4.人才评价模式的片面性
单位以及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过多集中在文凭和能力方面,注重工作业绩,关注学历层面乃至关注个人背景等。这种人才评价上一切关注点的偏差,导致学校教育有明显的目的性,导致人们在自觉去提高自身素质时,根据社会上的人才评价标准去进行选择,从而从面到点的忽略了人的内涵素养,也就是人文素养的有意识培养,这也是导致人文素养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成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对策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与模式
邓小平说过,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关于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很明确,模式要全面,要根据社会的前进而有所修改,不能根据要达到的目的,顾此失彼。“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知识就是在人生过程中的一个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简而言之,知识就是能够让人认识世界、感受世界,从而对这个世界形成初步的印象,是概念与现实的连结。所谓技能,是指人们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一个人拥有好的技能,就会有利于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要人文与科技技能同发展,必须要做到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避免人才培养的单向性,不够全面,向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步培养的方向靠拢。
2.提高自我要求,明确自身定位
明确自己的定位,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社会思想方法,有了思想才会正确认识到自身。思想就是人们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它直接支配着人们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所谓方法,是指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过程中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现出来的能力越好,那么就有利于解决他们面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从这两点入手,可以有效提高自我要求,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
大部分成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平时工作繁忙,课余自学自觉性欠缺,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设置一个职业心理辅导的课程,专门针对这个现实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对自身人文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去吸收人文素养不同层面的知识养分,让他们除了在职业技能上拥有优势,同时在社会工作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也是让人点赞认同的。
3.转变课程实施方案
公共课程的设立,包括思想品德、礼仪文化、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文学修养等等,都要做到灵活安排,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准确的说,课程的安排要更切合实际,更加的灵活生动。针对这些公共课程的设立,要公开化,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的实施方式,必须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室教授形式,比如可以以拍电影的模式来记录文案的策划、案例的分析、专题报告、主题讨论、室外实操、外出参观学习教育等,将理论以一个个生活活泼辅助的模式呈現出来。
这些课程的考试,也可以通过实践来考,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做到公平的将每个人的人文优点发挥出来,让他们印象深刻。也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达到属于自己的人文文化层面积累。
4.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人才的评价,社会起到一个主要评价主体的角色,有很大的责任。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情开始进入一个腾飞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文素养的精神与品质也逐步提升,社会中不同层面的压力也显现出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面,我们的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对缺失其实是有理可循的,由现实的工作生活压力进而上升到心理层面的压力乃至走极端,他们难以很好的调节自身心理去容面对这些问题。而在负面情绪在得不到宣泄的情况下,不断挣扎寻找突破口。在未果的状态下,开始自我怀疑、否定到甚至厌弃。结果就是患上比较大的心理问题,所以人文素养的精神与品质的培养和树立对成大学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选择再次学习进修,更好的去面对这个社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所以社会大众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意识,其实就是将这个评价体制社会化。同时国家要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媒体的报道也不能具有严重的偏向性。一些重要文件也可以直接下达到企业单位学校,树立既重人才又重人文的评价机制,不单一的以高学历为准,全方位评论人才。
5.文学素养的培养
由于成大学生的技能方面强于文化知识方面的现状,因此学校应该适当改变对成大学生的培养板块比例,加大加重文学层面知识以及精神层面内容的学习。
良好人文素养的内涵,与传统文化、文学知识的熏陶和积累是息息相关的。而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渠道,所以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经常性地举办相关系列讲座,介绍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领域。同时向学生推荐一批好的书籍,指导他们读一些有关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文学作品的优秀著作和历史名人的传记,以提高文学修养。
四.结语
加强对成人大专高等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势不可挡。虽然依照当今教学现实,在落实培养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找到对的方法及模式,采取积极的措施,施教主体和受教者都积极主动去改善,社会层面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媒体风标,必定可以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累月经年,成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定会有所改善。不是每个人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只有让自己做得比之前好一点再好一点,除了专业技能的过硬本领,更要有全面的人文素养内涵,注重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每天都有进步,给自己带来掌声,才可以让自己活得健康活得精彩,在社会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一分光一份热。
参考文献
[1]公艳艳. 论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培养对策[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5:73-74+76.
[2]赵小瑾, 关于成人大专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8:62-64.
[3]徐朝阳. 当前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薛玉蕊. 试论成人大专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及其培养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59.
[5]公艳艳,赵小瑾,李岩,朱王莹,郑黎辉. 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以某高校成人大专学生为例[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21-25.
【关键词】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对策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引言:人文,我国《辞海》是这样界定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文化现象包括了先进的也包括了落后的,包括了科学的,也包括愚昧的,包括了优秀的,也有次劣的,有健康的,也有病态的。而,我们所说的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正面的一类。学科上,一般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等都称为人文学科,人类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人文素养,一般来说指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主体其实就是这三个方面的,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是其他两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具体的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事业,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文化知识素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
人文素养的获得,我想这是一个潜移默化、慢慢累积的过程,都是需要从小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有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教育过程。每个人都想要拥有并且应该拥有好的人文素养,成人大专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例外。
一.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情况获得
1.测试对象
在某高职院校成人大专高等教育学生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男女生,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测试。
2.测试方法与目的
测试以调查问卷为主,主要注意点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选出测试题相对应的答案,最后将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再进行统计。
主要的研究目的,测试成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包括敏感性特质、强迫、焦虑、抑郁、偏执等等,将这些以调查问卷的形势呈现出来。
最后一步就是融入成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全部要求,上面的是从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其次还要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道德倾向、体育锻炼等。全部相结合,最后统一得出结论,形成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初步印象。
3.测试研究结果
首先,和社会大众一样,在情绪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人们一直没有办法正面去面对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群体有一个共性;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测试出的结果来说非常的不理想。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以及与古老传说有关的传统文化中,都是知道甚少,甚至没有一点认知。但是有小部分人对此表示感兴趣。古老传说、民族风俗、传统节日、基本礼仪、文学修养等都需要做到以一个普及的层面,作为人的知识结构必需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人文素养最底层的架构,支撑、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其次,对于在读的学业,对待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积极,缺乏一个理想的目标去奋斗。虽然认识到知识对人成长和就业的重要性,而选择继续就读,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毕业拿个证书的就读目的普遍存在。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是可圈可点,信任与被信任的能力都没有办法很好的体现出来。
有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身体健康锻炼这方面,也显得没有头绪,必须要学会做到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积极管理。希望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长跑、短跑等形式来完成对身体的锻炼。
最后,对当下的课程也极度的厌倦,认为非常的枯燥,没有办法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也存在不满,希望有更多的实践课程。
二.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成大学生的特点
首先成人大专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有些是刚高中或中专毕业,有些则已经在职场上打滚,所以他们在年龄、性格、社会经历、心理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貌似就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杂烩。是的,很多人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受到持续的、良好的教育,他们错失了很多,为了变的更好,他们选择再次学习。
受教育方式以及学习的知识内容,都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跟学生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联。他们很多都是在社会职场中过来的,跟社会这个大染缸接触后,人本身就要经受住很大的考验,因此在心理层面会比较多样化,同时也会相对情緒化,沟通能力欠缺,表达能力急需改善,自我调适能力也不好。另一方面成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他们注重的更多是倾向于也工作相关的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因此他们缺乏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
2.培养模式守旧,重点分化不当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一个相对守旧的培养模式,只重视做事,不重视人文管理;只重视事情的结果,对于事情的过程完全处于忽略状态;只关注技术性科目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礼仪修养、身心素质方面等人文教育严重的疏忽;只重视纸上谈兵,而实践教学相当欠缺。因此,严重影响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观培养,导致人文素养缺失较大。 3.课程安排的欠缺
关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各大院校都没有提出一个针对性的方案去解决。只是对于国家要求必要的公需课做了每周一次或者一个学期少量课时的安排,同时不具备活力与主观能动性,在专业课程的编排上也只是设计了与专业实践对口的课程。而关于人文素养方面的思想道德、礼仪修养、心理健康、文学素养等领域,极少甚至没有,只是点到为止的培养而已。总之,有关于人文素养的课程要么欠缺要么没有发挥作用。
4.人才评价模式的片面性
单位以及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过多集中在文凭和能力方面,注重工作业绩,关注学历层面乃至关注个人背景等。这种人才评价上一切关注点的偏差,导致学校教育有明显的目的性,导致人们在自觉去提高自身素质时,根据社会上的人才评价标准去进行选择,从而从面到点的忽略了人的内涵素养,也就是人文素养的有意识培养,这也是导致人文素养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成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对策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与模式
邓小平说过,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关于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很明确,模式要全面,要根据社会的前进而有所修改,不能根据要达到的目的,顾此失彼。“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知识就是在人生过程中的一个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简而言之,知识就是能够让人认识世界、感受世界,从而对这个世界形成初步的印象,是概念与现实的连结。所谓技能,是指人们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一个人拥有好的技能,就会有利于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要人文与科技技能同发展,必须要做到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避免人才培养的单向性,不够全面,向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步培养的方向靠拢。
2.提高自我要求,明确自身定位
明确自己的定位,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社会思想方法,有了思想才会正确认识到自身。思想就是人们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它直接支配着人们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所谓方法,是指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过程中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现出来的能力越好,那么就有利于解决他们面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从这两点入手,可以有效提高自我要求,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
大部分成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平时工作繁忙,课余自学自觉性欠缺,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设置一个职业心理辅导的课程,专门针对这个现实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对自身人文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去吸收人文素养不同层面的知识养分,让他们除了在职业技能上拥有优势,同时在社会工作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也是让人点赞认同的。
3.转变课程实施方案
公共课程的设立,包括思想品德、礼仪文化、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文学修养等等,都要做到灵活安排,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准确的说,课程的安排要更切合实际,更加的灵活生动。针对这些公共课程的设立,要公开化,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的实施方式,必须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室教授形式,比如可以以拍电影的模式来记录文案的策划、案例的分析、专题报告、主题讨论、室外实操、外出参观学习教育等,将理论以一个个生活活泼辅助的模式呈現出来。
这些课程的考试,也可以通过实践来考,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做到公平的将每个人的人文优点发挥出来,让他们印象深刻。也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达到属于自己的人文文化层面积累。
4.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人才的评价,社会起到一个主要评价主体的角色,有很大的责任。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情开始进入一个腾飞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文素养的精神与品质也逐步提升,社会中不同层面的压力也显现出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面,我们的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对缺失其实是有理可循的,由现实的工作生活压力进而上升到心理层面的压力乃至走极端,他们难以很好的调节自身心理去容面对这些问题。而在负面情绪在得不到宣泄的情况下,不断挣扎寻找突破口。在未果的状态下,开始自我怀疑、否定到甚至厌弃。结果就是患上比较大的心理问题,所以人文素养的精神与品质的培养和树立对成大学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选择再次学习进修,更好的去面对这个社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所以社会大众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意识,其实就是将这个评价体制社会化。同时国家要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媒体的报道也不能具有严重的偏向性。一些重要文件也可以直接下达到企业单位学校,树立既重人才又重人文的评价机制,不单一的以高学历为准,全方位评论人才。
5.文学素养的培养
由于成大学生的技能方面强于文化知识方面的现状,因此学校应该适当改变对成大学生的培养板块比例,加大加重文学层面知识以及精神层面内容的学习。
良好人文素养的内涵,与传统文化、文学知识的熏陶和积累是息息相关的。而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渠道,所以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经常性地举办相关系列讲座,介绍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领域。同时向学生推荐一批好的书籍,指导他们读一些有关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文学作品的优秀著作和历史名人的传记,以提高文学修养。
四.结语
加强对成人大专高等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势不可挡。虽然依照当今教学现实,在落实培养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找到对的方法及模式,采取积极的措施,施教主体和受教者都积极主动去改善,社会层面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媒体风标,必定可以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累月经年,成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定会有所改善。不是每个人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只有让自己做得比之前好一点再好一点,除了专业技能的过硬本领,更要有全面的人文素养内涵,注重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每天都有进步,给自己带来掌声,才可以让自己活得健康活得精彩,在社会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一分光一份热。
参考文献
[1]公艳艳. 论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培养对策[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5:73-74+76.
[2]赵小瑾, 关于成人大专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8:62-64.
[3]徐朝阳. 当前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薛玉蕊. 试论成人大专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及其培养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59.
[5]公艳艳,赵小瑾,李岩,朱王莹,郑黎辉. 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以某高校成人大专学生为例[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