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越来越多,工作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显现明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家庭、社会、学生本人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现状是一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配合。
【关键词】学生 家庭 社会 人才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176-02
《报刊文摘》2006年12月25日刊登了一篇摘自《文汇报》的文章,某大学校长发现某化学系大学本科毕业生不会做简单的化学实验,偏怀疑他大学是否毕业,要求查看该同志的毕业证书。该同志将毕业文凭交给该校长,校长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毕业证书上还签有他本人的名字,他痛心疾首,感慨万千……。看后我们有同感,近年来,我们接受了不少大中专实习生实习,也接受了几位毕业生来单位工作,我们作为业务人员也曾带领他们一起工作、学习。总体上说这些年青同志的到来,给单位增添了生机活力,表现在: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较强的事业心,有较好的社交能力。但仍有一大部分毕业生的社会知识贫泛、专业理论陈旧、文化基础较差、吃苦精神不强。
一、现 象
1.社会知识贫泛
(1)基本礼仪不懂。诸如:早上上班首先打扫卫生,来客倒茶送水、让座,与同事、领导见面打招呼等等。
(2)社会发展史不明。就连最基本的我国近代史、现代史都知知甚少,如“土改”、“大跃进”、“文革”、“六四”学潮、“联产承包”、“企业改制”都说不清楚。
2.专业理论陈旧
不少专业书刊仍使用的20世纪80、90年代教课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十分落后,如农学、植保专业对目前农业生产上常规使用的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一无所知,使人感到十分遗憾;财务、会计专业理论和现行财务制度脱节,新的财务制度、记帐办法一窍不通。
3.操作技能不强
化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会做一般的化学实验、财校毕业生不会做会计凭证、农校毕业生不会配农药、文秘专业毕业生不会写应用文,更有甚者计算机汉字处理不行。
4.文化基础较差
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写作能力太差。有的同志对常见的应用文都不会写、有的连自己的年终小结都写不好、有的开会发言语无伦次、有的人写的东西他人根本无法识别。
5.吃苦精神不强
一些毕业生享乐思想严重,怕吃苦,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干,遇事绕道走,吃点苦牢骚满腹。
二、原 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少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修个好爸爸”、学好数理化“不如找个好婆家”,因此放任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为中华掘起而读书、为民族兴旺发达而读书、为自己能成为栋梁之才而读书的观念。
(2)学习不努力。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学生上课没人点名、没人检查,有的学生缺课、逃学,有的学生想上课就去,不想上课就走,布置的作业不完成、有的甚至抄袭,有的整天沉迷于网吧、酒吧、手机短信,甚至谈情说爱。
笔者曾到扬州大学进修,其间发现校内网吧的“生意”非常火爆,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图书馆、资料室、教室,而这些学生不是来吧查找资料,而是来寻求刺激、消磨时光,如打游戏、看电影(均要自行付款的),有的学生连饭都会舍不得吃、整天“沉浸”于网络之中。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1月24日头版报道,一名女大学生在校4年花费父母111700元,可见大学的生活如此“潇洒”,可见学校的三产“如此发达”。
(3)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他们认为:艰苦的中学时代已经过去,大学是人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顺其自然走过去。因此,他们缺乏中学时代的那么一股劲、一股读书热情,那么一股拼搏精神。由于学习不努力,学生不及格比例较高,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几门不及格。
2.学校原因
(1)中学时代分科太早,应学的基础课未开。为追求入学率,高中阶段从高一就开始分科、分班,导致文科学生只学地理、历史,对理化方面的知识知知甚少;理科学生只学物理、化学,对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偏科,而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贫乏。
(2)偏面扩招,生源质量差。大中专招生,由不到10%,扩大到现今的60~70%,而前10%的生源质量和后面50%的生源质量是不能划等号的,这也是毕业生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3)管教不严,放纵自由。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是学生自治管理,即由学生管理学生,班主任、班指导员很少到班进行管理。一位好友的子女在某大学读书,她说,一个学期班主任老师到班没有几回,有的甚至几周都不到班,班务均靠学生干部管理学生。受社会的影响,学生管理学生,则等于没人管理。没人管理的状况是可以想象的……
(4)学习气氛不浓,缺少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因事曾到过几所高校,真正在图书馆读书、查找资料的人所占比例太少太少,真正在教室自修的不到一半,而这不到一半的学生,还不断受到外来干扰,影响其学习。
(5)对施教者目标不明确。不少老师(教授)是外单位临时聘请的,对他来说,上课是任务,学生到课多少、上课接受多少本就与之无关,也无法过问。
3.家庭原因
(1)独生子女的原因:目前80%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子女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上大学是一种必走的程序,一旦毕业证书到手,马上工作,因此无需刻苦学习。
(2)缺少鞭策、鼓励子女认真学习的家庭氛围。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质的充裕,使新的一代产生了一种不思进取的惰性,影响子女的成长。
三、措 施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肩负历史重任,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也是历史赋予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认为:
1.家庭学校共管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好差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家长在自己的言行上要做好表率,同时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尽教育的义务,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有所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很有哲理的。
(2)学校是传授知识、传教技能,培养有理想、有文化、品行端正、作风严谨的质量人才的地方,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强化职业美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学校应重点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社会有用之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所学专业。
2)强化基础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基础教育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因为专业知识是通过基础教育(语言、文章)表现出来的,只有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专业理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强化专业理论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水平重点表现在动嘴、动手的能力上,特别要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学生一旦毕业在师傅的带领下就能顶岗。
(3)造就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明确施教者的责任、权利、义务。学生质量的好差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与管理,严、紧,则素质明显提高;反之则明显下降。
(4)合理设置学科,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培养适用型人才。
2.社会各界参与,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周围环境的好坏,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网吧、游戏厅,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是学校无法管理的,只有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管理,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3.学生自身努力
(1)要明确学习目的性。要明确为民族兴旺发达而读书,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读书。因此,在校期间要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科技书”,要坚持“宿舍、教室(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同时,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刻苦攻读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拜他人为师,虚心学习操作技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定下心来,埋头苦学,才能博览众长,才能真正成为“四化”人才。
(2)要明确人才市场的严峻形势。如若学生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课堂不去巩固,满足于进了高等学府之门不去拼博,则很难走向工作岗位;如若通过各种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则将真正感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那时,悔之晚已。
【关键词】学生 家庭 社会 人才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176-02
《报刊文摘》2006年12月25日刊登了一篇摘自《文汇报》的文章,某大学校长发现某化学系大学本科毕业生不会做简单的化学实验,偏怀疑他大学是否毕业,要求查看该同志的毕业证书。该同志将毕业文凭交给该校长,校长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毕业证书上还签有他本人的名字,他痛心疾首,感慨万千……。看后我们有同感,近年来,我们接受了不少大中专实习生实习,也接受了几位毕业生来单位工作,我们作为业务人员也曾带领他们一起工作、学习。总体上说这些年青同志的到来,给单位增添了生机活力,表现在: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较强的事业心,有较好的社交能力。但仍有一大部分毕业生的社会知识贫泛、专业理论陈旧、文化基础较差、吃苦精神不强。
一、现 象
1.社会知识贫泛
(1)基本礼仪不懂。诸如:早上上班首先打扫卫生,来客倒茶送水、让座,与同事、领导见面打招呼等等。
(2)社会发展史不明。就连最基本的我国近代史、现代史都知知甚少,如“土改”、“大跃进”、“文革”、“六四”学潮、“联产承包”、“企业改制”都说不清楚。
2.专业理论陈旧
不少专业书刊仍使用的20世纪80、90年代教课书,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十分落后,如农学、植保专业对目前农业生产上常规使用的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一无所知,使人感到十分遗憾;财务、会计专业理论和现行财务制度脱节,新的财务制度、记帐办法一窍不通。
3.操作技能不强
化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会做一般的化学实验、财校毕业生不会做会计凭证、农校毕业生不会配农药、文秘专业毕业生不会写应用文,更有甚者计算机汉字处理不行。
4.文化基础较差
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写作能力太差。有的同志对常见的应用文都不会写、有的连自己的年终小结都写不好、有的开会发言语无伦次、有的人写的东西他人根本无法识别。
5.吃苦精神不强
一些毕业生享乐思想严重,怕吃苦,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干,遇事绕道走,吃点苦牢骚满腹。
二、原 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少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修个好爸爸”、学好数理化“不如找个好婆家”,因此放任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为中华掘起而读书、为民族兴旺发达而读书、为自己能成为栋梁之才而读书的观念。
(2)学习不努力。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学生上课没人点名、没人检查,有的学生缺课、逃学,有的学生想上课就去,不想上课就走,布置的作业不完成、有的甚至抄袭,有的整天沉迷于网吧、酒吧、手机短信,甚至谈情说爱。
笔者曾到扬州大学进修,其间发现校内网吧的“生意”非常火爆,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图书馆、资料室、教室,而这些学生不是来吧查找资料,而是来寻求刺激、消磨时光,如打游戏、看电影(均要自行付款的),有的学生连饭都会舍不得吃、整天“沉浸”于网络之中。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1月24日头版报道,一名女大学生在校4年花费父母111700元,可见大学的生活如此“潇洒”,可见学校的三产“如此发达”。
(3)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他们认为:艰苦的中学时代已经过去,大学是人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顺其自然走过去。因此,他们缺乏中学时代的那么一股劲、一股读书热情,那么一股拼搏精神。由于学习不努力,学生不及格比例较高,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几门不及格。
2.学校原因
(1)中学时代分科太早,应学的基础课未开。为追求入学率,高中阶段从高一就开始分科、分班,导致文科学生只学地理、历史,对理化方面的知识知知甚少;理科学生只学物理、化学,对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偏科,而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贫乏。
(2)偏面扩招,生源质量差。大中专招生,由不到10%,扩大到现今的60~70%,而前10%的生源质量和后面50%的生源质量是不能划等号的,这也是毕业生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3)管教不严,放纵自由。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是学生自治管理,即由学生管理学生,班主任、班指导员很少到班进行管理。一位好友的子女在某大学读书,她说,一个学期班主任老师到班没有几回,有的甚至几周都不到班,班务均靠学生干部管理学生。受社会的影响,学生管理学生,则等于没人管理。没人管理的状况是可以想象的……
(4)学习气氛不浓,缺少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因事曾到过几所高校,真正在图书馆读书、查找资料的人所占比例太少太少,真正在教室自修的不到一半,而这不到一半的学生,还不断受到外来干扰,影响其学习。
(5)对施教者目标不明确。不少老师(教授)是外单位临时聘请的,对他来说,上课是任务,学生到课多少、上课接受多少本就与之无关,也无法过问。
3.家庭原因
(1)独生子女的原因:目前80%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子女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上大学是一种必走的程序,一旦毕业证书到手,马上工作,因此无需刻苦学习。
(2)缺少鞭策、鼓励子女认真学习的家庭氛围。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质的充裕,使新的一代产生了一种不思进取的惰性,影响子女的成长。
三、措 施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肩负历史重任,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也是历史赋予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认为:
1.家庭学校共管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好差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家长在自己的言行上要做好表率,同时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尽教育的义务,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有所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很有哲理的。
(2)学校是传授知识、传教技能,培养有理想、有文化、品行端正、作风严谨的质量人才的地方,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强化职业美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学校应重点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社会有用之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所学专业。
2)强化基础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基础教育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因为专业知识是通过基础教育(语言、文章)表现出来的,只有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专业理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强化专业理论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水平重点表现在动嘴、动手的能力上,特别要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学生一旦毕业在师傅的带领下就能顶岗。
(3)造就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明确施教者的责任、权利、义务。学生质量的好差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与管理,严、紧,则素质明显提高;反之则明显下降。
(4)合理设置学科,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培养适用型人才。
2.社会各界参与,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周围环境的好坏,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网吧、游戏厅,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是学校无法管理的,只有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管理,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3.学生自身努力
(1)要明确学习目的性。要明确为民族兴旺发达而读书,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读书。因此,在校期间要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科技书”,要坚持“宿舍、教室(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同时,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刻苦攻读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拜他人为师,虚心学习操作技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定下心来,埋头苦学,才能博览众长,才能真正成为“四化”人才。
(2)要明确人才市场的严峻形势。如若学生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课堂不去巩固,满足于进了高等学府之门不去拼博,则很难走向工作岗位;如若通过各种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则将真正感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那时,悔之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