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课堂生成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使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按照课堂上最可能出现的序列来提出上课步骤. 本节课以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结合新课程实施中流行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教学程序的展示方式,在高一学生现有的能力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维合作模式,顺利完成了新授课的教学任务. 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老师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节奏和进度,课堂容量超出课前预设.
  【课型】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二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高一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等性质及其性质的简单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总结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进一步体验“形”对“数”的体现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研究乃至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归纳、论证、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探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学习难点】利用三角函数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按照课堂上最可能出现的序列来提出上课步骤. 本节课以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结合新课程实施中流行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教学程序的展示方式,从阶段性目标、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三个层面设计课堂进程,以教学事件的方式展示主要的课堂教学环节, 对于次要的、过渡性的课堂内容,则不再一一罗列. 【课堂实录】
  教学事件1: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哪些基本初等函数?研究过这些基本初等函数的哪些性质?研究方法是什么?引出课题“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教学事件2:划分小组 任务分工
  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引入竞争机制并明确活动规则.
  操作:老师倡议分组竞争的学习方式,并指导学生快速完成分组. 全班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均包括上、中、下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 按照本节课的探究环节6个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让学生积极讨论,最先探究出答案的小组,展示成果,课堂中尽可能安排照顾到每一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事件3: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一
  任务:完成小组探究一
  要求:1. 小组合作探究出正弦函数的性质,并写在学案上;
  2. 最先完成的小组,两名同学上台合作展示(写上组名以便评价);
  3.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质疑.
  第2、3两组同学探究环节完成最快,分别推选两名同学共同完成板书,填写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表格,学案设置只给出大体框架,发散学生思维,小组合作产生思维碰撞,合作生成知识. 学生填写完毕,老师不急于做正误评价,征集其他学生意见,其他组同学踊跃发言. 补充完成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在完成过程中,对有关对称问题提出了质疑. 两个小组出现激烈争论. 生1:由于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所以为奇函数,由于函数为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生2:由于正弦函数有周期,故此对称中心有无数个. 在多名学生的共同参与讨论中,产生正确答案,正弦函数的对称中心为(kπ,0)(k∈z),从而也得出对称轴等其他正确的性质. 研讨过程中,部分学生产生疑问. 老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探究.
  本环节的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小组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完全由学生得出三角函数的性质. 老师并不用过多讲解,只需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学生在合作质疑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事件4:小组合作完成自主探究
  任务:自主探究
  要求:1. 独立完成余弦函数的性质探究,并写在学案上;
  2. 个人完成后,小组长带领大家会诊答案;
  3. 最先完成的小组,两名同学上台合作展示(写上组名以便评价);
  第1组完成最快,中心发言人积极要求到黑板展示. 并在黑板讲述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观察图像得出余弦函数的性质,展示了正确的书写结果. 老师带领同学们给出了激励性评价,征集意见时,其他同学没有疑问.
  本环节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由图像观察研究出函数的性质,印象深刻,思维活跃. 大胆放手,精心设计,学生会全身心参与、思考,不仅获得知识,更能获得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教学事件5:小试牛刀 性质的简单应用
  任务:教师预设题型训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下一环节教学奠定基础.
  要求:1. 独立完成;
  2. 完成后组长带领大家会诊答案;
  3. 完成最快的小组展示答案.
  第4组同学完成较快,展示了学习答案,并由3名同学回答了解题方法. 针对第2题的比较大小,生3运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单调性解决,生4观察函数图像解决,生5提出运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体现学生的多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
  本环节学生完成得很好,老师和同学共同做出评价,肯定并激励学生多思考,但是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提出学习性质后,能简约地使用之,解决问题又多出一种好的方法,学以致用也.
  教学事件6:团队合作,编写题目. 发挥合作共赢,思维碰撞,创新拓展的精神.
  任务:运用所学知识编写题目,好题共享,智慧漂移分享. 要求:1. 组内合作研究,编写一道利用性质解决的题目;
  2. 组长上台展示题目;
  3. 三分钟倒计时开始.
  课堂中6个组的同学都编写出了运用性质解决的问题,当堂选取第5组同学的题目让大家探讨研究并书写出解答过程. 题目是:
  已知函数y = 2sin-x ,求:(1)最大值;(2)求单调减区间;(3)求对称中心.
  这次给第6组同学机会,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出激励性评价. 强调解答题的规范书写. 教学事件7: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总结学习过程的收获,布置课下作业.
  操作: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自我表现和收获等方面做出总结,老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分层布置课下作业. 课堂小结着重对同学们的课堂表现给出激励性评价. 本环节,学生总结到位,不仅把所学知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的共性和特性总结出来,而且总结出课上运用研究函数的方法. 恰好碰撞了老师预设的一首诗,课堂结束.
  总评:这节课在高一新授课中较好地利用了小组合作课堂生成教学法,不但超额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而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 在高一学生现有的能力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维合作模式,顺利完成了新授课的教学任务. 老师整堂课没有独白式的讲解,仅在个别环节做出必要的评价或说明.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老师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节奏和进度,课堂容量超出课前预设.
  【参考文献】
  [1]佐藤学,著.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林,姜连国.论高三复习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J] .物理教师,2009(2).
  [4]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教学设计原理[M]. 皮连生,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盛群立,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业是学生对一堂课后知识的巩固与反馈,教师需要综合教学内容、学生等多方面布置作业,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及时掌握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不容马虎.然而,当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存在诸多漏洞,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及时吸收以及个人素质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现实提醒我们,要及时优化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作业的练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摘要】 教学相长,即教和学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作用于教师的教.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师可以学习学生更独到、更创意的方法帮助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  【关键词】 学生;创新;教学  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仅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的智慧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的无限潜力是不容
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生中来,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再创造”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返璞归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确,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作为独立认识和实践的人,具有
【摘要】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是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必经之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牛顿、莱布尼兹创立的微积分思想获得启示,把握了微元法是将变量问题转化为常量问题进行处理的核心思想,并引入解析几何笛卡尔坐标概念,为工程技术中涉及与变量相关的许多几何、物理定积分应用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作为算例,对物理学中的变速运动物体的动能和转动惯量的计算问题应用微元法进行
【摘要】 隨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原先预期的东西,也会出现一些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师原有思路的突发现象,它们其实是课堂“问题生成”的源泉. 本文把课堂“问题生成”当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并对此积极思考,提出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问题生成”;利用生成;引导生成;促进生成  一般说来,我们的教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以完成预设的过程,但随着新
【摘要】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 为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摈弃“平等”,体现个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方法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 小学数学课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三方面简要阐述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有效捕捉与利用,以期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有效的沟通、启发和补充.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捕捉;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字眼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的确,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环节,理应得到每一位教师的重视. 然而,
利用函数的图像直观判断得出不等式关系,即从形到数,是常用的函数与导数试题的命制手法.笔者研究2012年全国课标卷(理科)第21题,推测此题的命制思路,通过对曲线y=ex的任一切线向下平移得到直線l,由曲线y=ex在直线l的上方,得到含有双参数的不等式,再根据直线l的斜率和纵截距的乘积设置问题.下面笔者就该试题的命制手法、基于命题研究的解法与新编试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摘要】快节奏的教学不等同于高效率,快节奏的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本文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进一步阐明了“慢节奏”课堂的内涵,然后以高中数学为例,从班级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四个方面打造“慢节奏”课堂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慢节奏;内涵;思路;快节奏;冷思考  互联网时代的“快餐文化”,仿佛一夜之间渗透进了世界的各个缝隙,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直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教学领域,也受此影响,掀
【摘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逐步多元化以及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化教育转变,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我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生活和生命的三生体系,提出了“以生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 新课程;以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