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当中的重要因素,十九大报告当中也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根据地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中开展革命根据地文化教学活动,对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6-0074-05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思想大发展、大融合愈加显现。从整体来看,我国主流文化是好的,但也不免有一些不良思想夹杂在良好的文化氛围里。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学最核心的作用就是“立德树人”,这既要求广大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文化实践。高校思政教育以革命根据地文化及精神内涵作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一、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存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高校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主流思想观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缺乏信仰、缺少道德的现象。西方消极文化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认识,一方面,有些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责任感,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认为物质上的享受高于精神上的满足,与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背离。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合时宜,尤其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之下,对传统文化产生不屑的态度。
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加以认真分析,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思想融入我们当今时代生活当中,通过思考分析更加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观念正是高校思政教学、道德教育的很好的素材。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以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部分学生道德修养不高,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的时期,也是其人格品性形成的塑就期。尽管我国广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利己主义,认为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有意义,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有些同学只顾个人利益,对学习毫无兴趣,把学习的目的只简单等同于考试,遇到问题就埋怨国家、集体,只想享受权利而不去履行义务。近些年来,高校的恶性事件也是频频发生,这些都是学生道德修养不高、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究其根源,还是思想教育的效果不够显著,与传统文化相互脱离,影响思政教学成效。
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根本落脚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种现实的思想活动。使学生的道德品性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约束、有修养、有骨气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保障作用。只有让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通过自然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显著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才能真正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认识。
(三)部分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教学方法欠佳
除部分学生价值观混乱且缺乏責任意识,未能主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外,部分思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为片面,教学方法滞后问题较为突出,无法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虽然有些高校思政教师意识到新型育人方式应用必要性,却陷入模式化教学误区,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其一,盲目学习借鉴他人思政教育方法,无法突出本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及优势,忽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其二,应用新型育人方式时,不能形成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在解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时,未能紧跟学生学习实况予以变革,无法将思政教育与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紧密关联在一起,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成效。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及育人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灵活运用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及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继而通过教学创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二、革命根据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性
(一)革命根据地文化是发展和创新高校思政教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典型案例,学生通过典型故事、案例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书本知识。现当代的很多正确思想观点追溯根源,往往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找到出处。革命根据地知识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既可以提升政治教师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精神世界,享受工作,提高职业认同感,促进师生全面自由发展,可以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形象生动地接受知识,在价值观念、道德理论、处事方法等方面弥补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不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弘扬和传承革命根据地文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传承、变革和创新,使自身更富有生命力。传承优秀文化,是一种责任担当,在思政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革命根据地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脉络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真正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植根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高校思政教学师资力量的提升离不开革命根据地文化资源的利用
当前我国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只有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才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助力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精神,提高教学质量。革命根据地文化对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为此高校需明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将文化内容与教师师德、育人内容、教育能力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继而提高高校思政教学师资力量。将革命根据地文化与思政教学关联在一起,使教师育人思想更为丰盈,不仅关注学生思政知识理解及应用情况,还关注学生人格及品行培育情况;指引教师不断调整教育方案,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内容,使教育宗旨更为全面,教育内涵不断深入,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三、革命根据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的创新
如何能够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是当前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发挥德育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德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学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使大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其中,革命根据地文化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洗礼下经久未衰的传统文化之一,体现革命先辈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是历史流传下来的道德守则、价值理念,不仅适合在革命时期传播与推行,也适合当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充盈其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牢记历史,提高学生肩负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利用革命根据地文化及精神内涵提升师生素质,使高校思政教学提高实效。
(一)科学合理地将革命根据地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内容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课堂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现有思政课程的道德教育资源,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利用课堂教学把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通过案例教学,分层次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接受思政理论知识的时候,学习传统文化。同时,需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教师除了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要积极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真正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山西省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改革开放”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村政改革”为主题,应用议题式教学法,组织学生群体揭示革命先辈创新精神内涵,使学生明晰“改革”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主旋律,通过改革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劣质部分,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重要构成要素,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与时俱进,同时指引学生樹立“穷则思变”意识。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村政改革思想、方法、价值影响下,端正学习与实践态度,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助力高校培育“双创”人才,提高思政教学创新质量。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鼓励学生探析我国山西革命根据地优良传统。以“诚信”为例,有的学生说道:“在山西革命根据地,革命先辈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不忘记对老百姓的承诺,就算借了百姓的一针一线也会如期奉还,体现‘诚信’这一优良传统。”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使学生明晰“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品格,在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达到弘扬山西革命根据地优秀文化的目的。为保障教师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需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可以弘扬山西革命根据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以教材为依托,构建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输出途径,避免出现传统文化教育有余、思政教学质量欠佳问题,确保思政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保持同步,使学生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收获,使教学创新更具现实意义。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对革命根据地文化的感性兴趣与理性认同
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说教味比较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度不是很高。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高校的校园媒体文化又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既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困境,又可以使思政课堂变得更加鲜活。将思政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结合在一起,使校园文化媒体作为载体去传播中华文化,使革命根据地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学生心中,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活起来”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大革命根据地文化宣传力度,引领学生解读革命根据地文化。例如,山西省高校思政教师可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面向学生群体创设“微课程”,以“微课程”为依托丰富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表现形式,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接纳相关文化,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群体对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的理解不断充实“微课程”,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学生内心,与思政教学相得益彰,达到运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目的。再如,为体现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渗透性、表现力、艺术性,以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成为“自媒体人”,组织学生开展“重走山西革命根据地”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使用摄像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拍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将视频、图片上传至班级或校内网,从学生视角诠释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借助新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理性认同。在创新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前提下,培育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核心素养,使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三)在实践活动中,营造学习思政理论与革命根据地文化的良好氛围 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依赖于一定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山西省高校可调配教育资源,根据本校育人能力,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等角度出发,创建以山西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平台,丰富山西革命根据地思想理念输出形式,旨在营建优质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融合氛围,让学生深入山西革命根据地模拟情景体察民情,了解生活,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培养责任感。
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以书本为载体,以现实为依据,真正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例如,山西省高校可发挥图书馆公共教育功能,配合高校思政教师开展“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阅读周”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有关山西革命根据地的书籍,如《山西革命英烈》、《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沧桑》(山西革命根据地党内期刊文章)等,使学生在书籍中汲取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营养,体悟传统文化精神,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以“互联网+”为载体打造数字化图书馆,消除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及相关传统文化传播时间、空间界限,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切实需求,以图书馆为纽带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阅读周”内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话剧剧本选拔等活动,多维度引领学生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使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得以走出书本具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继而以书本为载体,以实践为依托,将学生思想道德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创新质量,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使命,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引下开展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活动
基于高校学生对革命根据地文化的理解、应用与传承存在个性化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区别且需求各异,为此高校教师若想完成思政教学创新实践任务,需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明晰学生对革命根据地文化的态度,以此为由创新教学活动。例如,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讲,山西省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新时代表现”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演讲竞赛,将学生专业与相关文化融合在一起,拓展其理解、应用及传承传统文化眼界,感受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艺术魅力,继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学生专业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动力,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完成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任务。再如,思政教师可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如话剧表演、歌舞表演、京剧表演、时装秀等,丰富高校思政教学活动表现形式,将山西地方剧目及戏曲搬上高校舞台,多渠道输出山西革命根据地优秀传统文化。以话剧表演为例,学生可以演绎“带枪的人”、“母亲”、“日出”等话剧,以革命主题为载体弘扬山西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展现其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关联,落实思政创新育人目标。
(五)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革命根据地文化教学输出形式
高校需在总结过往传统文化教育输出经验前提下完善思政教学体系,优化配置革命根据地文化资源,制定“校本化”思政教育方案,推出“校本化”教材,增加革命根据地文化育人内容,为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奠定基础。除打造“校本化”思政教材外,高校可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开设选修课,吸引更多学生深入研究革命根据地文化,使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更健全。根据高校新时代思政教育规划开展教研工作,针对革命根据地文化输出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教研弥补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创新教学实践缺陷,调整思政教师育人方向,确保其育人态度端正,革新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方式,在持续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同时,丰富革命根据地文化输出模式,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目标。例如,有些高校思政教师发现其在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新型育人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部分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其中,对山西革命根据地精神内涵及文化的理解、接納、应用程度存在区别,教学差异随之越来越大,有悖小组合作探究新型育人模式应用初衷,为此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工作,旨在弥补该创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缺陷,根据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理解、传承实况,以4—5人为基准分设学习研究小组,组内成员协作互助、科学分工,如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设计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学习研究方案;选出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成员调查、分析、整合所得有关山西革命根据地的资料;其他组员则配合完成山西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学习研究任务,使创新型育人方式得以科学利用,思政教育创新水准得以提升。
总之,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将革命根据地文化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当中,使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实践,进而使自己成为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又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 思想教育研究,2008(4):57.
[2] 张兴春.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Abstract: Cultu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s competition, and the report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stated that we must build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building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country.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new era to carry out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teaching activit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will als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Keywords: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责任编辑:程勇)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6-0074-05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思想大发展、大融合愈加显现。从整体来看,我国主流文化是好的,但也不免有一些不良思想夹杂在良好的文化氛围里。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学最核心的作用就是“立德树人”,这既要求广大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文化实践。高校思政教育以革命根据地文化及精神内涵作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一、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存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高校学生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主流思想观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缺乏信仰、缺少道德的现象。西方消极文化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认识,一方面,有些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责任感,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认为物质上的享受高于精神上的满足,与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背离。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合时宜,尤其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之下,对传统文化产生不屑的态度。
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加以认真分析,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思想融入我们当今时代生活当中,通过思考分析更加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观念正是高校思政教学、道德教育的很好的素材。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以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部分学生道德修养不高,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的时期,也是其人格品性形成的塑就期。尽管我国广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利己主义,认为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有意义,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有些同学只顾个人利益,对学习毫无兴趣,把学习的目的只简单等同于考试,遇到问题就埋怨国家、集体,只想享受权利而不去履行义务。近些年来,高校的恶性事件也是频频发生,这些都是学生道德修养不高、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究其根源,还是思想教育的效果不够显著,与传统文化相互脱离,影响思政教学成效。
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根本落脚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种现实的思想活动。使学生的道德品性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约束、有修养、有骨气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保障作用。只有让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通过自然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显著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才能真正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认识。
(三)部分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教学方法欠佳
除部分学生价值观混乱且缺乏責任意识,未能主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外,部分思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为片面,教学方法滞后问题较为突出,无法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虽然有些高校思政教师意识到新型育人方式应用必要性,却陷入模式化教学误区,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其一,盲目学习借鉴他人思政教育方法,无法突出本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及优势,忽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其二,应用新型育人方式时,不能形成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在解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时,未能紧跟学生学习实况予以变革,无法将思政教育与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紧密关联在一起,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了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成效。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及育人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灵活运用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及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继而通过教学创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二、革命根据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性
(一)革命根据地文化是发展和创新高校思政教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典型案例,学生通过典型故事、案例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书本知识。现当代的很多正确思想观点追溯根源,往往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找到出处。革命根据地知识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既可以提升政治教师传统文化底蕴,丰富精神世界,享受工作,提高职业认同感,促进师生全面自由发展,可以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形象生动地接受知识,在价值观念、道德理论、处事方法等方面弥补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不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弘扬和传承革命根据地文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传承、变革和创新,使自身更富有生命力。传承优秀文化,是一种责任担当,在思政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革命根据地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脉络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真正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植根到每一位学生心中,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高校思政教学师资力量的提升离不开革命根据地文化资源的利用
当前我国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只有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才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助力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精神,提高教学质量。革命根据地文化对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为此高校需明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将文化内容与教师师德、育人内容、教育能力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继而提高高校思政教学师资力量。将革命根据地文化与思政教学关联在一起,使教师育人思想更为丰盈,不仅关注学生思政知识理解及应用情况,还关注学生人格及品行培育情况;指引教师不断调整教育方案,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内容,使教育宗旨更为全面,教育内涵不断深入,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三、革命根据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的创新
如何能够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是当前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发挥德育主渠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德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学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使大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其中,革命根据地文化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洗礼下经久未衰的传统文化之一,体现革命先辈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是历史流传下来的道德守则、价值理念,不仅适合在革命时期传播与推行,也适合当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充盈其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牢记历史,提高学生肩负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利用革命根据地文化及精神内涵提升师生素质,使高校思政教学提高实效。
(一)科学合理地将革命根据地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内容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课堂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现有思政课程的道德教育资源,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利用课堂教学把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通过案例教学,分层次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接受思政理论知识的时候,学习传统文化。同时,需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教师除了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要积极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真正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山西省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改革开放”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村政改革”为主题,应用议题式教学法,组织学生群体揭示革命先辈创新精神内涵,使学生明晰“改革”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主旋律,通过改革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劣质部分,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重要构成要素,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与时俱进,同时指引学生樹立“穷则思变”意识。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村政改革思想、方法、价值影响下,端正学习与实践态度,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助力高校培育“双创”人才,提高思政教学创新质量。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鼓励学生探析我国山西革命根据地优良传统。以“诚信”为例,有的学生说道:“在山西革命根据地,革命先辈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不忘记对老百姓的承诺,就算借了百姓的一针一线也会如期奉还,体现‘诚信’这一优良传统。”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使学生明晰“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品格,在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达到弘扬山西革命根据地优秀文化的目的。为保障教师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需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可以弘扬山西革命根据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以教材为依托,构建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输出途径,避免出现传统文化教育有余、思政教学质量欠佳问题,确保思政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保持同步,使学生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收获,使教学创新更具现实意义。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对革命根据地文化的感性兴趣与理性认同
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说教味比较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度不是很高。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高校的校园媒体文化又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既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困境,又可以使思政课堂变得更加鲜活。将思政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结合在一起,使校园文化媒体作为载体去传播中华文化,使革命根据地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学生心中,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活起来”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大革命根据地文化宣传力度,引领学生解读革命根据地文化。例如,山西省高校思政教师可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面向学生群体创设“微课程”,以“微课程”为依托丰富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表现形式,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接纳相关文化,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群体对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的理解不断充实“微课程”,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学生内心,与思政教学相得益彰,达到运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目的。再如,为体现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渗透性、表现力、艺术性,以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成为“自媒体人”,组织学生开展“重走山西革命根据地”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使用摄像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拍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将视频、图片上传至班级或校内网,从学生视角诠释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借助新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理性认同。在创新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前提下,培育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核心素养,使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三)在实践活动中,营造学习思政理论与革命根据地文化的良好氛围 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依赖于一定的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山西省高校可调配教育资源,根据本校育人能力,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等角度出发,创建以山西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平台,丰富山西革命根据地思想理念输出形式,旨在营建优质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融合氛围,让学生深入山西革命根据地模拟情景体察民情,了解生活,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培养责任感。
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以书本为载体,以现实为依据,真正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例如,山西省高校可发挥图书馆公共教育功能,配合高校思政教师开展“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阅读周”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有关山西革命根据地的书籍,如《山西革命英烈》、《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沧桑》(山西革命根据地党内期刊文章)等,使学生在书籍中汲取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营养,体悟传统文化精神,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以“互联网+”为载体打造数字化图书馆,消除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及相关传统文化传播时间、空间界限,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切实需求,以图书馆为纽带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阅读周”内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话剧剧本选拔等活动,多维度引领学生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使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得以走出书本具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继而以书本为载体,以实践为依托,将学生思想道德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创新质量,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使命,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引下开展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活动
基于高校学生对革命根据地文化的理解、应用与传承存在个性化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区别且需求各异,为此高校教师若想完成思政教学创新实践任务,需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通过师生互动明晰学生对革命根据地文化的态度,以此为由创新教学活动。例如,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讲,山西省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新时代表现”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演讲竞赛,将学生专业与相关文化融合在一起,拓展其理解、应用及传承传统文化眼界,感受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艺术魅力,继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学生专业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动力,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完成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任务。再如,思政教师可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如话剧表演、歌舞表演、京剧表演、时装秀等,丰富高校思政教学活动表现形式,将山西地方剧目及戏曲搬上高校舞台,多渠道输出山西革命根据地优秀传统文化。以话剧表演为例,学生可以演绎“带枪的人”、“母亲”、“日出”等话剧,以革命主题为载体弘扬山西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展现其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关联,落实思政创新育人目标。
(五)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革命根据地文化教学输出形式
高校需在总结过往传统文化教育输出经验前提下完善思政教学体系,优化配置革命根据地文化资源,制定“校本化”思政教育方案,推出“校本化”教材,增加革命根据地文化育人内容,为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奠定基础。除打造“校本化”思政教材外,高校可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开设选修课,吸引更多学生深入研究革命根据地文化,使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更健全。根据高校新时代思政教育规划开展教研工作,针对革命根据地文化输出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教研弥补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创新教学实践缺陷,调整思政教师育人方向,确保其育人态度端正,革新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方式,在持续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同时,丰富革命根据地文化输出模式,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目标。例如,有些高校思政教师发现其在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新型育人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部分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其中,对山西革命根据地精神内涵及文化的理解、接納、应用程度存在区别,教学差异随之越来越大,有悖小组合作探究新型育人模式应用初衷,为此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工作,旨在弥补该创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缺陷,根据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理解、传承实况,以4—5人为基准分设学习研究小组,组内成员协作互助、科学分工,如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设计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化学习研究方案;选出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成员调查、分析、整合所得有关山西革命根据地的资料;其他组员则配合完成山西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学习研究任务,使创新型育人方式得以科学利用,思政教育创新水准得以提升。
总之,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将革命根据地文化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当中,使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实践,进而使自己成为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又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 思想教育研究,2008(4):57.
[2] 张兴春.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Abstract: Cultu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s competition, and the report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stated that we must build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building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country.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new era to carry out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teaching activit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will als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Keywords: Communist-controlled China;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