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新版本的高中思政教材火热出炉,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气息,将近几年我国的发展经验和最新政策融入了课本,然而同时省掉了老版教材的相关内容,个人认为有点可惜,因为老版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东西,为现代新的提法做下了铺垫,而且从这个知识体系中来说,一些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也在我们学习范围内。
我们在学习中沿袭的是老版高中教材,对政治包含的各方面内容都有一个较为详尽的描述,而且层次划分较为细致有序,新课标高中教材对一些老版的提法进行了一定补充,而且加入了最新的诠释,融入了我国发展的最新理念,从“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和课堂”等方面,需要做到“新旧结合,优势互补,改进教学,完善内容,全面提高”,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角色及意义
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及角色
政治课程其实在小学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那时叫做“思想品德课”,并没有称之为“政治”,因为根据教学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的学生重在形象直观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打基础,理解事物现象,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适当引申道德、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思维理解,这是初步的意识培养,并不是让学生做到很深理解和独到的眼光。
我们发现小学的思品课程,大多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用说教的形式来阐明,而是通过故事自然引申,让你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道理的初步认知。
从初中开始,我们开始叫做政治课,从国家制度、文化道德、法律、各个方面社会现象和民众作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到了高中就要求全面系统融会贯通,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抽象思维,为我国政治建设出谋献策。
可以说,小学是认识和认知,初中是理解和评价,高中就是见解和创意。高中政治要求学生要对我国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有个深刻和全新的感悟和理解,紧跟时代发展动向,摸清时代命脉,做出最优决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需要洞悉政治,创新政治。
政治在教学中居于思想主导地位,从政治、经济到哲学和文化,从国内到国外,从眼前到未来,这些社会知识和软科学,都是大家日后所必备的,是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政治课不可或缺,要抛却传统主副科的偏见,将政治课居于主体课,学生思想上要重视,认识到政治课不但是考试的重头课,更是知识的先行课,不但是立足于社会的保障,更是完善人格的万灵丹。
2.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及学习意义
“国家建设,政治先行,先纲后目,纲举目张,全面引导,相互促进”,这是政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国有国规,家有家法,全面了解政治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政治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学校代言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学生带头人,从理论上给予宣传指导,实践上给予指引纠正,辅导学生学业,匡扶思想,渗透生活,融合工作,教给学生处事原则,立人根本,适应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生学习政治,培养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全面熟悉掌握国家社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身体力行,学有所专,生活以社会文化为基准点,工作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培养政治思想素质,在实践中践行思想政治行动,明确责任,作出贡献。
二、高中政治学科新老教材知识及层次设置比较分析
1.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
(1)新老教材知识点结构模块的设置
新老版本的教材有个共同点,按照结构都可分为经济、哲学、政治三大模块,经济常识又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宏观调控五部分分别阐述,哲学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入手,政治常识包含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及国际关系等。
老版人教版教材是我们目前使用时间最长,普及最广的教材,内容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模块展开,细节分条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如由“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之论及到三大产业、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税收,最后论及国际贸易。同样哲学部分也是从唯物论到辩证法,物质意识、发展联系、主要矛盾,最后谈到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常识从国家制度入手,谈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然后是国内外的政策,每个部分又分别从各个层次展开论述,就是框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逻辑关系编排内容,层层推进。
新课程的高中政治内容与顺序与老教材基本一致,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论述上简化了许多,新课程的框架完全是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只论述关键点,不作展开,一个主题一框,同时将老课程的细节分支统一归纳到一个主题下面,新教程中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含了货币、价格、生产与消费制度等,统一归于生产和消费旗下,不再做逐条分析,而老教材的“生活与消费”是分别单列讲解的,包含了基本的生产制度和消费制度,新课程只是在后面填了一个“多彩的消费”。
(2)新老教材知识模块下的框题设置特点简介
新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尽量形成模块,统筹分支内容,简化细节,将老教材某个方面发散出来的内容,统一起来,且在教材中不再详细叙述,只论其主旨即可。
举个例子来说,老教材的政治常识中用了整整两大课来讲解我国的国家制度,且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又详细地分成“国家职能”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部分就开始阐述“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是把国家制度基本分成了四大块。而在新课程中,并没有单独说哪些是国家制度,它省略了繁杂的国家机构体系讲解,简化了国家职能,以小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人民民主专政”,“政治生活准则”,“民主与法制”,这些原本是统一归在国家制度旗下,而拿出单列,给我们几个信息:一是简化了内容,只提取关键点,形成了模块化,二是对教材进行了概括和归纳,看似简化了的条目,却包含要提到的各种问题,只不过对问题描述比以前压缩和更新了。
(3)新老教材内容的侧重和融合改进
老教材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论述详尽,对知识点的起源、发展和结果,都做了阐释。例如对货币的发展,从物物交换谈起,历朝货币的衍变及替代物,到纸币的产生,引申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最后谈到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整个货币主题的下面,包括货币各个方面的框题内容等。除此之外,老教材编写的侧重点是“基本理论知识和推理方式的阐发和论述,事例求典型”,目的是为了阐明理论。
简言之,老教材重在夯实理论基础,同时适度引申案例分析进行结合,因为是固定教材和内容,持续使用,无法显现国家最新理论政策,而且课本列举事例没有显现新时代的新问题,这样在教材创新方面略显不足,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后力不足。
新教材改进后,基础理论知识保持不变,但在论述上开始简化,只提到关键点和基本理论,不在大范围展开论述,这样的一个不足是使学生缺乏对基础理论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知,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改的理论知识融合国家新的政策和经验,新的事例,在基本概念的阐释上加以纠正、改进和补充,做到了与时俱进,做到更新、拓展思维。
(4)新老教材内容阐释的语言特色
在老教材的人教版政治中,知识分层细致严密,语言以官方语言为特色,书面语强,且论述严谨、客观,只谈到客观事实,说出理论,将事情的本来面目摆在学生面前,几乎不带主观色彩,理论性强,政治语言特色丰富。这样的一个好处是丰富学生政治语言表述,提高理论性水平,但是内容略显抽象,记忆繁杂,由于在中间缺乏过渡性的衔接,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背诵当中的厌倦情绪。
总之,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目的就是将最完善的政治理论以一种“多、快、好”的方式交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做人处事,知道学生的知识、理论、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全面发展。
六、学生角色在学习当中的行使
客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主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外界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更主要的就是内在因素,就是学生自己的因素,这包括主观的努力和重视程度、勤奋度,能否积极思考和使用调整正确的方法,自己对教材形成的感悟,对知识的把握和融会贯通等能力。
教师的讲解只是把知识摆在你的面前,不需要你花费力气去加工了,但是对知识进一步的整合,融合到自己的血液中,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咀嚼,别人无可替代。
学生要用毅力客服自己的惰性,特别是在新老教材的过渡阶段,因为老教材的内容,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使用和应用了,而对新教材的取用也不是拈手而来的,需要与现行的知识进行合理和必要的整合,方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学生要主动研究教材,这是学习中的主要因素,教材里面已经把知识罗列得很清楚,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工分层,做出探讨,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融入自己的头脑,这需要下一番工夫。教师在这方面起到的也是点拨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可以把新老教材的异同一项一项地展示出来,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怎样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去归纳,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随时取用,随机应变。总体原则就是,以老教材带动新课改,新老知识共通共融,合二为一,自己思考哪些是新知识,为什么要有新知识,这些提法的意义何在,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理解等。
其次要时刻关注时事和国家大事,前者是最新政治理论的传声筒,往往在考试和日常生活当中有所应用,而这些如果单凭老师讲解,效果是很弱的,不容易形成体系。对各种媒体新闻和时政的关注是学习政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对照课本知识点,有目的地关注社会各界和此有关联的政策,随时补充,以适应新的需要。而国家大事就是现在最新的政治实例,比如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问题”,“统筹平衡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和我们政治息息相关的内容,不可能都写入课本,但是在教材里已经有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学生只需结合理论,进行简单的事实分析,做到认清事物本质,明白事物前因后果,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一种好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发现以前的疏漏,加以改进。新旧教材的内容多有不同,而且不同的提法,含义不一样,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洞悉,这就需要复习。其次要形成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要沟通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将新知识融入老教材的过程中,如何融入,怎样融入,通过什么语言融入,单凭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很难有满意的答案,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相交流经验。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最后归纳出完美的结论,教师加以评价和引导,通过各方努力,将新老教材的内容合为一体,综合运用。
由于教学的不断进行,在实践当中同时并存有两种版本的教材,比较和改进会不断进行下去,所以会有更多好的高中政治学习方式出现。以上仅从政治学科的特点结构、知识设置及异同、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和引导以及学生方面展开阐释,其核心就是“新老教材优势护臂,完美融合,教师适当引导,全面提升教材品质”。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谈出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结束语
新老教材的同时出现,无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可以比较的余地,有助于我们加深知识印象,拓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不可或缺,教材、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齐头并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学习平台,钻研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更新学习手段,进一步完善课程,做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毅春.新课程学习指导与评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刘文川.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技能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4]王立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陈海燕,周家亮.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吴松年,王军主,王立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刘建芹.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发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田国生,李宏亮.思想政治/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妮)
我们在学习中沿袭的是老版高中教材,对政治包含的各方面内容都有一个较为详尽的描述,而且层次划分较为细致有序,新课标高中教材对一些老版的提法进行了一定补充,而且加入了最新的诠释,融入了我国发展的最新理念,从“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和课堂”等方面,需要做到“新旧结合,优势互补,改进教学,完善内容,全面提高”,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角色及意义
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及角色
政治课程其实在小学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那时叫做“思想品德课”,并没有称之为“政治”,因为根据教学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的学生重在形象直观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打基础,理解事物现象,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适当引申道德、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思维理解,这是初步的意识培养,并不是让学生做到很深理解和独到的眼光。
我们发现小学的思品课程,大多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是用说教的形式来阐明,而是通过故事自然引申,让你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道理的初步认知。
从初中开始,我们开始叫做政治课,从国家制度、文化道德、法律、各个方面社会现象和民众作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到了高中就要求全面系统融会贯通,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抽象思维,为我国政治建设出谋献策。
可以说,小学是认识和认知,初中是理解和评价,高中就是见解和创意。高中政治要求学生要对我国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有个深刻和全新的感悟和理解,紧跟时代发展动向,摸清时代命脉,做出最优决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需要洞悉政治,创新政治。
政治在教学中居于思想主导地位,从政治、经济到哲学和文化,从国内到国外,从眼前到未来,这些社会知识和软科学,都是大家日后所必备的,是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政治课不可或缺,要抛却传统主副科的偏见,将政治课居于主体课,学生思想上要重视,认识到政治课不但是考试的重头课,更是知识的先行课,不但是立足于社会的保障,更是完善人格的万灵丹。
2.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及学习意义
“国家建设,政治先行,先纲后目,纲举目张,全面引导,相互促进”,这是政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国有国规,家有家法,全面了解政治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政治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学校代言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学生带头人,从理论上给予宣传指导,实践上给予指引纠正,辅导学生学业,匡扶思想,渗透生活,融合工作,教给学生处事原则,立人根本,适应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生学习政治,培养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全面熟悉掌握国家社会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身体力行,学有所专,生活以社会文化为基准点,工作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在实践中培养政治思想素质,在实践中践行思想政治行动,明确责任,作出贡献。
二、高中政治学科新老教材知识及层次设置比较分析
1.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
(1)新老教材知识点结构模块的设置
新老版本的教材有个共同点,按照结构都可分为经济、哲学、政治三大模块,经济常识又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宏观调控五部分分别阐述,哲学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入手,政治常识包含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及国际关系等。
老版人教版教材是我们目前使用时间最长,普及最广的教材,内容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模块展开,细节分条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如由“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之论及到三大产业、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税收,最后论及国际贸易。同样哲学部分也是从唯物论到辩证法,物质意识、发展联系、主要矛盾,最后谈到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常识从国家制度入手,谈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然后是国内外的政策,每个部分又分别从各个层次展开论述,就是框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逻辑关系编排内容,层层推进。
新课程的高中政治内容与顺序与老教材基本一致,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论述上简化了许多,新课程的框架完全是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只论述关键点,不作展开,一个主题一框,同时将老课程的细节分支统一归纳到一个主题下面,新教程中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含了货币、价格、生产与消费制度等,统一归于生产和消费旗下,不再做逐条分析,而老教材的“生活与消费”是分别单列讲解的,包含了基本的生产制度和消费制度,新课程只是在后面填了一个“多彩的消费”。
(2)新老教材知识模块下的框题设置特点简介
新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尽量形成模块,统筹分支内容,简化细节,将老教材某个方面发散出来的内容,统一起来,且在教材中不再详细叙述,只论其主旨即可。
举个例子来说,老教材的政治常识中用了整整两大课来讲解我国的国家制度,且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又详细地分成“国家职能”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部分就开始阐述“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是把国家制度基本分成了四大块。而在新课程中,并没有单独说哪些是国家制度,它省略了繁杂的国家机构体系讲解,简化了国家职能,以小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人民民主专政”,“政治生活准则”,“民主与法制”,这些原本是统一归在国家制度旗下,而拿出单列,给我们几个信息:一是简化了内容,只提取关键点,形成了模块化,二是对教材进行了概括和归纳,看似简化了的条目,却包含要提到的各种问题,只不过对问题描述比以前压缩和更新了。
(3)新老教材内容的侧重和融合改进
老教材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论述详尽,对知识点的起源、发展和结果,都做了阐释。例如对货币的发展,从物物交换谈起,历朝货币的衍变及替代物,到纸币的产生,引申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最后谈到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整个货币主题的下面,包括货币各个方面的框题内容等。除此之外,老教材编写的侧重点是“基本理论知识和推理方式的阐发和论述,事例求典型”,目的是为了阐明理论。
简言之,老教材重在夯实理论基础,同时适度引申案例分析进行结合,因为是固定教材和内容,持续使用,无法显现国家最新理论政策,而且课本列举事例没有显现新时代的新问题,这样在教材创新方面略显不足,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后力不足。
新教材改进后,基础理论知识保持不变,但在论述上开始简化,只提到关键点和基本理论,不在大范围展开论述,这样的一个不足是使学生缺乏对基础理论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知,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改的理论知识融合国家新的政策和经验,新的事例,在基本概念的阐释上加以纠正、改进和补充,做到了与时俱进,做到更新、拓展思维。
(4)新老教材内容阐释的语言特色
在老教材的人教版政治中,知识分层细致严密,语言以官方语言为特色,书面语强,且论述严谨、客观,只谈到客观事实,说出理论,将事情的本来面目摆在学生面前,几乎不带主观色彩,理论性强,政治语言特色丰富。这样的一个好处是丰富学生政治语言表述,提高理论性水平,但是内容略显抽象,记忆繁杂,由于在中间缺乏过渡性的衔接,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背诵当中的厌倦情绪。
总之,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目的就是将最完善的政治理论以一种“多、快、好”的方式交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做人处事,知道学生的知识、理论、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全面发展。
六、学生角色在学习当中的行使
客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主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外界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更主要的就是内在因素,就是学生自己的因素,这包括主观的努力和重视程度、勤奋度,能否积极思考和使用调整正确的方法,自己对教材形成的感悟,对知识的把握和融会贯通等能力。
教师的讲解只是把知识摆在你的面前,不需要你花费力气去加工了,但是对知识进一步的整合,融合到自己的血液中,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咀嚼,别人无可替代。
学生要用毅力客服自己的惰性,特别是在新老教材的过渡阶段,因为老教材的内容,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使用和应用了,而对新教材的取用也不是拈手而来的,需要与现行的知识进行合理和必要的整合,方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学生要主动研究教材,这是学习中的主要因素,教材里面已经把知识罗列得很清楚,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工分层,做出探讨,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融入自己的头脑,这需要下一番工夫。教师在这方面起到的也是点拨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可以把新老教材的异同一项一项地展示出来,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怎样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去归纳,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随时取用,随机应变。总体原则就是,以老教材带动新课改,新老知识共通共融,合二为一,自己思考哪些是新知识,为什么要有新知识,这些提法的意义何在,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理解等。
其次要时刻关注时事和国家大事,前者是最新政治理论的传声筒,往往在考试和日常生活当中有所应用,而这些如果单凭老师讲解,效果是很弱的,不容易形成体系。对各种媒体新闻和时政的关注是学习政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对照课本知识点,有目的地关注社会各界和此有关联的政策,随时补充,以适应新的需要。而国家大事就是现在最新的政治实例,比如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问题”,“统筹平衡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和我们政治息息相关的内容,不可能都写入课本,但是在教材里已经有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学生只需结合理论,进行简单的事实分析,做到认清事物本质,明白事物前因后果,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一种好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发现以前的疏漏,加以改进。新旧教材的内容多有不同,而且不同的提法,含义不一样,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洞悉,这就需要复习。其次要形成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要沟通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将新知识融入老教材的过程中,如何融入,怎样融入,通过什么语言融入,单凭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很难有满意的答案,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相交流经验。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最后归纳出完美的结论,教师加以评价和引导,通过各方努力,将新老教材的内容合为一体,综合运用。
由于教学的不断进行,在实践当中同时并存有两种版本的教材,比较和改进会不断进行下去,所以会有更多好的高中政治学习方式出现。以上仅从政治学科的特点结构、知识设置及异同、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和引导以及学生方面展开阐释,其核心就是“新老教材优势护臂,完美融合,教师适当引导,全面提升教材品质”。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谈出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结束语
新老教材的同时出现,无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可以比较的余地,有助于我们加深知识印象,拓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不可或缺,教材、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齐头并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学习平台,钻研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更新学习手段,进一步完善课程,做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毅春.新课程学习指导与评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刘文川.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技能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4]王立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陈海燕,周家亮.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吴松年,王军主,王立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刘建芹.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发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田国生,李宏亮.思想政治/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