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备课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创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标 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
我国对新世纪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对高中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1.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一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调动。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充分发展能力之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2.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3.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都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生物问题。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何测定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学生经过思考,也许会想到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测定细胞液浓度。这类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重视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生物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5.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关键词: 新课标 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
我国对新世纪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对高中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1.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一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调动。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充分发展能力之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2.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3.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都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生物问题。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何测定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学生经过思考,也许会想到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测定细胞液浓度。这类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重视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生物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5.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