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舞这一各国大众都喜爱的群众文化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娱乐性、群众性、参与性,使得人们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丰富的队形变化中享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体态的,非语言的交流。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中,集体舞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与一般音乐教育活动相比较,集体舞教学活动在组织过程中有它独特的教学特点。
在我们实践的集体舞教学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的音乐、记忆舞蹈动作、掌握动作顺序、感知体验队形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同伴间的合作和舞蹈本身的民族文化特色等,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让幼儿领略到集体舞的快乐,是我们一线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我所重新设计执教的集体舞《花之舞》教学,从突特点、帮重点、显难点、提亮点处进行分享。
一、明了选择突特点
幼儿园集体舞教学作为韵律活动的一部分,确实有它独特之处。在教学难度、容量上高于一般韵律活动,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在教材的选择上关注到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最大化地发挥集体舞的价值。《花之舞》这一集体舞原本选自许卓娅韵律活动中的一节集体舞教学案例。舞曲音乐为美国民间舞曲,曲式结构为A.B.C.B结构。整首曲子听了让人感觉流畅、节奏明快、动感明显。在为本班幼儿选择集体舞音乐时,以其特点胜出,并做了实际修改。对曲子熟悉程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集体舞教学的好坏,因此遵循由易到难,由陌生到熟悉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设计了“花儿听到音乐也会跳舞”的形式导入活动。以形象、生动的角色带入幼儿感受音乐,根据音乐自有边听边创编花儿跳舞的动作。做到了音乐、内容、角色参与刺激适度。不因过度新颖超越幼儿的理解能力而致使幼儿疲劳,也不因过度熟悉缺乏新颖使幼儿对学习感到无趣。做到了第一环节的明了选择突特点。
二、简单辅助帮重点
集体舞教学的新授活动中,传授的成分往往大于创造的成分。在具体组织集体舞教学时,则把认知重点放在舞蹈队形规则的传授上。为了减少幼儿的认知负荷,多余刺激,使幼儿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对队形和交往方式的变化规律掌握上,让幼儿较快的摆脱学习情境,在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时,我从两方面入手完成本次《花之舞》集体舞教学重点。
(一)形象图谱完成舞蹈队形、动作的认知
1. 队形的认知理解
由于原本《花之舞》的教学舞蹈队形设计涉及了“大左右”的复杂空间变换状态。而我借助简易生动图谱的形式,仍然以花的形象出现,把整个舞蹈队形以花儿双圈形式展现给幼儿。(红色为内圈、绿色为外圈)让幼儿认知明白双圈分为内圈和外圈。变复杂的“大左右”空间为直观易懂的双圈队形。告知花儿排列方式为内外圈对应相站。面向全体幼儿,简单易行,是我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追求目标,通过此种简易形象图谱帮助幼儿完成集体舞队形的学习。使幼儿产生出“我对学习是有自信和兴趣的”。
2. 动作的分解学习
动作的分解学习上同样是以拟人化的花儿形象出现。我在此处设计考虑到动作、队形的转换频率要适应孩子的水平。给他足够的“反应时”,思考怎样帮助幼儿掌握动作和音乐结构时,仍将用拟人化与同伴拉手、抬头、扭一扭、跪、转圈、跳步的图谱方式展现给幼儿。(见附图)完成了视觉上刺激,形成整体印象,便于后面动作的提升。
(二)配合语言节奏完成动作的分解学习
简易生动的图谱帮助了幼儿整体感知集体舞的动作,但对我们所要求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花样性上是有差异的。幼儿能主动学习,喜欢参加集体舞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都始于兴趣。每一次的集体舞教学不是孤立的活动。在《花之舞》的动作分解上我就配合语言节奏,孩子的主动性更加强烈。把整个集体舞动作分成三个片段:
第一片段:拉手、抬头、扭一扭
第二片段:面对面呀正高兴,找个朋友转一圈
第三片段:弟弟跪下对着妹妹笑,妹妹围着转一圈
“踏、踏”并脚跳步,换个舞伴真高兴。
由简到难的语言节奏配合,使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很顺利自然掌握动作,队形、交往方式的基本变化规律,不断地让他们感觉到自由习得掌握《花之舞》变化规律带来的成功体验。从而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潜在动机能量逐渐形成和巩固,并转化为对集体舞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三、精巧设计显难点
通常进行集体舞教学时,我们常常希望在第一教时或第一遍学习时就让将幼儿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队形等。殊不知,在集体舞教学上传授成分大于创造成分。大量急于让幼儿通过问题、语言的刺激反而使兴奋过于强烈,超过兴奋性的限度,抑制过程的发展,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出现厌倦、疲劳现象,冲淡了对集体舞的兴趣,整个集体舞教学难点就很难完成。由于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分散和要就分布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从幼儿学习经验的激活、积极参与活动的考虑,我对于《花之舞》的难点进行了精巧设计。
1. 尝试先做,后引导说。
2. 巧用带花标记。
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机械的模仿,效果不佳,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幼儿的双主体作用。我采用“启发式”方法,先让幼儿尝试学做动作,“你试试看”“你跳跳看”“你当小老师教教我和大家”,让集体舞的动作参与在前。《花之舞》的此次难点在于跳步后的换舞伴,这涉及舞蹈空间方位的知识与全体人员同时进行。如果一个人发生错误,就会使队形发生变化。因此参与动作必须在前。“跳跳看”“带有花标记的手拉在一起”“大家看看往哪个方向跳”、
“跳几步?”“哦,是往带有花标记的那只手的方向跳,跳两步!”“跳对了”“我们面前的舞伴换成别人了!”……与此同时加上了带花标记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解决了空间辨认的困难,在“规定空间”状态下,根据相对稳定的空间参照物(手带花)来降低了空间辨认的复杂性。
先做后引导、带花标记是运用,它必须是相互渗透与同时进行的,为教学的难点相互支撑服务,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做的过程中,幼儿由原本的懵懂,变成了主动参与。
四、提升层次闪亮点
一次好的集体舞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掌握重点动作和内容,最重要的是老师激活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幼儿处于一种最优的积极状态。在集体舞教学过程中,个体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产生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从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又由于集体舞学习的互动性特点,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败的体验都会激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本次《花之舞》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有达到创作动作美的体验,提升活动的闪亮点,特设计了参与创编环节。我带动幼儿参与讨论展示“弟弟跪下怎样对妹妹笑比较好看?”“妹妹表情会怎样?”“妹妹怎样围着绕一圈?”“如果换成妹妹跪下,对这弟弟笑行吗?”幼儿在此环节的引导下秀出了他们认为最美、最恰当的动作以及表情,并创编了妹妹也参加交换舞伴,往右边跳的动作。不仅做到了舞蹈动作需要表现美的要求,也让幼儿自我提高的内趋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赢得尊重和赏识。
另外幼儿在得到同伴的认可与赞赏的同时,也还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相应的赏识欲望。这种附属內趋力更为突出。因此在此次的《花之舞》最后教学环节,再次提升层次亮点,设计成让幼儿在现场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集体舞表演,并问问客人老师自己的表演怎样,给予评价,体验表演快乐。现场参与的教师那是对幼儿最好的赞许和肯定,很大程度上再次帮助提升了本次《花之舞》集体舞教学的亮点,让活动得到真正的升华。
综上所述,集体舞教学是快乐的。教师将音乐活动的行为给幼儿带来愉悦,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提升。
在我们实践的集体舞教学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的音乐、记忆舞蹈动作、掌握动作顺序、感知体验队形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同伴间的合作和舞蹈本身的民族文化特色等,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让幼儿领略到集体舞的快乐,是我们一线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我所重新设计执教的集体舞《花之舞》教学,从突特点、帮重点、显难点、提亮点处进行分享。
一、明了选择突特点
幼儿园集体舞教学作为韵律活动的一部分,确实有它独特之处。在教学难度、容量上高于一般韵律活动,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在教材的选择上关注到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最大化地发挥集体舞的价值。《花之舞》这一集体舞原本选自许卓娅韵律活动中的一节集体舞教学案例。舞曲音乐为美国民间舞曲,曲式结构为A.B.C.B结构。整首曲子听了让人感觉流畅、节奏明快、动感明显。在为本班幼儿选择集体舞音乐时,以其特点胜出,并做了实际修改。对曲子熟悉程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集体舞教学的好坏,因此遵循由易到难,由陌生到熟悉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设计了“花儿听到音乐也会跳舞”的形式导入活动。以形象、生动的角色带入幼儿感受音乐,根据音乐自有边听边创编花儿跳舞的动作。做到了音乐、内容、角色参与刺激适度。不因过度新颖超越幼儿的理解能力而致使幼儿疲劳,也不因过度熟悉缺乏新颖使幼儿对学习感到无趣。做到了第一环节的明了选择突特点。
二、简单辅助帮重点
集体舞教学的新授活动中,传授的成分往往大于创造的成分。在具体组织集体舞教学时,则把认知重点放在舞蹈队形规则的传授上。为了减少幼儿的认知负荷,多余刺激,使幼儿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对队形和交往方式的变化规律掌握上,让幼儿较快的摆脱学习情境,在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时,我从两方面入手完成本次《花之舞》集体舞教学重点。
(一)形象图谱完成舞蹈队形、动作的认知
1. 队形的认知理解
由于原本《花之舞》的教学舞蹈队形设计涉及了“大左右”的复杂空间变换状态。而我借助简易生动图谱的形式,仍然以花的形象出现,把整个舞蹈队形以花儿双圈形式展现给幼儿。(红色为内圈、绿色为外圈)让幼儿认知明白双圈分为内圈和外圈。变复杂的“大左右”空间为直观易懂的双圈队形。告知花儿排列方式为内外圈对应相站。面向全体幼儿,简单易行,是我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追求目标,通过此种简易形象图谱帮助幼儿完成集体舞队形的学习。使幼儿产生出“我对学习是有自信和兴趣的”。
2. 动作的分解学习
动作的分解学习上同样是以拟人化的花儿形象出现。我在此处设计考虑到动作、队形的转换频率要适应孩子的水平。给他足够的“反应时”,思考怎样帮助幼儿掌握动作和音乐结构时,仍将用拟人化与同伴拉手、抬头、扭一扭、跪、转圈、跳步的图谱方式展现给幼儿。(见附图)完成了视觉上刺激,形成整体印象,便于后面动作的提升。
(二)配合语言节奏完成动作的分解学习
简易生动的图谱帮助了幼儿整体感知集体舞的动作,但对我们所要求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花样性上是有差异的。幼儿能主动学习,喜欢参加集体舞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都始于兴趣。每一次的集体舞教学不是孤立的活动。在《花之舞》的动作分解上我就配合语言节奏,孩子的主动性更加强烈。把整个集体舞动作分成三个片段:
第一片段:拉手、抬头、扭一扭
第二片段:面对面呀正高兴,找个朋友转一圈
第三片段:弟弟跪下对着妹妹笑,妹妹围着转一圈
“踏、踏”并脚跳步,换个舞伴真高兴。
由简到难的语言节奏配合,使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很顺利自然掌握动作,队形、交往方式的基本变化规律,不断地让他们感觉到自由习得掌握《花之舞》变化规律带来的成功体验。从而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潜在动机能量逐渐形成和巩固,并转化为对集体舞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三、精巧设计显难点
通常进行集体舞教学时,我们常常希望在第一教时或第一遍学习时就让将幼儿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队形等。殊不知,在集体舞教学上传授成分大于创造成分。大量急于让幼儿通过问题、语言的刺激反而使兴奋过于强烈,超过兴奋性的限度,抑制过程的发展,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出现厌倦、疲劳现象,冲淡了对集体舞的兴趣,整个集体舞教学难点就很难完成。由于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分散和要就分布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从幼儿学习经验的激活、积极参与活动的考虑,我对于《花之舞》的难点进行了精巧设计。
1. 尝试先做,后引导说。
2. 巧用带花标记。
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机械的模仿,效果不佳,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幼儿的双主体作用。我采用“启发式”方法,先让幼儿尝试学做动作,“你试试看”“你跳跳看”“你当小老师教教我和大家”,让集体舞的动作参与在前。《花之舞》的此次难点在于跳步后的换舞伴,这涉及舞蹈空间方位的知识与全体人员同时进行。如果一个人发生错误,就会使队形发生变化。因此参与动作必须在前。“跳跳看”“带有花标记的手拉在一起”“大家看看往哪个方向跳”、
“跳几步?”“哦,是往带有花标记的那只手的方向跳,跳两步!”“跳对了”“我们面前的舞伴换成别人了!”……与此同时加上了带花标记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解决了空间辨认的困难,在“规定空间”状态下,根据相对稳定的空间参照物(手带花)来降低了空间辨认的复杂性。
先做后引导、带花标记是运用,它必须是相互渗透与同时进行的,为教学的难点相互支撑服务,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做的过程中,幼儿由原本的懵懂,变成了主动参与。
四、提升层次闪亮点
一次好的集体舞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掌握重点动作和内容,最重要的是老师激活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幼儿处于一种最优的积极状态。在集体舞教学过程中,个体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产生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从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又由于集体舞学习的互动性特点,每一次的成功或失败的体验都会激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本次《花之舞》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有达到创作动作美的体验,提升活动的闪亮点,特设计了参与创编环节。我带动幼儿参与讨论展示“弟弟跪下怎样对妹妹笑比较好看?”“妹妹表情会怎样?”“妹妹怎样围着绕一圈?”“如果换成妹妹跪下,对这弟弟笑行吗?”幼儿在此环节的引导下秀出了他们认为最美、最恰当的动作以及表情,并创编了妹妹也参加交换舞伴,往右边跳的动作。不仅做到了舞蹈动作需要表现美的要求,也让幼儿自我提高的内趋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赢得尊重和赏识。
另外幼儿在得到同伴的认可与赞赏的同时,也还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相应的赏识欲望。这种附属內趋力更为突出。因此在此次的《花之舞》最后教学环节,再次提升层次亮点,设计成让幼儿在现场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集体舞表演,并问问客人老师自己的表演怎样,给予评价,体验表演快乐。现场参与的教师那是对幼儿最好的赞许和肯定,很大程度上再次帮助提升了本次《花之舞》集体舞教学的亮点,让活动得到真正的升华。
综上所述,集体舞教学是快乐的。教师将音乐活动的行为给幼儿带来愉悦,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