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学在高考中的题型也愈加开放化。高考摒弃了传统数学的出题理念,采用了综合难度更高的应用题、抛砖引玉的探究题以及形式开放的情境题等等。这些题目考察的不仅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验。而要解决这类题目,就要对高中数学思想拥有一定的认知,高中数学思想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中最基础、使用频率最高的便是数形结合思想,而利用数形结合所出的题型也是当前高考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题型之一。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对数形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许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已经了解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其理论认知还不够深刻,无法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其灵活使用,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精髓。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把握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其一,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仅限于教材内容,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延伸与拓展,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二,对数字与图形之间转化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无法体会到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其三,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无法精准地进行制图,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其四,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几何语言的教学;其五,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训练学生对这一图形的解题次数,无法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准确把握。
  数形结合思想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是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教学问题
  集合,是我们进入高中学习之后首先接触的数学知识,它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如果不借助一定的图形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集合问题的解题思路。而我们在对集合进行教学时,通常会使用数轴或者维恩图(别名文氏图)进行讲解,通过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集合中常出现的“交”、“并”、“补”的基本含义。以下,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数形集合思想对集合解题的重要性。
  1.利用维恩图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某一文学社团中,团员的总共数量为40人,在这40名团员中有20个团员喜欢读《西游记》,有12个团员喜欢读《红楼梦》,有10个团员对这两本书都不敢兴趣,请问喜欢读《西游记》而不喜欢读《红楼梦》的团员有多少人?
  分析过程:这一类就是典型的集合问题,如果我们只关注问题中的数字,会感到难度比较大,无从下手,因此,我们首先要将题目的数字转化成集合语言,再将集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进行解题。
  教学步骤:我们首先要假设同时喜欢读《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社员有X人,然后画出维恩图(即两个圆,其中一个表示喜欢《西游记》的社员,另一个则表示喜欢《红楼梦》的社员),提出喜欢读《西游记》而不喜欢读《红楼梦》的团员有20—X,同理,喜欢读《红楼梦》而不喜欢读《西游记》的团员有12—X,而这个团的总人数为40人,我们很快就能够解答出X为1,也就能够得出该题目中的具体答案为19人。
  集合中数字与维恩图的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形集合思想的最典型的例子。
  2.利用数轴的教学案例
  例如,存在两个集合,A={1,15},B={3,19},求A∩B的集合是什么?
  分析过程:如果我们仅对集合中的数字进行分析,许多学生无法直观地得出正确答案,对学生逻辑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如果我们在数轴上将这两个集合绘制出来,答案便会立刻映入眼帘。
  解题步骤:在数轴上画出集合A与集合B的范围,我们通过观察会发现,集合A与集合B相互存在的区域为{3,15},因此,正确的答案变为{3,15}。
  (二)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方程与不等式教学问题
  于多数学生而言,方程与不等式是数学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大模块,他们在大量的计算中仍旧无法得出正确答案。而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转化成一定的图形,则对这类题目将迎刃而解。
  例如:x属于R,y在取4-x、8-2x2时的交点的象限?
  分析过程:解一类题目时,我们可以进行方程的直接运算,也可以在坐标中将这两个函数方程的图形绘制出来,通过坐标来直接得出答案。这一例题,这两种方法的解答都比较简便,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图形就会显得非常直接明了。
  解题步骤:在坐标中绘制出y=4-x的图形,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再在坐标中画出y=8-2x2的图形,是一个倒扣的U字形,根据观察图形,我们很容易得出他们的交点坐标的象限。
  通过坐标绘制图形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方程或者不等式问题,更加简便明了。我们也可以在解出方程的结果之后,通过坐标来检查方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结语: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面临的众多的数学难题,如果他们缺乏一定的数学解题思想,则无法攻克这些难题,而数形结合思想则能够将枯燥的数学语言变得生动有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本文论述了当前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中的弊端,通过三个实际案例解释了数形结合思想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些论述能够推进高中数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薛金星.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2]贺云昊.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3] 杨明,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河北: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8,03,39-40.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教材上实现了进一步的更新。苏科版教材在江苏省得到了推广性应用,而这一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特色凸显,全新教学板块的设置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在激发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其中,“信息库”知识板块的呈现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与实践价值,而其作用的发挥要求
期刊
长期以来,困扰广大物理教师的一大难题就是初中物理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误区也阻碍了物理教学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初中的物理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初中生对物理规律及物理概念的认识与应用。因此,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必须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好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培养出优秀的物理人才。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误
期刊
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同学们最不好理解,实验最不容易做成功的莫过于静电场这一章节。在静电场这一章节中,所学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同学们不再有很直接的生活体验或生活现象,又由于静电学的实验大多是定性的实验,少量是定量实验,加上静电学实验对实验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较高,实验效果往往不明显,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多的具有一定猜测性和结合理论推导的结果。因此在认知过程中,同学们对知识感到陌生,对一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同学在作业和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欠缺一个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实际上题海战术只是大量较少思考的重复训练,只能熟练、不能提高,对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所谓的回顾,即现在说的反思。那么应该反思些什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一、在解题的易错处反思,重视整体分析,提倡块状思维  例1 (
期刊
作为一个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斜面上放一个小物块的模型易混、易错,且屡做屡错,针对这种情况,现对这种模型的几种情况总结对比如下,希望对广大的高中学生有帮助。  例题 如图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三角形木块a,a处于静止状态,地面是否给斜面摩擦力?  解析: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力平衡,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就平衡了,如图2,所以地面不给斜面摩擦力。  变式1:如图3,在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不甚理想,所以变革数学模式势在必行。而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就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由小组成员间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来开展课堂教学,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被动性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以提高初中数学质量为研究对象,
期刊
自2013年2月份以来,邗江中学在高中部全面开展了“转变教育方式,适应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通过课改,教师们转变了教学理念、初步构建了各学科“自主—导学”的案例研究教学模式、初步建立了以“合作学习小组”形式的班级管理机制,浓厚了课堂学习氛围。要想发挥案例研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能够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期刊
又一届中考的大幕即将落下,回顾在总复习过程中的历次的备课活动中听到大家抱怨得最多的“同样的问题学生一直在错,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不动脑子!”这样的话听多了后,我也常常在思考:板子真的只应该打在学生身上吗?教师的教学有没有问题?是我们的哪些教学行行导致了学生一直无法走出困境呢?  一、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备课要备学生”这句话每个人都会说,但到具体落实时往往要出状况。习题教学讲评过
期刊
函数作为压轴题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一般以函数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两年江苏高考数学的“导数与函数”问题,承继了以往“逻辑性、探索性、综合性”的特点,更注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较往年的难度有所下降.  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时,难在如何去分析、发现、构造出符合题意的函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系统地加以训练, 不能只是散布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关健词:物理 教学 能力 培养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