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崇高的信仰付诸实践。只有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行动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信仰的科学性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肤浅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指导了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指明了社会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界定
青年学生是一个群体,首先我们需要界定这个群体的范围,从字面上来理解它应该是“青年”和“学生”两个名词的交集。“青年是代表从少年(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过渡到中年的年龄阶段(从十六七岁到三十岁)。”[1]我们可以认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是大家普遍认为的青年, 对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学生,①在学校或研究机构注册入学学习的人按学习的阶段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②接受某人的教育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对某人的自称。”[2]从这个两个解释来看,第一个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学校就读的学生,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生的定义,应该使我们探究的主要范围。第二个学生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私人之间的师徒关系,或者是遵循某种教导和命令,并未通过国家机构有组织的进行授课而确定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里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更符合我们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3]最后,“信仰,对某人或某种思想,主义,宗教等抱有的坚定不疑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行为指南。”[4]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理论,主张,原则等得信服和崇拜。”[5]对于信仰的解释,重点都在人们承认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或者说是科学的思想左右了人类的行为,人们对此理念理性的遵循和认同并付之与实际的行动.我们认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概括为青年阶段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在中国建立和执行的认同,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信服和行为的指南。
二、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
1.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发展,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再是一腔热血的救国救民,他们更热爱和平热爱世界,更愿意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他们没有肤色的界限,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世俗的約束等等,他们肩负起的责任不再是民族的责任,更应该是世界的责任,在国内,多少的青年学生选择去异地读大学,多少的青年学生选择去国外读书,他们知道,只有更多的了解别人,才能更大的发觉自己。这是时代给与这个群体的使命。从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每个时代都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解释。有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专门反驳马克思主义,也有的学者让马克思主义遍地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本身也经历了自己的一个肯定到否定再否定的过程, 这是一个科学的理论的学说所必须经过的考验,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而我们谈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仅是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完全是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来到中国就具有了中国属性,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性特征是客观要求,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和时代不断进步的学说,它本身就不能从静止的方面来看待。不论是从青年学生还是马克思主义来看,信仰都必然包含着时代的属性。
2.价值性
价值是我们在哲学里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6]简单的说,价值就是主体确定客体对于自身的效用和意义所在。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学生的信仰确立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性,人类想要改造世界必然要先认识世界从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这种需要的满足就体现了价值性,青年学生在成长阶段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以及信仰的确立不能完全理智的去看待,需要父母和家长给与指导,同时也要从书本上获取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辅助青年学生确立信仰的重要思想。明白什么是人,什么是主体,客体,什么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什么是历史等等,在青年学生的发展中也需要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在马克思主义中都涉及到而且还有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深奥的哲理,青年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客体对青年学生本身这个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3.实践性
青年学生的信仰不能只鲜活于思想之中最终是落实到实践当中去的,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改变世界不正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吗?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性的关键点在于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做事,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根本,才能不仅仅的停留在思想意识中而是脚踏实地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马克思以实践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思维定式。确立了实践为本的思维意识,有了意识就有了实践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这就给我们的一切社会生活奠定了一个基调,我们青年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本质出发,从实践出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信仰才能认认真真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
4.标示性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辩证的历史实践出发,主要是说明了人类社会“应该如何”的问题,为人类阐述意义方向标与价值检索,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应当如何去做”,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特别是在现代的网络发达从古至今人类的学说思想都得以发扬,五大洲的人们文化也是频繁的交流,青年学生的精神意识和价值观被多种文化理念冲撞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古典哲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等等,又如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的盛行、物欲主义的横流,使当代社会在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消费中步入了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目标的迷茫以及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潭,造成了种种社会危机,青年学生的周围有许多思想文化的选择,青年时代正是确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对于人生,社会的理解都有个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上众多理想家理论中的一个,能够被社会主义国家所运用,就说明了这个学说本身的价值,人是一种生命存在,也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文化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就是标志自己的“精神花园”,我们应该从人文关怀出发,重塑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中深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养料,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智慧。 三、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路径
1.确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青年学生应该确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類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般学说,是一种规律性的科学认识,从方法论上说,它指导人类的在有限与无限、真理与价值、暂时和永恒中,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经受的起考验的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而是科学,我们不能歪曲的片面的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宗教信仰,需要客观的更正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因此,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崇高的信仰付诸实践。只有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行动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信仰的科学性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肤浅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指导了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指明了社会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需要加强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由显在的意识形态要求到隐性化的过程”。[9]青年学生作为大众群体中的一分子,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如火如荼,需要抓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步伐,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时代化,大众化符合青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契机,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感染青年学生的信仰,让青年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革命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属于个别人,它是人民群众的武器,是理论的武器也是武器的理论,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的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润物细无声的形成。
3.对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但是一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我们会走上一个误区,就是用教条主义的方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灵活,机械化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多样化,我们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尽量避免老师紧扣教课书本的宣讲式的给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首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不尊重,从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起它作为一门理论见证了和说明了多少的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件可以说都非常鲜明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他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是“本本主义”,在对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借用丰富的手段解释马克思主义,其次,现在青年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们应该更注重马克思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它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现在容易繁荣的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只有让青年学生充分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作用并付之于多样化的丰富手段,才能让青年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作为一种信仰来鞭策自己。
4.青年学生需要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人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青年学生需要理解马克思对于人的解释。青年学生是立志的年龄,他们需要也急切的想认识自我,马克思就给给及了正确的回答,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需要怎么样的发展,我们最终会走到哪里。首先可以让青年学生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能够正确的审视自己,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是从实践出发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青年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能够成为一个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是每个青年学生所应该向往的。
结语
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更多人文关怀的群体,帮助青年学生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确定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青年学生本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多了解青年学生,让青年学生更简单通俗的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作为生活实践的指南并成为自己的信仰,可以说,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会实现青年学生的理想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2][3][4]:《新世纪 现代汉语词典》[M] 京华出版社 2001(1):957,1367,788,1342.
[5]罗国杰:《伦理学名词结束》[M]人民出版社1984(12):112.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人民出版社,1963.406.
[7][8][10]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9,46-47,56,249.
[9]朱哲 曾庆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湖北大学学报[J],2008年第3期.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界定
青年学生是一个群体,首先我们需要界定这个群体的范围,从字面上来理解它应该是“青年”和“学生”两个名词的交集。“青年是代表从少年(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过渡到中年的年龄阶段(从十六七岁到三十岁)。”[1]我们可以认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是大家普遍认为的青年, 对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学生,①在学校或研究机构注册入学学习的人按学习的阶段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②接受某人的教育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对某人的自称。”[2]从这个两个解释来看,第一个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学校就读的学生,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生的定义,应该使我们探究的主要范围。第二个学生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私人之间的师徒关系,或者是遵循某种教导和命令,并未通过国家机构有组织的进行授课而确定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里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更符合我们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3]最后,“信仰,对某人或某种思想,主义,宗教等抱有的坚定不疑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行为指南。”[4]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理论,主张,原则等得信服和崇拜。”[5]对于信仰的解释,重点都在人们承认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或者说是科学的思想左右了人类的行为,人们对此理念理性的遵循和认同并付之与实际的行动.我们认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概括为青年阶段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在中国建立和执行的认同,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信服和行为的指南。
二、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
1.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发展,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再是一腔热血的救国救民,他们更热爱和平热爱世界,更愿意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他们没有肤色的界限,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世俗的約束等等,他们肩负起的责任不再是民族的责任,更应该是世界的责任,在国内,多少的青年学生选择去异地读大学,多少的青年学生选择去国外读书,他们知道,只有更多的了解别人,才能更大的发觉自己。这是时代给与这个群体的使命。从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每个时代都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解释。有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专门反驳马克思主义,也有的学者让马克思主义遍地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本身也经历了自己的一个肯定到否定再否定的过程, 这是一个科学的理论的学说所必须经过的考验,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而我们谈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仅是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完全是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来到中国就具有了中国属性,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性特征是客观要求,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和时代不断进步的学说,它本身就不能从静止的方面来看待。不论是从青年学生还是马克思主义来看,信仰都必然包含着时代的属性。
2.价值性
价值是我们在哲学里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6]简单的说,价值就是主体确定客体对于自身的效用和意义所在。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学生的信仰确立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性,人类想要改造世界必然要先认识世界从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这种需要的满足就体现了价值性,青年学生在成长阶段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以及信仰的确立不能完全理智的去看待,需要父母和家长给与指导,同时也要从书本上获取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辅助青年学生确立信仰的重要思想。明白什么是人,什么是主体,客体,什么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什么是历史等等,在青年学生的发展中也需要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在马克思主义中都涉及到而且还有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深奥的哲理,青年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客体对青年学生本身这个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3.实践性
青年学生的信仰不能只鲜活于思想之中最终是落实到实践当中去的,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改变世界不正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吗?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性的关键点在于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做事,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根本,才能不仅仅的停留在思想意识中而是脚踏实地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马克思以实践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思维定式。确立了实践为本的思维意识,有了意识就有了实践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这就给我们的一切社会生活奠定了一个基调,我们青年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本质出发,从实践出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信仰才能认认真真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
4.标示性
马克思主义从唯物辩证的历史实践出发,主要是说明了人类社会“应该如何”的问题,为人类阐述意义方向标与价值检索,在实践中指导人们“应当如何去做”,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特别是在现代的网络发达从古至今人类的学说思想都得以发扬,五大洲的人们文化也是频繁的交流,青年学生的精神意识和价值观被多种文化理念冲撞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古典哲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等等,又如享乐主义,金钱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的盛行、物欲主义的横流,使当代社会在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消费中步入了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目标的迷茫以及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潭,造成了种种社会危机,青年学生的周围有许多思想文化的选择,青年时代正是确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对于人生,社会的理解都有个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上众多理想家理论中的一个,能够被社会主义国家所运用,就说明了这个学说本身的价值,人是一种生命存在,也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文化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就是标志自己的“精神花园”,我们应该从人文关怀出发,重塑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中深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养料,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智慧。 三、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路径
1.确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青年学生应该确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類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般学说,是一种规律性的科学认识,从方法论上说,它指导人类的在有限与无限、真理与价值、暂时和永恒中,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经受的起考验的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而是科学,我们不能歪曲的片面的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宗教信仰,需要客观的更正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因此,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崇高的信仰付诸实践。只有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行动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信仰的科学性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肤浅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指导了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指明了社会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需要加强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性到具体化,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由显在的意识形态要求到隐性化的过程”。[9]青年学生作为大众群体中的一分子,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如火如荼,需要抓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步伐,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时代化,大众化符合青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契机,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感染青年学生的信仰,让青年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革命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属于个别人,它是人民群众的武器,是理论的武器也是武器的理论,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的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润物细无声的形成。
3.对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但是一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我们会走上一个误区,就是用教条主义的方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灵活,机械化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多样化,我们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尽量避免老师紧扣教课书本的宣讲式的给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首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不尊重,从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起它作为一门理论见证了和说明了多少的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件可以说都非常鲜明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他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是“本本主义”,在对青年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借用丰富的手段解释马克思主义,其次,现在青年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们应该更注重马克思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它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现在容易繁荣的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只有让青年学生充分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作用并付之于多样化的丰富手段,才能让青年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作为一种信仰来鞭策自己。
4.青年学生需要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人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青年学生需要理解马克思对于人的解释。青年学生是立志的年龄,他们需要也急切的想认识自我,马克思就给给及了正确的回答,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需要怎么样的发展,我们最终会走到哪里。首先可以让青年学生认识自我,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能够正确的审视自己,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是从实践出发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青年学生需要建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能够成为一个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是每个青年学生所应该向往的。
结语
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更多人文关怀的群体,帮助青年学生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确定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青年学生本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多了解青年学生,让青年学生更简单通俗的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作为生活实践的指南并成为自己的信仰,可以说,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会实现青年学生的理想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2][3][4]:《新世纪 现代汉语词典》[M] 京华出版社 2001(1):957,1367,788,1342.
[5]罗国杰:《伦理学名词结束》[M]人民出版社1984(12):112.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人民出版社,1963.406.
[7][8][10]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9,46-47,56,249.
[9]朱哲 曾庆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湖北大学学报[J],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