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氛围已经形成,以帮扶为核心的创业指导体系是一种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创业环境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心态,从而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基于“1+X”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1+X”模式;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1+X”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业指导形式。当前的就业环境相对严峻,如何在此就业创业环境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所以,分析大学生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心理、构建创业指导体系变得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一是政府层面。我国十七大、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行就业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推行“互联网+”、创客活动,让全社会人员都参与自主创业。另外,各层级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就业政策,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让更大学子有时间、有资本参与市场竞争与创业。
二是高校层面。就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正规化、制度化的创业课程体系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大趋势。通过大量的创业培训、创业教育活动,各大高校已经基本形成创业就业氛围。
三是大学生群体层面。自主创业观念逐渐深入大学生群体中,有意向参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从社会的发展看,大量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涌入社会,他们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为社会生产力。另外,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各大高校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极为有利。
二、大学生创业心态分析
一是创业人员的结构分析。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男性学生、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创业比例最高。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受到不同环境及背景的影响,构成创业人员的也相对不一,但大部分创业学生都因希望获得较高的价值感,且对创业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他们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创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还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来自大城镇的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商业活动相对熟悉,其创业的可能性及成功率相对较高。
二是自主创业的参与热情与认可程度分析。大部分学生有创业意向,也有部分大学生倾向于边找工作边创业,但受条件的限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资金的缺乏、合作伙伴的缺失、创业经验的缺乏、创业知识的不足及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
三是自主创业策略分析。针对如何开展自主创业工作问题,大学生对此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开展与企业的交流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热情度,从而形成较为深厚的创业经验;第二,定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互相交流,从而进行有效的竞争与合作;第三,高校提供创业项目基金,为大学生的前期创业提供有效的资金积累;第四,高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咨询活动及自主创业辅导活动。
三、基于“1+X”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一)深入理解“1+X”模式
“1+X”创业模式中的“1”是指1个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X”是指以人为本、全方位的立体式创业指导体系,从而实现一帮一、一帮多的创业就业形式,推行帮扶机制。
一是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高校要积极参与创业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推行创业培训、孵化、资金扶助、指导。二是建立以人为本、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体系。第一,确保大学生能获得准确的创业信息服务体系,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从而形成以院系为核心、辐射全校的创业信息体系。第二,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即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发挥自身兴趣与特点,从而构筑起相对丰富的自主创业能力体系。第三,完善创业融资体系,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行小额贷款资助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二)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按照统筹规划、具体操作、辅助实现三个层次,分别设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创业服务中心、各学院创业指导小组及各类学生社团。一是根据统筹规划层,设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即通过研判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从而统筹、规划、部署及考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而起到监护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职责。二是根据具体操作层,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小组,即为大学生提供一线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班级-院系-学校三位一体的创业指导体系。三是根据辅助实现层,将各类学生社团贯穿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即通过社团服务各创业团队,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三)完善“1+X”模式的创业指导体系
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构建创业服务窗口、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及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从而将服务-创业-指导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活动。另一方面,推行多种途径的创业指导活动,将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融资体系、创业实践体系,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理解“1+X”模式的真正内涵,设立与完善创业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完善基于“1+X”模式的创业指导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学生、企业家参与指导创业,全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春华.“1+X”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5,12:71-73.
[2]汤秀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对河南省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02:78-80.
[3]王博,马琳娜,李新殿.如何提升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实效性[J].现代交际,2013,02:203+202.
[4]卓高生,曾纪瑞.创业大学生社会融合现状及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9-34.
[5]兰顺东.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研究——以襄樊学院个性化创业指导为例[J].学周刊,2012,24:10.
[6]罗旭,邓希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改进研究——基于全国30所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82-85.
[7]周颜玲,李贞涛.“1+X”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61-64.
【关键词】“1+X”模式;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1+X”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业指导形式。当前的就业环境相对严峻,如何在此就业创业环境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所以,分析大学生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心理、构建创业指导体系变得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一是政府层面。我国十七大、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行就业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推行“互联网+”、创客活动,让全社会人员都参与自主创业。另外,各层级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就业政策,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让更大学子有时间、有资本参与市场竞争与创业。
二是高校层面。就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正规化、制度化的创业课程体系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大趋势。通过大量的创业培训、创业教育活动,各大高校已经基本形成创业就业氛围。
三是大学生群体层面。自主创业观念逐渐深入大学生群体中,有意向参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从社会的发展看,大量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涌入社会,他们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为社会生产力。另外,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各大高校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极为有利。
二、大学生创业心态分析
一是创业人员的结构分析。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男性学生、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创业比例最高。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受到不同环境及背景的影响,构成创业人员的也相对不一,但大部分创业学生都因希望获得较高的价值感,且对创业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他们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创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还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来自大城镇的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商业活动相对熟悉,其创业的可能性及成功率相对较高。
二是自主创业的参与热情与认可程度分析。大部分学生有创业意向,也有部分大学生倾向于边找工作边创业,但受条件的限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资金的缺乏、合作伙伴的缺失、创业经验的缺乏、创业知识的不足及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
三是自主创业策略分析。针对如何开展自主创业工作问题,大学生对此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开展与企业的交流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热情度,从而形成较为深厚的创业经验;第二,定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互相交流,从而进行有效的竞争与合作;第三,高校提供创业项目基金,为大学生的前期创业提供有效的资金积累;第四,高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咨询活动及自主创业辅导活动。
三、基于“1+X”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一)深入理解“1+X”模式
“1+X”创业模式中的“1”是指1个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X”是指以人为本、全方位的立体式创业指导体系,从而实现一帮一、一帮多的创业就业形式,推行帮扶机制。
一是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高校要积极参与创业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推行创业培训、孵化、资金扶助、指导。二是建立以人为本、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体系。第一,确保大学生能获得准确的创业信息服务体系,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从而形成以院系为核心、辐射全校的创业信息体系。第二,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即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发挥自身兴趣与特点,从而构筑起相对丰富的自主创业能力体系。第三,完善创业融资体系,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行小额贷款资助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二)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按照统筹规划、具体操作、辅助实现三个层次,分别设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创业服务中心、各学院创业指导小组及各类学生社团。一是根据统筹规划层,设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即通过研判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从而统筹、规划、部署及考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而起到监护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职责。二是根据具体操作层,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小组,即为大学生提供一线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班级-院系-学校三位一体的创业指导体系。三是根据辅助实现层,将各类学生社团贯穿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即通过社团服务各创业团队,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三)完善“1+X”模式的创业指导体系
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构建创业服务窗口、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及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从而将服务-创业-指导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活动。另一方面,推行多种途径的创业指导活动,将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融资体系、创业实践体系,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理解“1+X”模式的真正内涵,设立与完善创业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完善基于“1+X”模式的创业指导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学生、企业家参与指导创业,全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春华.“1+X”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5,12:71-73.
[2]汤秀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对河南省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02:78-80.
[3]王博,马琳娜,李新殿.如何提升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实效性[J].现代交际,2013,02:203+202.
[4]卓高生,曾纪瑞.创业大学生社会融合现状及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9-34.
[5]兰顺东.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研究——以襄樊学院个性化创业指导为例[J].学周刊,2012,24:10.
[6]罗旭,邓希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改进研究——基于全国30所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82-85.
[7]周颜玲,李贞涛.“1+X”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