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强调朗读。无疑是一条有效地提高语感水平的捷徑。而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教学无疑会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发表一点浅见。
   一、进行“设置情景”教学是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首先.教师要以娴熟的朗读技巧“示范”朗读课文。以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其次,教师在布置朗读前对课文的讲析尽量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对朗读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使学生在朗读前没有什么思想包袱,朗读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此外朗读时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朗读效果。
   语言的美感给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乐此不疲。但是不论是听别人朗读,还是自己朗读,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即使听到好的朗读,自己也只是茫然。不可能领会到有声语言的精妙,哪里还有什么享受可言?所以。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效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朗读,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并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因此。教师的语言造诣越深,才越能进行有效地朗读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意象积累。诱发想象。表达情理
   语言符号是阅读的客体,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只有头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语词迅速唤起。组合成相应的准确鲜明的新意象。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铸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丰富的音像资料,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不仅可引导学生走进事物,而且可以探入领会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作为朗读者,不但要充分把握住文字材料语词的明确含义。尤其要精细感受文本言语形式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地表达文字作品的情理,使听者在有声语言中接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透过音像符号间接地感受到世间事物的真切映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感教育。把握作品的“文气”
   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要规律。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对学生来说,言语内容美与形式美对他们的思维活动是潜滋暗长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启动他们理解文章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悟言语形式美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从而形成情感性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提高朗读的感染力,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还就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一诗为例。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对诗歌相当熟悉。再让学生跟着“链接与拓展”中的“动画欣赏”吟咏全诗,领会诗中所言之情自然不在话下。最后,为加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播放“链接与拓展”中的关于刘禹锡家乡的动态的峡谷风光和水上点缀的明星——村落文化习俗情况。以及刘禹锡家乡人们劳作的情景,画面上显现出诗歌:“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学生便把这首诗也积累了下来。同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也延伸到了课外。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作品的“文气”。文气是由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体现的,当然也就决定着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辛弃疾《破阵子》的豪放之情,余光中《乡愁》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的淡雅闲情,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朗读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又引导他流向既定目标,就能荡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的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本人认为:农村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常言道“兴起是最好的老师”。兴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语文课又是最形象,最生动,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语文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从而就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乡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若是在农忙季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反思自己近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做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这门课。所以平时我要求自己做到,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童心,在交际上做学生的榜样,慢慢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多锻炼他们有意识去说。   二、要消除学生胆
期刊
新课程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新课程下的备课必须定位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上,备课应让学生在有效接受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培养他们操作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使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效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备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备课
期刊
如何合理高效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如何提升师生的最大的教与学的潜能;如何真正的完成教育的最终的目的,达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这一切都是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目前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活动,首推高效课堂的提法。不论是哪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都绝不是单一的,如果只是求得一种形式上的绝对化,那一定不会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相反还会抑制住师生的心理需求,形成负面效应。  在2012年11月召开的本溪市送
期刊
家庭是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是青少年的另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公民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在此,从个人观点出发,谈谈家庭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  一、不同的家庭气氛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催人奋进的家庭气氛能培养青少年从小具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和毅力,而在沉郁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青少年,大多没有排除挫折和
期刊
语文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用。语文教学活动一直以来在内容上较为封闭,在方法上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实践。最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专题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实效。现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
期刊
“期待”这一词语解释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对希望实现的一种等待。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做的事產生一定的期待心理。而这种期待心理便会促使我们向着希望去努力。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我们不同样也是怀着各种期待进行着教与学的活动吗!   那么如何将教学中各方期待心理进行有效利用,以实现更加完美的课堂效果呢?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 让新知充满每一篇文章,让悬念贯穿每一堂课,让期待成为知识学习的内驱力。   《
期刊
小学低年级及中年级是学生识字和学习词语的重要阶段,字典作为学习的工具书在其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自我學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究竟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怎样才能发挥出小小字典的巨大作用呢?一本好字典的选择和查字典的习惯培养都不容忽视。   一、拥有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好字典是学好语文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辞书编纂和出版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目前,仅“当当网”在线出售的小学生字典就有180多种,小学
期刊
平日和同事聊天,难免也谈及怎样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期间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有的说知识丰富就是好老师,有的说既有知识又有方法便是好老师,还有的说多才多艺就是好老师……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好老师必备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好老师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心。   记得十多年前,我刚为人师,我们学区有位老师要退休了,学区召开了近百名教师参加的座谈会,欢送他光荣退休,会上这位老教师深有
期刊
年少的我们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要让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有一席之地,尽情地放飞梦之鸽,舞出人生精彩。   今年,和往常一样我校依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听评课活动,并且增添了很多新元素,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也彻底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认识与看法。语文组首先听取了陈老师的课,正是这位文坛才子,让我深受启发,深切领悟到语言文字的文学美、内在美,真正认识到教学语文就是欣赏美,领略美,这种美是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