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品锅一般是选用冬菇、冬笋、火腿、干豆角、五花肉等食材制作。烹饪前要用一只两耳大铁锅,将食材分铺成若干层摆放在锅里。最底层是萝卜丝、干豆角、笋衣、冬瓜、冬笋等,称为“垫锅”。“垫锅”之上,依次是肉、豆腐包、鸭子块、肉圆、鸡块、野味或鸡蛋饺子等。因此这道菜又称为“三层楼”“五层楼”,或“七层楼”“九层楼”。一种菜一个花样为一层楼,楼数越多、层次越高越好,寓意做官一品接一品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铺好食材后,先要用猛火烧,使全锅滚沸几分钟,再用温火慢炖三四个小时。一品锅烧好后,油而不腻,不老不嫩,烂而不化,熟度适中,热而不烫,冷而不凉,保持了色香味的统一。
一品锅在绩溪一带自古有之。绩溪多山,民风淳朴,有记载曰:本地山路崎岖,鲜有宾客。如有远方来客,绩溪人莫不欢欣鼓舞,招待有加,倾其所有,上好野味家珍集成一锅,以酬嘉宾。宋代苏辙、清代乾隆皇帝都有赞美之词。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南巡,由九华山去徽州府途中,见天色已晚,便进一农家借宿。淳朴的村妇热情接待,将白天剩余的菜肴,按先素后荤的顺序,逐层铺在一口两耳铁锅内热后端上。乾隆及随从饥肠辘辘,吃得津津有味。乾隆一边赞不绝口,一边问此菜何名。村妇随口答道:“一锅熟。”乾隆嫌其名不雅,略作思索后赐名“一品锅”,兼有“此美味佳肴,值得一品”和“与万岁爷同享此佳肴者,堪为一品”的含义。
然而,如今当地人打出的招牌,更多的却是“胡适一品锅”。这个名称源于梁实秋在《胡适先生二三事》中的记录:“胡先生住在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請‘新月’的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尺,热腾腾地端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底下是萝卜白菜。”梁实秋先生还赞道:“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后来胡适在美国宴请罗斯福时也准备了一道一品锅,罗斯福给了它进化版的名字:“这道好吃的菜是你胡适请我吃的,我看就叫‘胡适一品锅’吧。”
吃一品锅也很有讲究,农村流水席是用的八仙桌,这种桌子四边长度相等,每边可以坐两人。拿四层锅来举例,每个人分到的食物数量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蛋饺、四个油豆腐包,再加上两块肉,下面的“垫锅菜”则可以随便吃。
铺好食材后,先要用猛火烧,使全锅滚沸几分钟,再用温火慢炖三四个小时。一品锅烧好后,油而不腻,不老不嫩,烂而不化,熟度适中,热而不烫,冷而不凉,保持了色香味的统一。
一品锅在绩溪一带自古有之。绩溪多山,民风淳朴,有记载曰:本地山路崎岖,鲜有宾客。如有远方来客,绩溪人莫不欢欣鼓舞,招待有加,倾其所有,上好野味家珍集成一锅,以酬嘉宾。宋代苏辙、清代乾隆皇帝都有赞美之词。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南巡,由九华山去徽州府途中,见天色已晚,便进一农家借宿。淳朴的村妇热情接待,将白天剩余的菜肴,按先素后荤的顺序,逐层铺在一口两耳铁锅内热后端上。乾隆及随从饥肠辘辘,吃得津津有味。乾隆一边赞不绝口,一边问此菜何名。村妇随口答道:“一锅熟。”乾隆嫌其名不雅,略作思索后赐名“一品锅”,兼有“此美味佳肴,值得一品”和“与万岁爷同享此佳肴者,堪为一品”的含义。
然而,如今当地人打出的招牌,更多的却是“胡适一品锅”。这个名称源于梁实秋在《胡适先生二三事》中的记录:“胡先生住在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請‘新月’的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尺,热腾腾地端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底下是萝卜白菜。”梁实秋先生还赞道:“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后来胡适在美国宴请罗斯福时也准备了一道一品锅,罗斯福给了它进化版的名字:“这道好吃的菜是你胡适请我吃的,我看就叫‘胡适一品锅’吧。”
吃一品锅也很有讲究,农村流水席是用的八仙桌,这种桌子四边长度相等,每边可以坐两人。拿四层锅来举例,每个人分到的食物数量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蛋饺、四个油豆腐包,再加上两块肉,下面的“垫锅菜”则可以随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