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创作谈)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在广东的中山市参加过一个小规模的文学活动,临近结束的时候,主持人拿出来一本留言簿,让每个人写一句话,我便写下了“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这十个字。这并非我一时的灵感,而是我常常想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经常这样想呢?其实就是提醒自己,让自己心中有数。因为它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另一个问题:你对待写作的态度。
  一个作家想写什么或者能写什么(也可说成是写作的出发点),无疑会涉及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作家个人的因素,也包括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说到作家个人的因素,则一定与他的生活阅历有关,与他的性格气质有关,也与他的阅读喜好有关(一个人为什么喜欢读这样的书而不喜欢读那样的书,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与他的整个心灵和精神境界有关。说到我对自己的要求,则是坚持写作从心灵出发,坚持写那些给过我触动的东西,或者是与我的内心发生过呼应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坚持“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力争留下一点儿诚实的文字。应该说,这个要求并不算高。
  若细说起来,“想写”和“能写”,其实也是有些区别的。“想写”是一码事,“能写”是另一码事。这个就不多说了。
  我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生活中也不是那种特别“灵光”的人。最突出的一点,是不会逢迎人。当然,对人的尊重和禮貌是有的,善意和诚意也是有的。但要我刻意去奉迎谁、讨好谁,我就做不到了,因为这涉及一个人的尊严。在我看来,尊严比成功更重要,也许比生命还重要。同样,在写作上,我也不会(或不想)去迎合什么,不会迎合某种观念,不会迎合某些潮流(东西方的各种潮流),甚至不会迎合读者。也可以说,我无法做到这一点,我缺乏这个能力。世界永远是五彩缤纷的,文坛也不例外,这段时间有个热点,隔段时间又会出现新的热点,而我只能写我想到的东西。
  忘记了在什么场合,我曾经说过,在文学的海洋里,我只是其中的一滴水,各种各样的水汇聚在一起,海洋才会丰盈。
  回头看看自己的写作,这些年来,我似乎只写了两方面的故事。一方面是写家乡的事,写父老乡亲们的人生故事,写他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以及人心、世道、生计、欢喜和苦痛,等等。我写了他们的好,也写了一些不好,不过还是以好为主,包括他们的善,他们的坚韧,他们的纯朴。另一方面,是写了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写他们的人生际遇,情感经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前所产生的困惑、烦恼、不安、愤怒、挣扎、堕落,包括逃避和拯救。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是我们社会和时代中最敏感的一群人。一般来说,他们内心较丰富,情感较细腻,感受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也相对强一些,当然也有脆弱、多虑、患得患失等弱点,是时代和社会最好的晴雨表。
  另外就是我写了一个系列短篇小说《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断断续续地写了十几年,一边写一边在刊物上发表,写作的过程中,翻阅了许多县志,也走访了一些村庄。但是这些作品,与我以前所写的有关故里乡亲的小说还有一些差异,主要是较少个人的体验,我更多是想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去描绘和表现那块土地。曾有论者说,这些小说“以传说化、民间化的方式叙述了一些现代中国角落里的往事,这种进入历史的方式同时也进入了现实,从而生成了一些特殊的历史感受和叙事感受”。我认同这种说法。
  也许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自觉写得不错的作品,似乎都是与故乡有关的。我在家乡生长了十九年,我熟悉那里的生活,说来,那些东西早已浸润于我的身心,写作时自然会感觉充沛。而那些描写城市青年知识分子的作品,则多半来自我后来接触到的生活。来到城市以后,我所接触的基本就是这样一些人,事实上,有些故事就是我的同学和朋友的故事,当然也有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知道,我的写作范围是狭窄的,不够宽阔,特别是题材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看起来,这似乎是没办法的事,也可以说,这是我的宿命。
  2003年,我从黑龙江省调到了广州市(两地的差异不可谓不大)。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情,我会认识更多的人,见识到更多的新事物。就像人们常说的,见多才能识广。
  最近这几年,我也写了几篇广州的短篇小说,写到了广州的西关,写到了城中村。再就是写了两个以海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如果精力好,关于广州和海岛的小说,我还想尝试着写一些。在我的设想中,这些故事既有当下的,也有从前的,既有温暖的,也有悲凉的。但要写好这些故事,我还须更加充分地了解生活,否则,这种写作就会形神分离,成为两层皮。这些年来,我已经搜集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广州的资料,也包括海岛的资料)。
  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无须急功近利,更无须唱高调,慢慢来吧。
  鲍十简介:原籍黑龙江省,现居广州。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拜庄》、《葵花开放的声音——鲍十小说自选集》、《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芳草地去来》,长篇小说《痴迷》、《好运之年》、《我的父亲母亲》,日文版小说《初恋之路》(盐野米松译)、《道路母亲·樱桃》(三好理合子译)等。另有《子洲的故事》、《葵花开放的声音》、《冼阿芳的事》、《西关旧事》等小说被译为日文和俄文发表。中篇小说《纪念》被改编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电影《樱桃》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短篇小说《葵花开放的声音》被改编为同名话剧。短篇小说《冼阿芳的事》入选2012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岛叙事》入选2018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作品被各种选刊选载,并被收入多种年度选本。
  责编:李京春
其他文献
1.广东广州 邹冬萍  读《反季生长》,猛然浮上我心间的居然是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中的一段话:“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的一切成功都垮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故事,即便远隔地理与年代上的差距,仍然不難发现两者有共通之处。  顾名思义,反季生长就是错季的生长,是一种有悖于大自然自由生长规律的逆向生长。主人公陈沅在人生第一个十八年
期刊
一  索恩贝格的巴伐利亚森林,某个村庄,一间教室。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牧师为难友举行了一场小小的礼拜仪式。最后的祈祷刚刚结束,门开了,两个身着便服的人走进来:“囚犯朋霍费尔,准备跟我们走!”难友依次向牧师道别。其中一位,记住了牧师的话:“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这一天,是1945年4月8日。次日,朋霍费尔牧师被纳粹处决,时年39岁。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
期刊
2004年某夜,在北京,我第一次乘坐地鐵。上午和几个朋友去通州某小区,会见另一些朋友。晚上吃饭,肯定喝了酒。很晚才回来,还是乘坐地铁。虽然是白晃晃的日间,但从地面向下的时候,空气越来越冷,不知从哪里来的劲风带着浓郁的杀人的气息,一波一波席卷而来。我看了看旁边的朋友,是一个高个男子,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已经在北京混迹多年,对这一偌大城市似乎了如指掌,形迹所至,万般熟稔。至于地铁这一最简便的出行工具
期刊
倾斜(小說)
期刊
布非步的诗营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被“洁癖症患者”严格遴选的世界——那些不纯不美的意象和感觉都被剔除了,正如在《多余》一诗中,诗人直言的那样:“洁癖症患者更喜欢/孩童眼底纯净的底色。”也许是无心的一句,却也道出布非步的一个基本诗观,她对纯洁、纯净的癖好确实使她所有的诗都接近于瓦雷里意义上的“纯诗”理想。我在这里使用“接近于”这个词,是想特别强调,瓦雷里所谓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纯诗
期刊
鲍十温厚、内敛,话不多,一点也不像我想象中的东北男人,喝酒的时候并不起哄,偶尔嘿嘿笑笑,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你知道他心思明亮。他有自己的幽默方式,有次参加花城杂志赴零丁洋采风,一条小狗意外地跳上了我们的船,鲍十当即就决定收养。狗慢慢长大了,我们问他到底是什么狗,他答:中华田园犬。挺唬人的,赶紧找度娘,整个编辑部笑坏了。  鲍十是东北乡村的忠实书写者,他对那片土地上的民风民俗、历史掌故,对乡亲们的喜怒
期刊
那天我问小弟,天上的太阳是圆的还是方的?小弟眼睛一时看了别处,停了好一会儿才蛮有信心地笑着说:“方的。”他这么说,我亦不说他错,心里忽然有些凄楚。忽然又在心里埋怨起父母来,那时候,何不让他去读几天书?但一想,又替父亲在心里开脱,我这小弟,从小就没有站起来过,他的行动工具只是一个铁管凳子,他只能搬着它来来去去。很小的时候,他会很欢快地搬着凳子在地上爬,但绝对不能说那是跑,“咔嗒咔嗒”过来,“咔嗒咔嗒
期刊
鲍十温厚、内敛,话不多,一点也不像我想象中的东北男人,喝酒的时候并不起哄,偶尔嘿嘿笑笑,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你知道他心思明亮。他有自己的幽默方式,有次参加花城杂志赴零丁洋采风,一条小狗意外地跳上了我们的船,鲍十当即就决定收养。狗慢慢长大了,我们问他到底是什么狗,他答:中华田园犬。挺唬人的,赶紧找度娘,整个编辑部笑坏了。  鲍十是东北乡村的忠实书写者,他对那片土地上的民风民俗、历史掌故,对乡亲们的喜怒
期刊
印度洋上  假如现在就是死的时候,它也是最幸福的时候  因为我害怕我的灵魂此刻享有如此绝对的满足所以  在未来的未知命运里将不再有像这样的安慰了。  (《奥德赛》第2幕第1场)  清晨来得特别早,异国的天空  是凉薄的蓝;是怯懦者眼睛里的空旷  寻鲸的路上,海豚一队队跟着我们  的船只舞娘一样舞蹈,这些艺术家  内心也总是有一种远离此地,独自  漂荡到海面上去的感觉  哦,我原谅一切,原谅  无处
期刊
人物表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作家,分为童年(5岁)、前期(1932-1938)、后期(1941.12-1942.1)三角饰演;  萧军(1907-1988),现当代著名作家;  端木蕻良(1912-1996),现当代著名作家;  骆宾基(1917-1994),现当代著名作家;  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  许广平(1898-1968),鲁迅妻子,现当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