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反思认知水平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为培育新型人才,我国政府部门制定新政策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高中生物学作为理科生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生重大改变。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全新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生物中涉及的知识大多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创造性等方面提出综合策略,对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反思教学;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一、 反思教学在高中生物实践应用的合理性
  1. 从系统教学方式合理化的表达进行阐释,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二因素,两者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教学责任。教学的过程需要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者,学生作为接受者。而实际的教学与想象有一定冲突,教学中教师掌握着生物信息的主导权。增设互动项目,进行教学反思。从师者和学者的心态和教材等方面进行综合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为良好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2. 从生物科目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进行阐述,国家和学校作为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应为生物学习设定教学目标,高中生物科目作为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教学期间,应完成教学内容的规定,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高中生物的教学从学生的意识和情感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教学更具合理性。
  二、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策略
  1. 设计反思性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的发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好坏。反思教学从学生的情感、能力等角度考虑教学效果,设计中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反思中采用新式自我提问方式进行合理科学的思虑。
  例如,教学目标反思所设计的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设定到什么程度?其次,课文中例题教材对生物基础知识有什么利弊?最后,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有无新颖性,对知识有无科学延展和探索性?例如,对于教学采用方法和目标反思问题设定,首先,例题中涉及的生物知识在解题中学生能否全部运用?其次,学生应用知识中,存在哪些的问题?最后,教材例题和综合训练测试所设计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否全面上升,知识得以积累?
  2. 制定反思性教学策略
  策略的制定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它与教学方法不同,对于生物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生物教学中存在多种方法,对于教学中教学对象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限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教学方法的合理设定。
  例如,在“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课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其一,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拓展资料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其二,推理深究,对孟德尔理论进行倒推。根据掌握的孟德尔理论知识对遗传基因进行分析。对后代所表现的遗传性状进行基因传递研究。总结该实验中存在的规律并说出自己这样总结的原因。
  3. 实施反思教学
  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推进最主要的程序就是实施,生物教学的反思教学法的应用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核心表达。在实施中,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展现,为教学效果实现自身的力量。在课堂应用中为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实施中应从下列几点进行综合反思:
  (1)首先对生物教学中教材的准备工作是否齐全,符合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师在进行讲课过程中,不单单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是否浓郁,还要针对教材展开充分准备。综合反思,从设置的性质本身进行划分,同时也是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例如,利用问题的表述对反思做出评价:问题设置,第一,判断教学内容准备是否符合本节课的内容要求。第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分析自己讲的是否带动学生学习的气氛,学生的生物学习潜能拓展如何?第三,这节课选择的素材和资源是否科学?有没有缺少什么?第四,教学效果是否与预想相同?第五,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2)教材的感性材料准备得是否齐全,完整。在生物知识教学过程中,感性材料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对生物进行观察和深入的探究,从而为研究做准备,都需要大量的感性素材的积累。巴甫洛夫对感性材料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表明,科学家在进行生物探索研究中需要大量的事实依据作为研究前提,就像飞行的鸟儿在大气层中对氧气的依赖。科学没有事实依据作为支撑,那么科学就不再是科学。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离不开恰当情景的安排。生物中的每一项真理的存在都具有科学的依据,教学研究中,感性素材准备量依据教学要求,注重教材之间的组合和知识的整合。根据教学内容本质的设定和科学的表达,选择合理的素材。
  4. 评价反思教学
  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往往人们最易忽略评价这一项目,师生在教学中,应相互交流沟通,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对评价做出反思,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对生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整理自己的言行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积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学生在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评价改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瑜.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初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作者简介:
  李成芳,甘肃省武威市,甘肃武威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学习主体在学科体系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这是教育职能中的基本赋予,也是对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培养要求。鉴于我国一贯主要采取考试机制来评测学习成果的特征,试题命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命题类型、模式、数据等来判断试题开发和原创倾向。试题命制研究是双向的,从高三学生角度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内容学习、加强重点,对于教师(或“出题人”)而言,可以更好地进行题型、考点分布,以实现试卷的
根据新形势下健康体检的需要,我们研制了健康体检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于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healthy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改革也显得格外重要。历史是承接历史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在人的发展和成长中发挥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在高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但是却未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且能够增强
摘要:自然地理整体性理论是高中地理核心思维之一。学生对本思维的理解及应用程度并未达到教师与课标要求的水平。本思维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地理学科发展。本文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出发,结合理论分析,探寻整体性思维在高中地理中的典型应用方法与误区分析,尝试为整体性思维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整体性思维;分异规律;地带性;非地带性;自然地理过程  一、 引言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是自然地理整体性相关知识。整
摘要:历史虽然是一门文字类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却对此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则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策略进行科学且有效的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而本文也将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浅析,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浅析  一、 引言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在高中物理關于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的学习中,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实例,总结循序渐进学习静摩擦力的策略。  关键词:力;静摩擦力;受力分析  力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从小学自然到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我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在高中物理中,力学占有相当的比重,而摩擦力又是三种常见力之一。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的力的学习中,同学们最难理解和分析的力就是摩擦力
摘要:受年龄和阅历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全面,只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刻不容缓。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灌输和熏陶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是育德育人的根本要求,并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结合当前中学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借助这些建议能给学校在培育初中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