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市定安小学地处厦门市思明区,创办于1947年,学校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以前是厦门小学名校之一。而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厦门市老城区改造加速,一方面学校占地面积逐步缩小,仅剩一栋教学楼,12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另一方面旧城改造居民外迁,本地生源不足,在政府统筹安排下,2011年秋开始,学校全面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2012年10月,笔者主持厦门市定安小学工作。回首三年来,这样一所老校是如何存续和发展的,我们作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自我审视明确方向
上任伊始,笔者组织学校管理团队进行自我审视,作了客观认真的分析:一是学校目前师资质量较好,有许多教师在进校时均为同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且有改变学校现状的动力。但也有一些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还有部分教师进入了发展“高原期”,教育自信心下降。二是学校生源10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参与意愿虽较强,但家长文化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且忙于生计,没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业,也缺乏有效的引导。三是学校学生数较少,虽便于规划与发展,但生源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学习习惯差异大,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集聚教师发展学校
(一)规划制定——明确发展方向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2013年初,我校提出“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用温暖润泽心田”为核心文化,以“培养有责任感、有爱心、会感恩,有良好习惯、会学习、会思考的未来社会公民”为办学目标,并初步构建了“温暖教育”的特色发展规划,把学校的发展定位为“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让所有师生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成功”。
(二)校园规划——塑造发展环境
1. 调整教室功能。注重校园形象工程建设,内外环境进行美化,以提升环境的育人功能。如改造教学楼一楼右侧空地,打通空地与操场的一堵简易墙,利用一部分做教师餐厅,另一部分做成学生书吧,方便学生阅读。这样,经过精心的调整改造,学校功能室的布局更加合理。改造教学楼四周的下水道,铺上地砖,将教学楼后的过道改造为百花园和洗手台,美化垃圾池,让校园更整洁、有序。同时,修缮教师食堂,让教师办公、用餐、休息的环境得以改善。
2. 营造教育环境。围绕“用温暖润泽心田”的学校文化,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精心策划和改造。利用校门口及过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活动进行宣传。通过校园环境的改善,让学校成了生态田园、儿童乐园、书香校园、人文家园,从而激发了教师、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激励了教师更好地工作,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制度改革——提供发展保障
学校组建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以问卷、访谈听取教职工心声的方式慢速、稳妥推进,初步框定制度由四部分组成:构建共同愿景——包括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风、学校章程,学校形象设计,学校发展规划等重要内容。制定基本准则——包括第一责任人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师德建设,班级文化考核等重要内容。健全民主管理——包括教代会,学校工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经济审议,重大问题集体议事制度,家委会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管理议事制度,问责制,党支部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评价,绩效考核,考勤,教师评聘制度,教科研评价奖励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考核,骨干教师评选激励制度,见习期教师考核等制度。
三、向外延伸借力发展
(一)借力促教师发展
1. 借名校之力。2013年3月,我校与有着优良学校文化和优秀教师团队的厦门市群惠小学牵手共进。三年多来,在厦门市群惠小学的帮助下,我校教师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群惠小学教师的温暖,感受到了优质学校的教研文化,分享了群惠小学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了我校教师集体备课的意识,提升了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借专家之力。2013年3月以来,数学特级教师林致元、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每两周来校半天,指导数学组和语文组开展教研工作。同时,学校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导团队、蔡塘学校陈文斌校长、厦门大学林宝卿教授、厦门市教科院李日芳老师、思明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等来校调研,开设专题讲座。专家们不仅从理论高度对学校发展做了引领,还随堂听了教师的常态课,并在课后与执教教师互动。同时,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评价等策略,渗透“教与学并重”“教学合一”“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等理念,使学校教师受益匪浅。
3. 借课题之力。2012年底,我校申请加入了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立项的省教育厅试点课题“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2015年5月,加入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的、华东师大研究专家指导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借课题研究平台,学校一批骨干教师正在成长!
4. 借榜样之力。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015年9月,学校开展了“重现经典学习名师”的课例研究。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一位自己喜欢的本学科名师作为学习榜样。每学期,读一本专著,并写读书心得;选择名师的一个教学经典案例,观看研究,模仿上一节研讨课;通过组内研讨,修改后再上一次同类的课。这样,教师在经历“重现经典——模仿课例——理解深化”的学习名师过程中学科素养也不断得以提升。
(二)搭台促学生成长
学校于2013年“学雷锋日”启动了“温暖直通车在行动”活动,并与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协议,定期开展活动。三年多来,围绕温暖教育主题,每学期初,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拓宽了视野,还得到了帮扶。
2013年9月,在思明区委办公室、团区委的牵线搭桥下,“担当者行动”公益组织为学校每个班级图书角配置70多本具有年龄特征的崭新图书。学校还在一至四年级,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校本阅读课,由受过“担当者行动”组织“阅读领航员”培训的厦门大学学生志愿者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孩子们阅读这些带有“温度”的图书,能感悟到亲子阅读的那份温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让温暖和爱在校园蔓延。孩子们通过从他人的帮助中得到快乐,在幼小心灵播下爱的种子,从而心灵得到净化和成长。爱心成就未来,我们的学生将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定安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2012年10月,笔者主持厦门市定安小学工作。回首三年来,这样一所老校是如何存续和发展的,我们作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自我审视明确方向
上任伊始,笔者组织学校管理团队进行自我审视,作了客观认真的分析:一是学校目前师资质量较好,有许多教师在进校时均为同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且有改变学校现状的动力。但也有一些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还有部分教师进入了发展“高原期”,教育自信心下降。二是学校生源10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参与意愿虽较强,但家长文化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且忙于生计,没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业,也缺乏有效的引导。三是学校学生数较少,虽便于规划与发展,但生源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学习习惯差异大,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集聚教师发展学校
(一)规划制定——明确发展方向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2013年初,我校提出“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用温暖润泽心田”为核心文化,以“培养有责任感、有爱心、会感恩,有良好习惯、会学习、会思考的未来社会公民”为办学目标,并初步构建了“温暖教育”的特色发展规划,把学校的发展定位为“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让所有师生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成功”。
(二)校园规划——塑造发展环境
1. 调整教室功能。注重校园形象工程建设,内外环境进行美化,以提升环境的育人功能。如改造教学楼一楼右侧空地,打通空地与操场的一堵简易墙,利用一部分做教师餐厅,另一部分做成学生书吧,方便学生阅读。这样,经过精心的调整改造,学校功能室的布局更加合理。改造教学楼四周的下水道,铺上地砖,将教学楼后的过道改造为百花园和洗手台,美化垃圾池,让校园更整洁、有序。同时,修缮教师食堂,让教师办公、用餐、休息的环境得以改善。
2. 营造教育环境。围绕“用温暖润泽心田”的学校文化,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精心策划和改造。利用校门口及过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活动进行宣传。通过校园环境的改善,让学校成了生态田园、儿童乐园、书香校园、人文家园,从而激发了教师、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激励了教师更好地工作,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制度改革——提供发展保障
学校组建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以问卷、访谈听取教职工心声的方式慢速、稳妥推进,初步框定制度由四部分组成:构建共同愿景——包括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风、学校章程,学校形象设计,学校发展规划等重要内容。制定基本准则——包括第一责任人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师德建设,班级文化考核等重要内容。健全民主管理——包括教代会,学校工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经济审议,重大问题集体议事制度,家委会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管理议事制度,问责制,党支部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评价,绩效考核,考勤,教师评聘制度,教科研评价奖励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考核,骨干教师评选激励制度,见习期教师考核等制度。
三、向外延伸借力发展
(一)借力促教师发展
1. 借名校之力。2013年3月,我校与有着优良学校文化和优秀教师团队的厦门市群惠小学牵手共进。三年多来,在厦门市群惠小学的帮助下,我校教师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群惠小学教师的温暖,感受到了优质学校的教研文化,分享了群惠小学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了我校教师集体备课的意识,提升了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借专家之力。2013年3月以来,数学特级教师林致元、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每两周来校半天,指导数学组和语文组开展教研工作。同时,学校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导团队、蔡塘学校陈文斌校长、厦门大学林宝卿教授、厦门市教科院李日芳老师、思明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等来校调研,开设专题讲座。专家们不仅从理论高度对学校发展做了引领,还随堂听了教师的常态课,并在课后与执教教师互动。同时,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评价等策略,渗透“教与学并重”“教学合一”“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等理念,使学校教师受益匪浅。
3. 借课题之力。2012年底,我校申请加入了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立项的省教育厅试点课题“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2015年5月,加入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的、华东师大研究专家指导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借课题研究平台,学校一批骨干教师正在成长!
4. 借榜样之力。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015年9月,学校开展了“重现经典学习名师”的课例研究。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一位自己喜欢的本学科名师作为学习榜样。每学期,读一本专著,并写读书心得;选择名师的一个教学经典案例,观看研究,模仿上一节研讨课;通过组内研讨,修改后再上一次同类的课。这样,教师在经历“重现经典——模仿课例——理解深化”的学习名师过程中学科素养也不断得以提升。
(二)搭台促学生成长
学校于2013年“学雷锋日”启动了“温暖直通车在行动”活动,并与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协议,定期开展活动。三年多来,围绕温暖教育主题,每学期初,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拓宽了视野,还得到了帮扶。
2013年9月,在思明区委办公室、团区委的牵线搭桥下,“担当者行动”公益组织为学校每个班级图书角配置70多本具有年龄特征的崭新图书。学校还在一至四年级,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校本阅读课,由受过“担当者行动”组织“阅读领航员”培训的厦门大学学生志愿者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孩子们阅读这些带有“温度”的图书,能感悟到亲子阅读的那份温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让温暖和爱在校园蔓延。孩子们通过从他人的帮助中得到快乐,在幼小心灵播下爱的种子,从而心灵得到净化和成长。爱心成就未来,我们的学生将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定安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