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十岚威畅是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他的平面设计受国际主义风格影响,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在注重作品的理性与秩序的同时,五十岚威畅将‘轴测法’应用到字体设计当中,使作品具有空间感与趣味性,通过对五十岚威畅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设计特点,为现代平面设计寻求新的设计语言形式提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空间;秩序;国际主义风格;网格;轴测法
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西欧国家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加强了国际交流,顺应这种趋势的国际平面主义风格应运而生。同时期的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走出战后的阴霾。日本的设计在这一时期得到飞速发展,设计师们加强了与国际的交流,很快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龟仓雄策、杉浦康平、五十岚威畅等知名平面设计师都曾前往西方学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强烈的秩序感与空间感脱颖而出,形成其独有的设计风格。
1.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语言的影响因素
1.1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盛行
平面设计最根本的作用是传达信息,战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对话也与日俱增,平面设计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交流手段。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国际间交流的障碍,这种风格最早形成于瑞士,随后在各个国家盛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简洁明了,严谨工整,强调理性与功能性,注重科学观念与数学逻辑,利于国际化的传达目的,直至今日仍然根植于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之中。
1.2日本战后的平面设计趋势
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之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设计也逐渐崛起,日本政府对设计发展十分重视,日本宣传美术会的成立对日本的平面设计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育方面,日本也在积极引进西方的设计理念,为了赢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同样被日本引进,其产生的影响直至90年代也未曾消减。但同时国际主义风格刻板生硬、单调乏味、缺乏民族性等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意识到这样局面的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一批设计师开始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大趋势之下寻求独具日本特色的设计语言。
五十岚威畅1944年出生于日本,正值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时代,他先后进入多摩美术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受赫伯特·拜耶、马克思·比尔等平面设计师的影响。他们的设计中的几何图形、线条、空间感等特征被威畅继承发扬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设計语言体系。
2.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风格特点分析
2.1几何化元素的应用
从荷兰风格派到俄国的构成主义再到包豪斯,艺术家们追求“抽象和简化”,只应用黑白和原色,点、线、面成为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受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包豪斯教学中对设计理性化、功能化的强调,直观简洁的几何图形成为这一时代设计中的主打元素。不论是赫伯特·拜耶还是马克思·比尔的设计都展现出这种强烈的时代风格,深受二者影响的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作也也呈现出这种趋势。他的设计作品基本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组成,同时期的福田繁雄、田中一光等平面设计师的作品也遵循出上述特点。威畅的作品中几何元素的应用相对单一,没有过多的视觉元素刻意夺人眼球,给观者造成多余的视觉负担。简单的设计在达到实用目的的同时又给人清爽单纯的视觉感受。1984年为神奈川艺术节设计的海报只使用了点为元素,通过不同的排列的方式,大小的变化,让画面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同年为MORISAWA公司设计的纵组横组杂志封面同样使用了颜色相同的矩形块面,通过改变块面的长宽比例,使之形成点和线,给观者呈现出整齐而规律的视觉效果(如图1)。
2.2秩序感的建立
点线面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被广泛使用,威畅的设计作品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他对极致的秩序的寻求。他的平面设计承袭了拜耶设计中的理性主义风格,理性主义的产生和数、比例、秩序以及和谐等关键词紧密关联,早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就将审美秩序化和形式联系起来,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威畅作品中的秩序感随处可见,点线面通过有序的排列,形成整齐有序的视觉效果。图2是威畅于1987年设计的标志,三个标志分别以点、线、面为设计元素,通过点的渐变、线的移动、面的折叠等方式形成空间,威畅在空间中将点线面中进行有序排列,展现出既富有秩序又自由多变的视觉效果。
2.3空间感的营造
威畅的设计生涯持续了25年,空间感的营造始于1975年五十岚威畅为IDEA杂志设计的封面,威畅设计了一组立体字母(如图3a),这一时期的立体字设计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直至1978年,威畅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个人展览上发表了个人原创的JAZZ字母系列,受到了国际平面设计师的关注。JAZZ字体的设计在原本具有体积感的设计基础上又添加了层次感,投影的应用让画面的空间感更加强烈(如图3b)。随后威畅又为1982年的世界博览会(EXPO`85)设计了招贴海报(如图3c),与初期的立体字母系列相比,EXPO的字体设计被解构重组,给人以强烈的纵伸感,同时更多层次的元素让图案富有趣味性。80年代后期,威畅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制作的招贴年历,字母的设计向数字延伸,一年365天,624个数字,按月份分为12版,每一版都具有不同的色彩与风格。至此威畅的字体设计趋于成熟,强烈的空间感也成为威畅设计中最明显的特征。
3.五十岚威畅平面设计手法分析
3.1时代推动下的网格
网格是五十岚威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95%的设计作品都是建立在网格系统之上。网格的应用初见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种绘画工具,结合透视的方法,帮助画家更好地控制画面的比例关系。到了现代,以笛卡尔坐标系为基础的网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形成了规范的网格系统。受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拜耶的作品建立在网格之上,具有秩序化、功能化、简洁实用等特征。威畅也延续了网格化的设计方式,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理性主义特色。这样的设计虽与国际主义风格相适应,却也略显僵硬,因此威畅在网格的系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空间元素来打破这种刻板。 3.2基于轴测法的字体设计
网格系统是通过X轴和Y轴两条轴线建立的网格,威畅则在XY轴的基础上,将笛卡尔坐标轴中的Z轴也应用到网格当中。在1970年到1980年这十年间,威畅采用轴测法作图,在XYZ轴的基础上设计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 “建筑字体”。威畅的字体设计被称为“阿库索姆文字”,在日文中阿库索姆由英文中的“axonometric”直译而来,也就是轴测法的意思。轴测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XYZ轴而绘制而成的投影图,常见于工程制图中,威畅将这种作图方式应用于平面的字体设计当中,在突破了空间的维度的同时让字体设计显得趣味十足。
4.十岚威畅的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4.1 设计无边界
设计本身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威畅从来没有囿于单一的设计领域,同时他也试图跨越学科寻找灵感。网格系统与坐标轴等设计方法帮助威畅找到点线面的有序排列方式。但威畅并不止步于此,为神奈川艺术节设计招贴海报时,威畅将视野放宽至数学和物理领域。这款海报的灵感来自于一款电子工程图表——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在图表的框架之上,将点的元素进行有序的分布排列,形成特别的视觉效果。威畅尝试着突破学科的界限,去探求秩序的更多表现形式。
4.2多维度设计方式
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空间,威畅的设计最令人惊艳的就是跨越空间维度的视觉感受,平面设计从来都不只是存在于二维空间。他向人们展示了字体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空间的过程,用设计将平面与空间连接,真正诠释了“平面不平”的设计理念。平面设计的载体与媒介在不断丰富,设计师们也应该突破维度的限制,寻求更多的表现形式。
5.总结
通过对威畅的作品分析,除了学习威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更应该看到威畅作品之中对形式的探索和对设计的思考的过程。作为具体的造型方法,威畅的设计作品以理性科学的制图方式为基础,注重设计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同时他努力探寻着新的表现形式,试图打破平面、立体、空间的次元限制。作为一种设计形式,威畅的设计风格在现代被广泛的应用,但设计师们只是在套用这种形式,通过软件制图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机械的复刻只会让这种形式泛滥成灾,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从赫伯特拜耶的无饰线到略显单薄的体块,再到成体系的具有体积感、层次感、趣味性的字体设计,在理性与秩序的探索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威畅在设计中对新的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形式之下严谨的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胡昆. “建筑体”文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美术大观,2016,(10):102-103.
[2]郭翀. 從设计到雕塑——五十岚威畅近作分析[J]. 美术研究,2012,(03):123-124.
[3]周蒙蒙. 浅析设计大师五十岚威畅字体设计的商业特性[J]. 商,2011,(03):161.
[4]丁锋,吴卫. 日本设计大师五十岚威畅字体设计探析[J]. 艺术探索,2010,24(03):108-109.
[5]余秉楠. 五十岚威畅[M河北美术出版社]. 艺术探索,2002.
作者简介:李佳秘(1997.1—),女,汉族,籍贯:重庆长寿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系,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及理论研究
(苏州大学 江苏省 215123)
关键词:空间;秩序;国际主义风格;网格;轴测法
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西欧国家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加强了国际交流,顺应这种趋势的国际平面主义风格应运而生。同时期的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走出战后的阴霾。日本的设计在这一时期得到飞速发展,设计师们加强了与国际的交流,很快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龟仓雄策、杉浦康平、五十岚威畅等知名平面设计师都曾前往西方学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强烈的秩序感与空间感脱颖而出,形成其独有的设计风格。
1.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语言的影响因素
1.1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盛行
平面设计最根本的作用是传达信息,战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对话也与日俱增,平面设计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交流手段。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国际间交流的障碍,这种风格最早形成于瑞士,随后在各个国家盛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简洁明了,严谨工整,强调理性与功能性,注重科学观念与数学逻辑,利于国际化的传达目的,直至今日仍然根植于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之中。
1.2日本战后的平面设计趋势
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之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设计也逐渐崛起,日本政府对设计发展十分重视,日本宣传美术会的成立对日本的平面设计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育方面,日本也在积极引进西方的设计理念,为了赢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同样被日本引进,其产生的影响直至90年代也未曾消减。但同时国际主义风格刻板生硬、单调乏味、缺乏民族性等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意识到这样局面的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一批设计师开始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大趋势之下寻求独具日本特色的设计语言。
五十岚威畅1944年出生于日本,正值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时代,他先后进入多摩美术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受赫伯特·拜耶、马克思·比尔等平面设计师的影响。他们的设计中的几何图形、线条、空间感等特征被威畅继承发扬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设計语言体系。
2.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风格特点分析
2.1几何化元素的应用
从荷兰风格派到俄国的构成主义再到包豪斯,艺术家们追求“抽象和简化”,只应用黑白和原色,点、线、面成为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受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包豪斯教学中对设计理性化、功能化的强调,直观简洁的几何图形成为这一时代设计中的主打元素。不论是赫伯特·拜耶还是马克思·比尔的设计都展现出这种强烈的时代风格,深受二者影响的五十岚威畅的平面设计作也也呈现出这种趋势。他的设计作品基本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组成,同时期的福田繁雄、田中一光等平面设计师的作品也遵循出上述特点。威畅的作品中几何元素的应用相对单一,没有过多的视觉元素刻意夺人眼球,给观者造成多余的视觉负担。简单的设计在达到实用目的的同时又给人清爽单纯的视觉感受。1984年为神奈川艺术节设计的海报只使用了点为元素,通过不同的排列的方式,大小的变化,让画面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同年为MORISAWA公司设计的纵组横组杂志封面同样使用了颜色相同的矩形块面,通过改变块面的长宽比例,使之形成点和线,给观者呈现出整齐而规律的视觉效果(如图1)。
2.2秩序感的建立
点线面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被广泛使用,威畅的设计作品独树一帜的地方在于他对极致的秩序的寻求。他的平面设计承袭了拜耶设计中的理性主义风格,理性主义的产生和数、比例、秩序以及和谐等关键词紧密关联,早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就将审美秩序化和形式联系起来,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威畅作品中的秩序感随处可见,点线面通过有序的排列,形成整齐有序的视觉效果。图2是威畅于1987年设计的标志,三个标志分别以点、线、面为设计元素,通过点的渐变、线的移动、面的折叠等方式形成空间,威畅在空间中将点线面中进行有序排列,展现出既富有秩序又自由多变的视觉效果。
2.3空间感的营造
威畅的设计生涯持续了25年,空间感的营造始于1975年五十岚威畅为IDEA杂志设计的封面,威畅设计了一组立体字母(如图3a),这一时期的立体字设计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直至1978年,威畅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个人展览上发表了个人原创的JAZZ字母系列,受到了国际平面设计师的关注。JAZZ字体的设计在原本具有体积感的设计基础上又添加了层次感,投影的应用让画面的空间感更加强烈(如图3b)。随后威畅又为1982年的世界博览会(EXPO`85)设计了招贴海报(如图3c),与初期的立体字母系列相比,EXPO的字体设计被解构重组,给人以强烈的纵伸感,同时更多层次的元素让图案富有趣味性。80年代后期,威畅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制作的招贴年历,字母的设计向数字延伸,一年365天,624个数字,按月份分为12版,每一版都具有不同的色彩与风格。至此威畅的字体设计趋于成熟,强烈的空间感也成为威畅设计中最明显的特征。
3.五十岚威畅平面设计手法分析
3.1时代推动下的网格
网格是五十岚威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95%的设计作品都是建立在网格系统之上。网格的应用初见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种绘画工具,结合透视的方法,帮助画家更好地控制画面的比例关系。到了现代,以笛卡尔坐标系为基础的网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形成了规范的网格系统。受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拜耶的作品建立在网格之上,具有秩序化、功能化、简洁实用等特征。威畅也延续了网格化的设计方式,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理性主义特色。这样的设计虽与国际主义风格相适应,却也略显僵硬,因此威畅在网格的系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空间元素来打破这种刻板。 3.2基于轴测法的字体设计
网格系统是通过X轴和Y轴两条轴线建立的网格,威畅则在XY轴的基础上,将笛卡尔坐标轴中的Z轴也应用到网格当中。在1970年到1980年这十年间,威畅采用轴测法作图,在XYZ轴的基础上设计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 “建筑字体”。威畅的字体设计被称为“阿库索姆文字”,在日文中阿库索姆由英文中的“axonometric”直译而来,也就是轴测法的意思。轴测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XYZ轴而绘制而成的投影图,常见于工程制图中,威畅将这种作图方式应用于平面的字体设计当中,在突破了空间的维度的同时让字体设计显得趣味十足。
4.十岚威畅的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4.1 设计无边界
设计本身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威畅从来没有囿于单一的设计领域,同时他也试图跨越学科寻找灵感。网格系统与坐标轴等设计方法帮助威畅找到点线面的有序排列方式。但威畅并不止步于此,为神奈川艺术节设计招贴海报时,威畅将视野放宽至数学和物理领域。这款海报的灵感来自于一款电子工程图表——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在图表的框架之上,将点的元素进行有序的分布排列,形成特别的视觉效果。威畅尝试着突破学科的界限,去探求秩序的更多表现形式。
4.2多维度设计方式
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空间,威畅的设计最令人惊艳的就是跨越空间维度的视觉感受,平面设计从来都不只是存在于二维空间。他向人们展示了字体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空间的过程,用设计将平面与空间连接,真正诠释了“平面不平”的设计理念。平面设计的载体与媒介在不断丰富,设计师们也应该突破维度的限制,寻求更多的表现形式。
5.总结
通过对威畅的作品分析,除了学习威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更应该看到威畅作品之中对形式的探索和对设计的思考的过程。作为具体的造型方法,威畅的设计作品以理性科学的制图方式为基础,注重设计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同时他努力探寻着新的表现形式,试图打破平面、立体、空间的次元限制。作为一种设计形式,威畅的设计风格在现代被广泛的应用,但设计师们只是在套用这种形式,通过软件制图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机械的复刻只会让这种形式泛滥成灾,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从赫伯特拜耶的无饰线到略显单薄的体块,再到成体系的具有体积感、层次感、趣味性的字体设计,在理性与秩序的探索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威畅在设计中对新的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形式之下严谨的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胡昆. “建筑体”文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美术大观,2016,(10):102-103.
[2]郭翀. 從设计到雕塑——五十岚威畅近作分析[J]. 美术研究,2012,(03):123-124.
[3]周蒙蒙. 浅析设计大师五十岚威畅字体设计的商业特性[J]. 商,2011,(03):161.
[4]丁锋,吴卫. 日本设计大师五十岚威畅字体设计探析[J]. 艺术探索,2010,24(03):108-109.
[5]余秉楠. 五十岚威畅[M河北美术出版社]. 艺术探索,2002.
作者简介:李佳秘(1997.1—),女,汉族,籍贯:重庆长寿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系,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及理论研究
(苏州大学 江苏省 2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