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方法不断出现。而我研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教学中应用较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加强师资能力建设,优化教育观念
  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定期安排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技师座谈,使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中职教学中,学生不想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及地方性教材,使教材类型多样,形式多样,有文本资料、课件、操作录像、仿真模拟等;版面设计新颖,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吸引学习者,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同时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让学生通过实例激起兴趣,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实践中的畏惧心理,在反复训练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灵活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就业能力。
  另外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淡化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界线,多层次设置学习(教学)目标,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明确课程的学习(教学)目标。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能力标准中,突出一个“会做”,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技能的掌握。目前许多企业在招聘岗位的时候,往往最先要看的是学历及各种技能证书,这是企业招聘的第一门槛,证书的多少对学生的就业很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实践教学与技能鉴定培训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力增加,压力变大,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
  1.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
  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方面,优先选择重点专业的一两项关键实训项目把它做精做强;不断的完善教学设施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工夫,以达到形成示范性的实训项目的目的,以点带面,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
  在中职教学中,要把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并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到企业去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因为企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因此,在企业实习中,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还通过在实习中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相对接,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的相匹配。
  三、加强校企联合办学,进行订单式教育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必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与支持,职业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职业学校如果不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单一化、内向化,就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队伍;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加强校企联合办学,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强化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
  针对劳务市场需求的实际,积极开展与有关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学校要注重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实现面向社会、面向整个市场的广义订单培养。应瞄准行业或领域去思考问题,增强学校抵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
  学校还要建立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必须至少有1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主管部门应制定和完善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合作企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经相关职业技能考核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中职教学没有一层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任一环节薄弱都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离娄上》有一句名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后来就有“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俗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制度建设在治国理政和修身齐家等方面起到规范、引导、示范和约束的作用。自古以来,制度文化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文明富强的一块重要基石。同样,一所学校要想搞好学
期刊
在新教改的形势下,情境材料历史题越来越受高考专家组的青睐,虽然史料教学,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但这一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讲尤为重要和困难,学生的学习似乎仅停留在直接的感官和简单的重复记忆,而对于历史材料的思考和解读能力是历史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发展的历程。有些考生在进行材料解析题时,存在着很
期刊
磕磕碰碰,风风雨雨中度过了与普班的这几年。这几年,不仅是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上的磨合,更是对教学方法的考验。这几年,真的是感触颇深。有时,你在三尺讲台上的一往情深,他却是不以为然,酣然大睡。有时,精心准备的课却让无所事事的捣乱分子弄的支离破碎。不得已,上堂政治课吧,却又遭遇与一流演说家的唇枪舌战。心想,没有个三十六计,七十二般武艺很难担此大任。虽然有个别同学的劣迹斑斑,但心中对绝大数同学的热情关怀还是
期刊
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环境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小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精彩,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
期刊
近年来,城市区位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这与城市区位问题涉及面广、可分析强、应用性突出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因此,如何改进教法,搞好城市区位问题的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教科研课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以个案为切入点,用典型案例来说明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  认真分析高中地理教材(新课标必修部分——人教版,下同)的编写体系,可以发现每一课时的内容都鲜活真实,避免了空洞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可经常会事与愿违,但我们每一位教师依然坚持着,努力着。我主要以个人的经历谈一下自己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说我从教以来的心理路程。  1.初为人师  我是2001年参加工作的。刚毕业的时候,周岁不到18,正是一朵花的年龄,我站在了三尺讲台上,记得初为人师,学生整整齐齐的一声老师好,吓得我腿软心跳,颤巍巍的让学生们坐下,溜着墙根黑
期刊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话题。在教学实践博弈中,教育者的认知已经趋于一致、达成共识,从传统教育理论中解放出教育者本身和受教育者。在这过程中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论,即“儿童中心论”,后来由胡适先生传入中国,并且逐步得到历代教育者的认可、传承和发展。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狭义的教育。而广义的教育则要求教育教学打破学校的藩篱,解放教育思想,解放儿童天性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把握,更是学生情感的体验与价值观的习得。因此,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师生的良好互动有赖于教师的问题设置。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