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灸并用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aia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推灸并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采取推灸并用法进行治疗,1日1次,1周为1个疗程,将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者的自觉疼痛感、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综合疗效加以评分、统计、比较。[结论]推灸并用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且疗效与疗程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推灸并用法,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62-02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 “漏肩风” “冻结肩”等,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关节僵直。其主要辨证分型为: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其中风寒湿型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尤其在我国北方寒冷天气较多且昼夜温差较明显的地域。
  目前针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推拿、针刺、灸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疗效不一。笔者受“热敏灸法”[1]、“膏摩法”等治疗方法的启发,将推拿与灸法结合使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为介质,通过推拿的手段加以渗透,既避免了瘢痕灸对皮肤外观的破坏,又能弥补推拿的热量渗透不足。二者同时进行可将推拿的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松解黏连与灸法的温经散寒、消疲散结作用相叠加从而产生复合效果。近半年来笔者以推灸并用法对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皆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拿一科病房,选取2 0 1 4年10月至2 0 1 5年 4月肩关节周围炎门诊患者4 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50~55岁32例,56~60岁8例。病程在1个月之内。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具体如下: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慢性发病;③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肩前、肩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肩有明显的畏寒感,且表述疼痛伴寒冷感或患者发病前有风寒湿环境接触史;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及有明显热象症状的;②由肩部急性软组织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肺尖肿瘤浸及臂丛神经、颈部疾患如颈椎病、中风后期、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所致的肩痛及功能障碍;③有严重精神疾病的。
  2、治疗方法
  (1)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患侧颈肩部及上肢皮肤。医者立于患肩侧,一手持点燃的艾条于皮肤正上方10cm对风池、肩井、肩贞、肩前、肩髃、肩髎实施温和灸,同时另一只手对上述穴位实施一指禅推法各30秒约50-60次。(2)接上势,医者立于患肩侧,将左/右足蹬在凳子上,膝盖顶住患者腋窝,将患肩侧上肢固定于医生肩膀上以形成外展、上提姿势。一手弹拨肩周肌腱处各1分钟约2-3遍,同时另一只手持点燃的艾条随操作部位上方10cm实施回旋灸。(3)将艾条暂时搁置,双手采用肩关节杠杆扳法。医者站于患肩侧背后,以一手前臂至于患肩腋下,另一手托其肘部使肘关节成屈曲状,利用杠杆原理,一手上抬患肩,另一手将肘部向内侧推3-5次。(4)接上势,医者站于患肩侧,做大幅度摇肩法操作,操作时幅度由小到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5-8次。。(5)医者立于患者后侧,一手对患肩侧肩井穴及三角肌部行拿法3分钟,同时另一只手持点燃的艾条据操作穴位及部位皮肤上方5-10cm范围实施雀啄灸。后医者一手点按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同时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对上述穴实施5-10cm范围雀啄灸各1-2分钟,以所灸部位出现放射性热感传递为度。(6)熄灭艾条,站于患肩侧,将患肩外展约60°做抖肩法1-2分钟。以上操作1日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及数据处理
  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Consmnt Murley[3]肩关节评分标准中的关节活动度(ROM)40分(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各10分)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一)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二)显效: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仅活动时轻度酸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接近正常;(三)有效:肩关节疼痛有所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有所改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四)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分别在治疗前、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采用上述疗效标准评定患者各症状积分。积分数据采用EXCEL2000软件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疗程之间的疗效分析采用Χ2检验。
  4、治疗结果
  (1)治疗前后自觉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变化,见表一
  表一 治疗前后自觉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变化(x±s)
  自觉疼痛 肩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 0.60±0.55 12.90±1.74
  1疗程 2.78±0.72 25.70±2.59
  2疗程 2.85±0.36 35.90±1.78
  从表一可以看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较前均有极其显著改善(P<0.05);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较前亦有极其显著改善(P<0.05),同时较治疗1个疗程后肩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P<0.05),但患者自觉疼痛则没有显著差异(P=0.08>0.05)。提示推灸并用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对改善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效果,对疼痛的治疗作用1个疗程即可达到明显效果,对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则与疗程关联较密切。
  (2)疗程与疗效的变化,见表二
  表二 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1周 40 5 23 12 65%
  治疗2周 40 16 22 95%
  从表二可以看出两个疗程的总有效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推灸并用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疗效,且疗效与疗程存在密切联系。
  5、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不单是疼痛,同时伴有的活动受限给患者的生活工作上带来较为明显的障碍,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探索的这一方法希望能够针对风寒湿型肩周炎取得较为理想的祛风散寒除湿同时整复关节的疗效。目前存在的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需要注意该手段对施术者要求较为严格:1、操作场所需温度保证在25℃以上的室内。以避免复受风寒刺激。2、使用艾条时每10秒进行一次快速弹灰以免烫伤患者皮肤。3、操作过程中需摄神守神以免出现操作失误对患者造成损伤。由于该方法用于临床时间较短,病例较少,故仍需进一步完善实验以期为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探索出新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2]郑春伟.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中药疗法[J].中国医药指南,2009;2.7 (3):124-124
  [3]郑席生,赵志清.辩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00例疗效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1; 23 (7) : 431-43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收诊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9),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选择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以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8例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4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处理和临床干预,观察组患者34例,治疗期间加强对切口的处理,重视无菌操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 果 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头孢噻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本研究1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腹泄,而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低热症,后经治疗均消失;其中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2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结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后出血产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积极的预防。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胆囊结石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8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治疗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和MRI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60例,均进行螺旋CT与MRI三期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病灶70个,高密度病灶28个,门静脉期检出病灶40个,低密度病灶24个,手术病理证实28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0例肝血管瘤,5例肝转移瘤;螺旋CT与MRI三期扫描均可反应病灶血供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方法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胆囊问题患者120例,均经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使用特殊方法预防肝外胆管损伤,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病情缓解度及预防效果。结果:在实验组经过特殊方法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22例(采用闭合复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91%(20/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17/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临床上欣母沛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72例产后出血高危孕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单纯缩宫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小时出血量为(184.29±61.28)ml,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子痫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子痫前期患者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运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运用硫酸镁单种药物进行治疗。两组子痫前期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对其治疗前后的平均脉压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