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诗词诗歌;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往往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1.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可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们心中美好的春天。然后鼓励他们用美丽的色彩画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景,之后我让他们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此时答案已水到渠成,学生们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2.要把握诗歌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李绅的《悯农》一诗时,针对一些同学浪费、攀比的行为,我结合诗中的语句,讲解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艰难情景,两相映衬,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然后动员学生向全校发出了“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让“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观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课文时,教师把握诗歌意境,因势利导,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向学生推介了一篇散文《悠悠寸草心》,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一次脚”。通过反馈,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家长反响强烈,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在教学郑燮的《竹石》时,诱导学生要学习竹石的坚韧和坚定的精神,并向学生印发了《说“吃苦”》这篇文章,告诫他们“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的道理,列举了经过艰苦磨练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外名人的事迹,渗透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归结出“逆境造就人才”的哲理,启发他们要为振兴中华自觉接受磨练。在实践中感受到: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沟通心灵的对话、实现人文精神积淀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生命实践的新方式。
3.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学生积极性,积累语言,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闹”字,一个“绿”字,境界全出,成为千古佳话。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欢乐,让他们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就能扎扎实实积累语言、积累文化,促使他们在思想情操上受熏陶,形象思维、创造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
另外,还应注意开拓课外阵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
课内毕竟是一小块,课外才是一大片。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均为较好的读诗方法。阅读古诗的兴趣非先天生成,要靠培养。教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在激发求知欲上下功夫,辅之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文化含量极高,我们会继续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不断实践探索,为青少年的语文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石。
收稿日期:2012-05-08
【关键词】诗词诗歌;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
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是在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练、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田播撒文化的种子,撒播做人的良种。我们要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词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往往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1.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灵动的,充满诗人的智慧和灵性,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教呆板了,就使它们丧失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教学古诗词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展开想象。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甫笔下春天的美景,可采用斯特劳斯的轻音乐《春天圆舞曲》为学生朗读配乐,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在阅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生机盎然、风光旖旎的迷人画面,学生们对诗中景、诗中情从不同侧面、不同方位进行理解,展现了作者笔下和他们心中美好的春天。然后鼓励他们用美丽的色彩画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景,之后我让他们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此时答案已水到渠成,学生们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
2.要把握诗歌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对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认真加以体会、感悟,并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李绅的《悯农》一诗时,针对一些同学浪费、攀比的行为,我结合诗中的语句,讲解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艰难情景,两相映衬,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然后动员学生向全校发出了“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书,让“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观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小结课文时,教师把握诗歌意境,因势利导,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该以积极奋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永远敬重母亲,以此来报答神圣无私的母爱。”学生听后,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向学生推介了一篇散文《悠悠寸草心》,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母亲洗一次脚”。通过反馈,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家长反响强烈,并建议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
在教学郑燮的《竹石》时,诱导学生要学习竹石的坚韧和坚定的精神,并向学生印发了《说“吃苦”》这篇文章,告诫他们“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的道理,列举了经过艰苦磨练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外名人的事迹,渗透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归结出“逆境造就人才”的哲理,启发他们要为振兴中华自觉接受磨练。在实践中感受到: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沟通心灵的对话、实现人文精神积淀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生命实践的新方式。
3.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学生积极性,积累语言,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词对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优美、形象,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闹”字,一个“绿”字,境界全出,成为千古佳话。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
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欢乐,让他们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就能扎扎实实积累语言、积累文化,促使他们在思想情操上受熏陶,形象思维、创造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
另外,还应注意开拓课外阵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
课内毕竟是一小块,课外才是一大片。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均为较好的读诗方法。阅读古诗的兴趣非先天生成,要靠培养。教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在激发求知欲上下功夫,辅之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文化含量极高,我们会继续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不断实践探索,为青少年的语文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石。
收稿日期: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