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后教”课改活动在番禺区轰轰烈烈进行了两年,确实看到不少学校的进步和变化,每次“研学后教”的教研活动或者比赛,我们都苦恼地挣扎着,总是羡慕别人条件比我们好。我校是今年新开办的小学,只有一年级两个班,六位老师,我们怎么学?怎么比?怎么搞?难道我们真的没法搞?与其这样苦恼,不如主动出击,我们认真学习“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解剖研和学的巧妙,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之前的种种疑惑,经过思考、探索、分析、尝试,终于找到我们突破的方法。
一、扎根学生年龄特点常态开展,“研”得活,“教”得乐
很多学校开展“研学后教”都有同样的疑惑:好像都在搞形式,学生难以管理,老师们都在忙着搞研学案,學生们都在忙着完成研学练习,打破以前的节奏,有些老师本来还挺会教书的,忽然不知道怎么教了,总觉得还不如从前……一大堆的疑惑、或者是借口不断地层出不穷。那我们一年级还更难,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放开了,学生难以收回,我告诉大家,凡是有两面看,首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利用的好,这正是“研学”的驱动力,不活跃还怎么搞?第二,学生自控能力差,就是因为老师课堂满堂灌,没新鲜感,所有无法集中,如果孩子有更多机会展示,还担心他“跑调”吗?第三,听到别人总埋怨,我们完全可以收集起来,这正是我们的突破口,为什么觉得搞形式,为什么打破以前节奏就不好呢,为什么说不如从前?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便是迈出了新的步伐。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不可能一成不变,“研学后教”就是看到了过去课堂的不足,才要打破僵局,这当中需要牺牲和付出。我们实实在在地扎根常态开展,从自己的根开始琢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雕刻,从常态课堂开始打造,挖掘潜能根源,分析源头的起因,把最根本的学习驱动力点燃,把最常态化的“研学后教”扎扎实实地延续下去。我们发现: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天真,每节课都喜欢嘻嘻哈哈,这需要我们配合游戏;他们好斗,好胜,喜欢互相讨论,这告诉我们需要小组竞争;他们表演欲强,追求刺激和惊喜,喜欢参与活动,这需要我们多搭建平台,让他们多尝试;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事情都要问为什么,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的动力。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研目标、研导向、研方法、研整合形式、研活动形式、研课型、研交流、研汇报、研总结……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展示,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击,配合小组互教和合作交流,少了以前的条条框框约束,乐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探讨、激烈地辩论、欢乐地分享、自信地展示、公平地竞争。老师反而被学生的积极所感染了,也快乐地享受其中的成果,故“研”得活,“教”得乐。
二、发挥教师团队精神反复琢磨,“研”得实,“教”得精
要进行教学改革,总会有人先走,有人观望、有人不走。让学校改革的步伐难以大步向前迈进。这是大部分学校都一样的情形。团队精神就是来整合和解决以上问题的。到底是1+1小于2,或者是1+1等于2,还是1+1大于2的团队,就要看看学校领导是否可以发挥他们的团队意识,激发团队精神。某个人工作出色、有很强核心竞争力是件好事,但除非你能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并运用好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你会常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有些时候你的弱项正好是别人的强项。在我们学校,我就看到了教师团队的正能量。学校领导带头,把握骨干教师,把很大的空间和信心交给了老师,成立工作小组,先不讨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疑惑,先分析学校情况、学生情况、课本情况、有针对性先行先试,试了再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次又一次尝试、修改、提炼、归纳、总结,把一大堆疑惑困难在这过程中扫除或者是减少,实实在在地根据自己尝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弱项不断解决,不断提升。为了摸索更适合我们一年级的活泼孩子的“研学后教”,我们利用了四诊方法“望闻问切”,细心观察、用心聆听、大胆提问、准确把脉。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毫不客气、毫无顾忌、毫不保留地碰撞、争论、交流、推敲、提炼,把“研学案”精益求精地呈现。因为我们学校老师人数不多,为了扩大我们的团队,我们利用幼小衔接活动平台,整合三十多间幼儿园教师的力量,让他们给予我们力量,给我们方法,指出我们不足。在这过程中团队是互相支持的,互相是接纳的、互相促进的、互相取长补短的,整合了所有资源,最后达到实效和高效,故“研”得实,“教”得精。
三、依靠学校文化引领课改方向,“研”得稳,“教”得准
许多学校课改纯粹是一股风,跟风搞搞、搞不好,怪风不狠。确实如此,甚至是认为是教导处的问题,与其它无关。课改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命脉,它是由根而上地改,避免在改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愉快,它必须涉及到学校运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把学校的文化提拔起来,率领我们课改前行。经过尝试,我看到了它在这方面的优势,让他们在课改的前进道路上勇敢地战胜了许多坎坷。人总是有惰性的,人总是需要别人的鼓励的,人总会有时候是低潮的,所以课改总会让人难以坚持下去,当问题出现时候,有的人就退缩了。我们学校的文化立校有效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传奇的聚合体,它决定着学校成员的价值最求、发展目标和行为方式,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和物质载体之中。“研学后教”课改便是重要载体之一。以“文化管理”的方式来重塑学校管理,是对管理的一个大的飞跃。传统的教育管理类似行政管理,只靠发文件、开会、约束、奖惩来开展工作。实际上,教育即文化,文化即管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会倾其所能、倾其所力。为此各个层面、各种教育都有机结合起来,得以良性循环,有效开展。学校文化有效带动了“研学后教”的开展,学风不断激励、鼓励学生、同时也有效调动小组的展示,给予小组很多的权利和很大的创设空间。学校创设很多平台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和灵活性师生互动模式,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自己的地盘我做主,孩子的约束少了,主动性强了,就不会半途而废,有了自信,有了鼓励,有了目标,兴趣浓了、个性强了、信心足了,让“研”更稳,“教”更准。
一、扎根学生年龄特点常态开展,“研”得活,“教”得乐
很多学校开展“研学后教”都有同样的疑惑:好像都在搞形式,学生难以管理,老师们都在忙着搞研学案,學生们都在忙着完成研学练习,打破以前的节奏,有些老师本来还挺会教书的,忽然不知道怎么教了,总觉得还不如从前……一大堆的疑惑、或者是借口不断地层出不穷。那我们一年级还更难,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放开了,学生难以收回,我告诉大家,凡是有两面看,首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利用的好,这正是“研学”的驱动力,不活跃还怎么搞?第二,学生自控能力差,就是因为老师课堂满堂灌,没新鲜感,所有无法集中,如果孩子有更多机会展示,还担心他“跑调”吗?第三,听到别人总埋怨,我们完全可以收集起来,这正是我们的突破口,为什么觉得搞形式,为什么打破以前节奏就不好呢,为什么说不如从前?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便是迈出了新的步伐。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不可能一成不变,“研学后教”就是看到了过去课堂的不足,才要打破僵局,这当中需要牺牲和付出。我们实实在在地扎根常态开展,从自己的根开始琢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雕刻,从常态课堂开始打造,挖掘潜能根源,分析源头的起因,把最根本的学习驱动力点燃,把最常态化的“研学后教”扎扎实实地延续下去。我们发现: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天真,每节课都喜欢嘻嘻哈哈,这需要我们配合游戏;他们好斗,好胜,喜欢互相讨论,这告诉我们需要小组竞争;他们表演欲强,追求刺激和惊喜,喜欢参与活动,这需要我们多搭建平台,让他们多尝试;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事情都要问为什么,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的动力。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研目标、研导向、研方法、研整合形式、研活动形式、研课型、研交流、研汇报、研总结……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展示,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击,配合小组互教和合作交流,少了以前的条条框框约束,乐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探讨、激烈地辩论、欢乐地分享、自信地展示、公平地竞争。老师反而被学生的积极所感染了,也快乐地享受其中的成果,故“研”得活,“教”得乐。
二、发挥教师团队精神反复琢磨,“研”得实,“教”得精
要进行教学改革,总会有人先走,有人观望、有人不走。让学校改革的步伐难以大步向前迈进。这是大部分学校都一样的情形。团队精神就是来整合和解决以上问题的。到底是1+1小于2,或者是1+1等于2,还是1+1大于2的团队,就要看看学校领导是否可以发挥他们的团队意识,激发团队精神。某个人工作出色、有很强核心竞争力是件好事,但除非你能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并运用好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你会常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有些时候你的弱项正好是别人的强项。在我们学校,我就看到了教师团队的正能量。学校领导带头,把握骨干教师,把很大的空间和信心交给了老师,成立工作小组,先不讨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疑惑,先分析学校情况、学生情况、课本情况、有针对性先行先试,试了再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次又一次尝试、修改、提炼、归纳、总结,把一大堆疑惑困难在这过程中扫除或者是减少,实实在在地根据自己尝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弱项不断解决,不断提升。为了摸索更适合我们一年级的活泼孩子的“研学后教”,我们利用了四诊方法“望闻问切”,细心观察、用心聆听、大胆提问、准确把脉。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毫不客气、毫无顾忌、毫不保留地碰撞、争论、交流、推敲、提炼,把“研学案”精益求精地呈现。因为我们学校老师人数不多,为了扩大我们的团队,我们利用幼小衔接活动平台,整合三十多间幼儿园教师的力量,让他们给予我们力量,给我们方法,指出我们不足。在这过程中团队是互相支持的,互相是接纳的、互相促进的、互相取长补短的,整合了所有资源,最后达到实效和高效,故“研”得实,“教”得精。
三、依靠学校文化引领课改方向,“研”得稳,“教”得准
许多学校课改纯粹是一股风,跟风搞搞、搞不好,怪风不狠。确实如此,甚至是认为是教导处的问题,与其它无关。课改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命脉,它是由根而上地改,避免在改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愉快,它必须涉及到学校运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把学校的文化提拔起来,率领我们课改前行。经过尝试,我看到了它在这方面的优势,让他们在课改的前进道路上勇敢地战胜了许多坎坷。人总是有惰性的,人总是需要别人的鼓励的,人总会有时候是低潮的,所以课改总会让人难以坚持下去,当问题出现时候,有的人就退缩了。我们学校的文化立校有效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传奇的聚合体,它决定着学校成员的价值最求、发展目标和行为方式,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和物质载体之中。“研学后教”课改便是重要载体之一。以“文化管理”的方式来重塑学校管理,是对管理的一个大的飞跃。传统的教育管理类似行政管理,只靠发文件、开会、约束、奖惩来开展工作。实际上,教育即文化,文化即管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会倾其所能、倾其所力。为此各个层面、各种教育都有机结合起来,得以良性循环,有效开展。学校文化有效带动了“研学后教”的开展,学风不断激励、鼓励学生、同时也有效调动小组的展示,给予小组很多的权利和很大的创设空间。学校创设很多平台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和灵活性师生互动模式,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自己的地盘我做主,孩子的约束少了,主动性强了,就不会半途而废,有了自信,有了鼓励,有了目标,兴趣浓了、个性强了、信心足了,让“研”更稳,“教”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