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某中学16名高中男女学生来到该地一个旅游景点游玩,成双成对,异常亲热。这些学生的这种大胆举动让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大为吃惊,“作为学生,怎么能这样?学校是怎么教育的?”他们对此十分不解。
据一些初中年级的班主任反映,近年来,初中生谈恋爱人数增多,进入高中更为普遍。有些学生从初一就开始谈,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这样的学生很少有考上大学的,他们的恋爱也大多没结果。据某高中的一位老师介绍,每到傍晚,学校院内到处可见成双成对的男女学生。他们举止亲昵,对外人毫无回避之意。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黄色书刊的影响最为严重。据一所初中学校的几位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介绍,他们多次从男生宿舍发现《夫妻生活艺术》、《XX艺术100例》之类的书刊,这些书刊都是从学校附近的书店租来的。一些学生租到书后先藏起来,晚上熄灯后躲到厕所偷偷地看,第二天上课时萎靡不振,神情恍惚。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而相应的教育又跟不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毫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反倒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第三是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缺乏责任心,他们把恋爱甚至两性关系当做好玩,从没想过为对方负责。某中学一位高二男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初三开始谈对象,已经3年了。我是谈着玩,没想过将来娶她过一辈子。”
第四是虚荣心作怪。高中学生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中学生早恋的后果是严重的,首先是直接影响了学习。据许多教师观察,恋爱中的男女学生情绪都不稳定,听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其次是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据一位资深妇产科医生说,女性过早发生性关系,会大大增加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病率,对身体发育不利。第三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一位高中生谈对象前每月只用400元的零花钱,有了对象后,每月要花600多元。
对于中学生早恋,绝大多数家长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生谈恋爱就是学校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初中教师也持反对态度,但高中教师有的反对,有的支持。支持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成人,一味禁止只能适得其反,应当放开。学生中支持与反对者都有。在接受调查的3名高二学生中,一位有对象的男生说,谈对象如果关系好了并不影响学习,学校应当放开。另一位没谈过恋爱的高二男生说:“谈恋爱肯定影响学习,学校应当禁止。”
对于中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学校领导和老师如何看待?学校对此有没有严格规定?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学的领导和具有多年执教经验的老师。
“虽然早恋这个词在我国的教育中提了多年,但我不同意中学生早恋这种说法。”提到早恋这个问题时,某中学德育处主任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与这位观点相同的老师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早恋是一个带有贬义性质的词语,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可塑阶段,这种说法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科学地说,应该称之为中学生恋爱。
一位中学的校领导在分析早恋的原因时说,缺乏情感交流是导致孩子早恋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与家长、老师的交流很少,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少跟孩子进行心理和感情沟通。孩子对异性同学有好感或关系密切,只是一种宣泄情感的需要。有关专家认为,中学生早恋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是相互喜欢,相互学习;有的相互爱慕,往来一般;有的是附庸时尚,赶时髦;有的情感早熟,谈情说爱。这里面只有最后一种情况才是早恋,其余三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恋。
“如果说早恋有助于学习,我还没有遇见过。在我2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基本上所有早恋的孩子都会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一位中学教师这样说。他以前所带的班中有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子,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后来却由于早恋,成绩不断下滑,高考时落到班级最后几名。
许多老师都认为,早恋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虽然他们生理上具备了恋爱的条件,但在心理上却远远没有具备。处于早恋漩涡中的孩子对这种情感的懵懂、无知,使他们的心理忐忑不安、敏感脆弱,加上怕遭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他们既不敢随便告诉别人,自身又缺乏处理和平衡这种感情的能力,从而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孟凡丽认为,中学生早恋现象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早恋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孟凡丽认为,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旨意朦胧,对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仅仅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第二,内心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悦和恐惧并存。第三,变化无常,一对一的早恋关系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第四,选择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从生理方面看,青少年早恋的背后隐藏着人类原始的生育本能。我们必须正视性成熟和性本能冲动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影响的事实,清醒地认识早恋的实质。
由于推动青少年“早恋”的动机不同,我们采取积极疏导的措施或对策要有所区别,绝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或强硬压制的措施来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动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1.“推一把”
对以学习为目标的“早恋者”,我们要采用“推一把”的方法。
对于班级中学习上互相鼓励,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产生爱慕之情的学生,老师不应该采取消极的高压对策,而应借学习的力量把他们向前推进一步,让他们多参加班级学习活动,并布置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活动积极地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可以保护他们的情感和动机,把注意力始终维持在学习活动上,使他们平稳地渡过感情的急转弯,并取得良好达到学习成绩。
2.“引一下”
对以兴趣投机为目标的“早恋者”,我们要采取“引一下”的方法。
班级中常有一些兴趣相投,爱好相近的小团伙学生。他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讲不完的故事。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彼此产生好感,萌发爱慕之情。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兴趣中心转移的方法,即先提供双方共同的兴趣,让他们各显本领,得到对方、同学、老师的欣赏;然后,老师创设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也让他们进行比赛,把原来的兴趣中心转移向学习。只要不影响学习,他们心中存有一份同学间的美好感情是没有问题的。
3.“爱一次”
对以弥补心灵缺憾为目标的“早恋者”需要多进行关爱。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抚及呵护,或者由于自己在班级得不到关心,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上存在的缺憾,寄托在某个同学的身上,以便在他们身上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当老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发现这类问题时,不要声张,要暗中多送关心、温暖和爱护,通过和他们谈心等机会,向他们表达老师对他们的爱。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担当主角,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得到同学们的欣赏,使之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产生归属感。
4.多教育
对以寻找异性刺激为目标的“早恋者”, 是最难转化的一类,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最好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面对这样的学生,在不到一定严重的程度下,我们的责任还是帮助他们,应该表现出宽恕、旷达的胸怀。比如:培养他们的兴趣,带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创造与学习好的学生接触的机会;借给他们一些好书,并要求写读书笔记;老师,家长多多盯察,发现去了不良场所,要找借口把他们拉回;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尊重他们,给他们转变的机会。
总之,青少年“早恋”现象情况比较复杂,只有了解到“早恋”动机,才能对症下药,以最好的方法帮助他们渡过情关,使之健康发展。
(编辑 墨非)
据一些初中年级的班主任反映,近年来,初中生谈恋爱人数增多,进入高中更为普遍。有些学生从初一就开始谈,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这样的学生很少有考上大学的,他们的恋爱也大多没结果。据某高中的一位老师介绍,每到傍晚,学校院内到处可见成双成对的男女学生。他们举止亲昵,对外人毫无回避之意。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黄色书刊的影响最为严重。据一所初中学校的几位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介绍,他们多次从男生宿舍发现《夫妻生活艺术》、《XX艺术100例》之类的书刊,这些书刊都是从学校附近的书店租来的。一些学生租到书后先藏起来,晚上熄灯后躲到厕所偷偷地看,第二天上课时萎靡不振,神情恍惚。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而相应的教育又跟不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毫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反倒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第三是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缺乏责任心,他们把恋爱甚至两性关系当做好玩,从没想过为对方负责。某中学一位高二男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初三开始谈对象,已经3年了。我是谈着玩,没想过将来娶她过一辈子。”
第四是虚荣心作怪。高中学生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中学生早恋的后果是严重的,首先是直接影响了学习。据许多教师观察,恋爱中的男女学生情绪都不稳定,听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其次是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据一位资深妇产科医生说,女性过早发生性关系,会大大增加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病率,对身体发育不利。第三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一位高中生谈对象前每月只用400元的零花钱,有了对象后,每月要花600多元。
对于中学生早恋,绝大多数家长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生谈恋爱就是学校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初中教师也持反对态度,但高中教师有的反对,有的支持。支持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成人,一味禁止只能适得其反,应当放开。学生中支持与反对者都有。在接受调查的3名高二学生中,一位有对象的男生说,谈对象如果关系好了并不影响学习,学校应当放开。另一位没谈过恋爱的高二男生说:“谈恋爱肯定影响学习,学校应当禁止。”
对于中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学校领导和老师如何看待?学校对此有没有严格规定?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学的领导和具有多年执教经验的老师。
“虽然早恋这个词在我国的教育中提了多年,但我不同意中学生早恋这种说法。”提到早恋这个问题时,某中学德育处主任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与这位观点相同的老师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早恋是一个带有贬义性质的词语,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可塑阶段,这种说法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科学地说,应该称之为中学生恋爱。
一位中学的校领导在分析早恋的原因时说,缺乏情感交流是导致孩子早恋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与家长、老师的交流很少,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少跟孩子进行心理和感情沟通。孩子对异性同学有好感或关系密切,只是一种宣泄情感的需要。有关专家认为,中学生早恋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是相互喜欢,相互学习;有的相互爱慕,往来一般;有的是附庸时尚,赶时髦;有的情感早熟,谈情说爱。这里面只有最后一种情况才是早恋,其余三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恋。
“如果说早恋有助于学习,我还没有遇见过。在我2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基本上所有早恋的孩子都会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一位中学教师这样说。他以前所带的班中有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女孩子,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后来却由于早恋,成绩不断下滑,高考时落到班级最后几名。
许多老师都认为,早恋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虽然他们生理上具备了恋爱的条件,但在心理上却远远没有具备。处于早恋漩涡中的孩子对这种情感的懵懂、无知,使他们的心理忐忑不安、敏感脆弱,加上怕遭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他们既不敢随便告诉别人,自身又缺乏处理和平衡这种感情的能力,从而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孟凡丽认为,中学生早恋现象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早恋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孟凡丽认为,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旨意朦胧,对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仅仅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第二,内心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悦和恐惧并存。第三,变化无常,一对一的早恋关系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第四,选择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从生理方面看,青少年早恋的背后隐藏着人类原始的生育本能。我们必须正视性成熟和性本能冲动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影响的事实,清醒地认识早恋的实质。
由于推动青少年“早恋”的动机不同,我们采取积极疏导的措施或对策要有所区别,绝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或强硬压制的措施来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动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1.“推一把”
对以学习为目标的“早恋者”,我们要采用“推一把”的方法。
对于班级中学习上互相鼓励,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产生爱慕之情的学生,老师不应该采取消极的高压对策,而应借学习的力量把他们向前推进一步,让他们多参加班级学习活动,并布置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活动积极地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可以保护他们的情感和动机,把注意力始终维持在学习活动上,使他们平稳地渡过感情的急转弯,并取得良好达到学习成绩。
2.“引一下”
对以兴趣投机为目标的“早恋者”,我们要采取“引一下”的方法。
班级中常有一些兴趣相投,爱好相近的小团伙学生。他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讲不完的故事。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彼此产生好感,萌发爱慕之情。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兴趣中心转移的方法,即先提供双方共同的兴趣,让他们各显本领,得到对方、同学、老师的欣赏;然后,老师创设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也让他们进行比赛,把原来的兴趣中心转移向学习。只要不影响学习,他们心中存有一份同学间的美好感情是没有问题的。
3.“爱一次”
对以弥补心灵缺憾为目标的“早恋者”需要多进行关爱。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抚及呵护,或者由于自己在班级得不到关心,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上存在的缺憾,寄托在某个同学的身上,以便在他们身上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当老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发现这类问题时,不要声张,要暗中多送关心、温暖和爱护,通过和他们谈心等机会,向他们表达老师对他们的爱。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担当主角,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得到同学们的欣赏,使之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产生归属感。
4.多教育
对以寻找异性刺激为目标的“早恋者”, 是最难转化的一类,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最好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面对这样的学生,在不到一定严重的程度下,我们的责任还是帮助他们,应该表现出宽恕、旷达的胸怀。比如:培养他们的兴趣,带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创造与学习好的学生接触的机会;借给他们一些好书,并要求写读书笔记;老师,家长多多盯察,发现去了不良场所,要找借口把他们拉回;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尊重他们,给他们转变的机会。
总之,青少年“早恋”现象情况比较复杂,只有了解到“早恋”动机,才能对症下药,以最好的方法帮助他们渡过情关,使之健康发展。
(编辑 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