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言和思维活动过程,翻译标准是检验或衡量译作质量优劣的尺度和准则。从有翻译以来,中西方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未间断,人们试图从总找到一个唯一的准则。通过理论分析和客观依据,以及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说明固定的翻译标准是没有的,它是多元发展的,且对翻译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翻译标准;多元性;多元互补论
翻译标准是用来检验或衡量译品质量优劣的尺度和准则,具有模糊性,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翻译标准极其重要,无处不在。它是反映人们对翻译本质及翻译工作认识的一面镜子,是制约翻译工作,衡量优劣的准则;是评论译作的依据,给学译者、初译者指出了进行翻译工作,提高水平的努力方向;也是预防死译滥译的"良药"和翻译理论研究的根本基础。
一翻译标准概述
1、中国的翻译标准概述
在翻译理论界,人们提出的翻译标准复杂多样,自有翻译以来,就有了关于翻译标准的分歧与争论。清末,翻译理论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标准,影响极为重大,一直延续到今天,几乎成为国内衡量译文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一曾经被认为是翻译界"金科玉律"的标准,也有其缺陷。例如,三字标准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不清楚,且之下缺乏具体标准。
其后又有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三个标准,认识深了一层,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在现代的一场著名的翻译标准大论战中,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一方提出了"宁错务顺"的标准;而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另一方则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宁信不顺"的观点,主张尽量忠实于原文。后来鲁迅又提出了"既力求易解,又保存原作丰姿"的标准作为补充,瞿秋白也提出了"信顺统一"的标准观,认为"信"和"顺"不应对立起来。建国后的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达到了有关"精神"、"风格"的高境界;与此观点类似的是钱钟书的"化境"说。另外还有张今针对文学翻译提出了"真善美"的翻译标准,即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被公认为文学翻译的权威之说。当今中国翻译界对翻译标准的界定也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是张泽乾和刘宓庆所提出的观点。张泽乾提出"三性"标准,即科学性、艺术性和逻辑性,更多的是从哲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刘宓庆认为社会功能是翻译标准的最高调节杠杆,翻译的标准就是语际意义转换的规范性制约的条件。
2、西方的翻译标准概述
在西方,对于翻译标准的讨论,最早且最具影响的人是英国的泰特勒。他的《论翻译的原则》是西方第一部有关翻译理论的专著,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有着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译论研究百花齐放,学派纷呈,其最大特点是积极吸收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利用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对翻译的原则、性质、类别、方法、技巧等进行研究,这样翻译标准也就层出不穷。语言学翻译观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其代表人物有费道罗夫、卡特福德和早年的奈达;交际学派又称功能学派,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从注重效果的等效论,到近年为人熟知的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其思想基础都是功能主义翻译观念,代表人物有奈达、威尔斯和弗弥尔等;社会符号学翻译观以皮尔斯和艾科的符号学理论为理论基石,注重符号、所指和解释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注意到了文字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代表人物是奈达。
纵观中外翻译理论对翻译标准的界定,尽管说法不一,但实质都是在力求使译作达到忠实原文,译文流畅,具有艺术性或审美价值。它们各有千秋也各有缺陷,都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原则,因为达到翻译标准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途径也随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发展。
二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构成原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评价原作质量的优劣是多角度的,多维的。因此,制定翻译标准的依据也是多角度,多维的,从而导致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从上一部分的概述,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今中外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它必须是多元的,它们之间有各自的侧重,又可以互为补充。
1、翻译标准的一元性与多元性
翻译标准是检验译作质量的准绳,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理想的翻译标准最好是一元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评价译作质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但另一方面,翻译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这决定了译作评价的复杂性和翻译标准的多元性。这里,多元性的意思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多种标准并存,在翻译标准问题上人们永远不会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翻译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影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至少要考虑翻译的意图、语体、读者层次和时代要求、翻译的单位、译语文化的干预等方面。正因如此,我们所提出过的各标准才难免顾此失彼,侧重和注意到了某些方面,而同时又忽略了另外一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们能一定程度地接近对翻译标准的认识,却永远无法穷尽这种认识。
一元性标准永远是个理想,多元化局面将永远存在,对于翻译标准的探讨永远不会有定论。翻译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这一点。各种翻译标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并长期共存。
2、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现实依据
除了理论上证明翻译标准多元化的必然性之外,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事实,它们为多元化翻译标准的存在提供了客观依据。
(1)翻译的多功能
与前三次翻译高潮不同,第四次翻译高潮的到来必然是大规模、全方位的,其意义及影响为前三次高潮所不能比肩。除了文学翻译以外,更多涉及的是政治、经济、法律、外交、金融、信息等方方面面。中国传统的翻译标准,是一种不甚明了,极具模糊性又富有人文色彩的标准,更适用于外汉文学翻译。
商务广告的翻译是一个有趣的热门话题。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劝购,说服读者去购买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广告翻译应以"劝购功能相似"为其基本原则,译文应与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传效果、信息传递功能和移情感召功能。例如,The Times(《泰晤士报》)有过一则广告: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按照一般的翻译标准,对原文忠实,有过以下两个译文:1. 对于你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2. 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自豪。事实上,这两个译文都没有很好地表达一種劝购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放弃原文,采取另译的方法。比如,译成"正义的力量,舆论的导向"等会更好。很多例子都是如此,广告普遍采取"绎义法",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原文,但这就是具体标准的特殊性。
(2) 译者的审美情趣及译文读者的层次不同
关于翻译的功能,除了模拟信息、揭示思维模式以外,还表现在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感、丰富译入语及缩小世界语言距离几个方面。不同译者的审美情趣本身就是有千差万别的,他们的译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还要除了自身的因素还有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原因。看同一部原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理所当然,译文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格。这就必然导致翻译标准的不一样。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审美情趣标准,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翻译具体标准。
辜正坤先生还将译文读者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外语盲层;(2)外语同层次;(3)语言专家及一般语言工作者;(4)纯学术工作者;(5)一般业务性需要读者层;(6)一般娱乐性读者。不同层次的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要求和侧重也不一样,这也导致了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根据辜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观点,由于翻译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译者的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各种读者层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导致了译作的各种风格和翻译具体标准的多元化。
在辜正坤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解释到,多元化并不是说有无数个标准,也不是说标准虚无化,而是追求无限中的有限性。在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中,辜先生的这一理论不只是用来解决理论性问题,更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在大的前提正确的情况下,对译者来说,具体标准多元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有意识地注意和欣赏多样的译风并实践,提高翻译才能;对读者来说,可以培养多样的审美情趣,具备多层次的译文欣赏能力,吸收有效信息;对于判断译作的价值,这一多元互补的思想更加重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去发现和估价,公平地对待译作和译者,对读者负责。
【参考文献】
[1]吕俊 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9-77.
[2]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11).
[3]辜正坤.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A].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C].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4]杨文伟. 对翻译标准的再思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
【关键词】翻译;翻译标准;多元性;多元互补论
翻译标准是用来检验或衡量译品质量优劣的尺度和准则,具有模糊性,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翻译标准极其重要,无处不在。它是反映人们对翻译本质及翻译工作认识的一面镜子,是制约翻译工作,衡量优劣的准则;是评论译作的依据,给学译者、初译者指出了进行翻译工作,提高水平的努力方向;也是预防死译滥译的"良药"和翻译理论研究的根本基础。
一翻译标准概述
1、中国的翻译标准概述
在翻译理论界,人们提出的翻译标准复杂多样,自有翻译以来,就有了关于翻译标准的分歧与争论。清末,翻译理论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标准,影响极为重大,一直延续到今天,几乎成为国内衡量译文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一曾经被认为是翻译界"金科玉律"的标准,也有其缺陷。例如,三字标准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不清楚,且之下缺乏具体标准。
其后又有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三个标准,认识深了一层,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在现代的一场著名的翻译标准大论战中,以梁实秋、赵景深为代表的一方提出了"宁错务顺"的标准;而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另一方则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宁信不顺"的观点,主张尽量忠实于原文。后来鲁迅又提出了"既力求易解,又保存原作丰姿"的标准作为补充,瞿秋白也提出了"信顺统一"的标准观,认为"信"和"顺"不应对立起来。建国后的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达到了有关"精神"、"风格"的高境界;与此观点类似的是钱钟书的"化境"说。另外还有张今针对文学翻译提出了"真善美"的翻译标准,即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被公认为文学翻译的权威之说。当今中国翻译界对翻译标准的界定也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是张泽乾和刘宓庆所提出的观点。张泽乾提出"三性"标准,即科学性、艺术性和逻辑性,更多的是从哲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刘宓庆认为社会功能是翻译标准的最高调节杠杆,翻译的标准就是语际意义转换的规范性制约的条件。
2、西方的翻译标准概述
在西方,对于翻译标准的讨论,最早且最具影响的人是英国的泰特勒。他的《论翻译的原则》是西方第一部有关翻译理论的专著,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有着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译论研究百花齐放,学派纷呈,其最大特点是积极吸收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利用哲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对翻译的原则、性质、类别、方法、技巧等进行研究,这样翻译标准也就层出不穷。语言学翻译观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其代表人物有费道罗夫、卡特福德和早年的奈达;交际学派又称功能学派,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从注重效果的等效论,到近年为人熟知的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其思想基础都是功能主义翻译观念,代表人物有奈达、威尔斯和弗弥尔等;社会符号学翻译观以皮尔斯和艾科的符号学理论为理论基石,注重符号、所指和解释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注意到了文字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代表人物是奈达。
纵观中外翻译理论对翻译标准的界定,尽管说法不一,但实质都是在力求使译作达到忠实原文,译文流畅,具有艺术性或审美价值。它们各有千秋也各有缺陷,都是一些具体的标准和原则,因为达到翻译标准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途径也随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发展。
二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构成原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评价原作质量的优劣是多角度的,多维的。因此,制定翻译标准的依据也是多角度,多维的,从而导致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从上一部分的概述,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今中外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它必须是多元的,它们之间有各自的侧重,又可以互为补充。
1、翻译标准的一元性与多元性
翻译标准是检验译作质量的准绳,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理想的翻译标准最好是一元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评价译作质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但另一方面,翻译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这决定了译作评价的复杂性和翻译标准的多元性。这里,多元性的意思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多种标准并存,在翻译标准问题上人们永远不会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翻译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影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至少要考虑翻译的意图、语体、读者层次和时代要求、翻译的单位、译语文化的干预等方面。正因如此,我们所提出过的各标准才难免顾此失彼,侧重和注意到了某些方面,而同时又忽略了另外一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们能一定程度地接近对翻译标准的认识,却永远无法穷尽这种认识。
一元性标准永远是个理想,多元化局面将永远存在,对于翻译标准的探讨永远不会有定论。翻译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这一点。各种翻译标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并长期共存。
2、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现实依据
除了理论上证明翻译标准多元化的必然性之外,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事实,它们为多元化翻译标准的存在提供了客观依据。
(1)翻译的多功能
与前三次翻译高潮不同,第四次翻译高潮的到来必然是大规模、全方位的,其意义及影响为前三次高潮所不能比肩。除了文学翻译以外,更多涉及的是政治、经济、法律、外交、金融、信息等方方面面。中国传统的翻译标准,是一种不甚明了,极具模糊性又富有人文色彩的标准,更适用于外汉文学翻译。
商务广告的翻译是一个有趣的热门话题。广告的主要功能是劝购,说服读者去购买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广告翻译应以"劝购功能相似"为其基本原则,译文应与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传效果、信息传递功能和移情感召功能。例如,The Times(《泰晤士报》)有过一则广告: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按照一般的翻译标准,对原文忠实,有过以下两个译文:1. 对于你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2. 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自豪。事实上,这两个译文都没有很好地表达一種劝购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放弃原文,采取另译的方法。比如,译成"正义的力量,舆论的导向"等会更好。很多例子都是如此,广告普遍采取"绎义法",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原文,但这就是具体标准的特殊性。
(2) 译者的审美情趣及译文读者的层次不同
关于翻译的功能,除了模拟信息、揭示思维模式以外,还表现在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感、丰富译入语及缩小世界语言距离几个方面。不同译者的审美情趣本身就是有千差万别的,他们的译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还要除了自身的因素还有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原因。看同一部原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理所当然,译文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格。这就必然导致翻译标准的不一样。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审美情趣标准,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翻译具体标准。
辜正坤先生还将译文读者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外语盲层;(2)外语同层次;(3)语言专家及一般语言工作者;(4)纯学术工作者;(5)一般业务性需要读者层;(6)一般娱乐性读者。不同层次的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要求和侧重也不一样,这也导致了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根据辜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观点,由于翻译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译者的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各种读者层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导致了译作的各种风格和翻译具体标准的多元化。
在辜正坤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解释到,多元化并不是说有无数个标准,也不是说标准虚无化,而是追求无限中的有限性。在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中,辜先生的这一理论不只是用来解决理论性问题,更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在大的前提正确的情况下,对译者来说,具体标准多元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有意识地注意和欣赏多样的译风并实践,提高翻译才能;对读者来说,可以培养多样的审美情趣,具备多层次的译文欣赏能力,吸收有效信息;对于判断译作的价值,这一多元互补的思想更加重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去发现和估价,公平地对待译作和译者,对读者负责。
【参考文献】
[1]吕俊 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9-77.
[2]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11).
[3]辜正坤.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A].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C].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4]杨文伟. 对翻译标准的再思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