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管见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了一个响亮口号,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挑战,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我国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当然责无旁贷,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语文高效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肤浅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兴趣,乃喜好之情也,是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语文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设法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时,有意提出:“我看愚公就很傻,他为什么不率领子孙搬家或绕山开道或架桥等,而非要继续挖山?这岂不让他的子孙和他一样愚蠢。”我话音刚落,一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辩愚公到底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继续挖山。学生进行了思维交锋,展开激烈的辩论。我再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争取找到更多理由来说服他人。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既开阔了思维,发展了智力,又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兴趣盎然的主动学习。
  二、引导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疑”能使学生在认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可见,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跨越“雷池”,大胆质疑。如《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人物”,书下注释为“这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有关的资料译成“无产阶级的革命者”。我引导学生质疑:“风流人物”究竟指得是谁?学生反复思考、分析,“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多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也多了,这些解释由于受时代和政治环境的限制有些不太恰当。最后学生理解了“真正能统一当今中国,而且文武兼备的人”就是毛泽东自己。再如《小橘灯》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前面有无限光明!”学生便发出这样的疑问:先是这朦胧的光照不了多远,怎么后面又说“我似乎觉得前面有无限光明”了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里我就因势利导,适时相机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指导学生把小橘灯与小姑娘联系起来考虑,就自然会明白:小橘灯其实就是小姑娘的象征。明白了这一点后,在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人格力量,不正像小橘灯的光那样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黎明前的黑暗”吗?再说,小姑娘的人格力量不可以通过我的嘴巴一传十,十传百地激起众人对光明未来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光明”难道不是无限的吗?在学生质疑过程中引导学生这样理解,学生定会茅塞顿开,大彻大悟!经常引导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诚然,知识的获取是通过思维的再加工,并且借助于想象而逐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和思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想象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过程,思维过程常常也受到想象的支持。例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依据夜晚盏盏发光的街灯同夜空闪烁的繁星,寻找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开一个想象交流会,探索星空的奥秘,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达到能够看诗作画,看画呤诗的目的;再如讲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一文,紧扣无名战士欲言又止的话语,让学生借助想象,理解无名战士没有说出的话语是什么;契柯夫的《变色龙》一文,最后“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大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了解那群人在笑什么?为什么笑?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古代英雄石像》一文,想象石像在失踪前对石子说了些什么话等,先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并通过教师启发与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长期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四、发散教学,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课堂上学生有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指向,在头脑里呈发散型。发散思维是一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思考问题,使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扩展到多个方向,由一个层次延伸到多个层次去思考的思维方式。发散教学就是要求老师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思维因素,给学生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要不思安分,扫除“思维定势”的束缚,求异标新,开拓创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获得已知知识之后,再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其可创造性因素,设计一些标题,让学生书面或口头作文。例如教《愚公移山》之后,我利用智叟这一创造性因素,让学生写《智叟架桥》;学完蒲松龄的《狼》一文后,根据狼狡猾、奸诈、凶狠的本性及作品拟人的手法这一因素,让学生写《狼与屠户的对话》;学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根据孔乙己写得一手好字这一因素,让孔乙己灵魂复活,自食其力,写《孔乙己谋生记》等。在这种训练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摆脱“定势”的束缚,进行大胆的思维飞跃,写出了旨意新颖、情节引人的文章。在《智叟架桥》的写作中,一位同学写智叟结集村上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伐木采石,不几年就架起了通向山外的大桥,最后以讥笑愚公愚昧落后作结,提示了科学、科技兴国的重大主题;《狼与屠户的对话》,有的学生主动地叙述了狼和屠户的各自语言特色;反映了狼吃人的狡诈本性和屠户智勇的性格特点,真有点《中山狼传》的艺术特色;《孔乙己谋生记》,有的学生经过加工创造,写出了孔乙己痛改前非,脱去长衫换上短衣,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变成了一个使人羡慕、受人尊敬的新人。教材中可以挖掘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要抓住教材,创造性思维因素就可随时发现利用。
  总的来说,求异、质疑、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涵,是创新的主要途径,没有求异、质疑和想象就不会有创新.求异、质疑和想象是创新之母,让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数学总复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以使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由此导向辩证逻辑思维。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总结出数学复习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知识复习要善于转化  学习是“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
期刊
习题是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优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高,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习题选择和处理得恰当。但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沉湎于解题之中,忘记了“解答数学的习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他们不是把解题看成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而是要求死记硬背各种套路和模式,把学生训练成对习题作出“快速反应”的解题机器。  讲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讲题。如何讲题?怎样讲题?这
期刊
教育在如今的考试重压之下,似乎离其本质越来越远,不过也甚为庆幸的是,专家、学者及全国人民都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自己的言行,保护好学生幼小而脆弱的心灵。  期中考试前的一堂练习课上,我滔滔不绝,学生也聚精会神,“请a同学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从多元智能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其在英语课程项目教学中的现实化,以期促进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两者都提倡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都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可以让项目教学法更为完善
期刊
幼儿教师要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持久兴趣,激励幼儿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言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1、情景表演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加深幼儿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新《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环节中运用情景表演。  比如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设计新颖导语培养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必须在课程导入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令其进入最佳的
期刊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总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或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完成这样的教育目的和任务,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便大家共同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审美 聆听 兴趣 表现 启发式
期刊
一、引言  《刻舟求剑》这则中国古代寓言,由于被多次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而广泛流传。寓言讽刺了一个人拘泥固执,不知变化,对人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但其议论部分有违基本的物理常识,并在相当一部分读者中造成了误导,因此有必要对该寓言作一粗浅的物理评析。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期刊
【摘要】针对现行语文教学往往把重点放在听写方面,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现象,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前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演讲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课前演讲 外部素质 即兴思维    一、“说”的重要性和“说”的现状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