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为主地抒情散文,反映了大革命失败时期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作品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高纯洁的明月来象征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现了作者想超脱现实的倾向,使作品缺乏时代气息。《荷塘月色》的主要价值在于艺术表现的高超技巧。
【关键词】 浅谈 荷塘月色 艺术 特点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为主地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當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陷入了空前的黑暗。在现实面前,朱自清彷徨了。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是他觉得这两条路走不了,唯一的办法是暂时躲避。他无力摆脱"中间道路"的吸引,既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这种心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这种企图超脱现实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但不满现实值得肯定。作品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高纯洁的明月来象征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而躲进荷塘欣赏月色,以求得片刻安宁,表现了作者想超脱现实的倾向,使作品缺乏时代气息。《荷塘月色》的主要价值在于艺术表现的高超技巧。
《荷塘月色》的特点是把对荷塘和月色描写巧妙的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表现景色的素雅、朦胧、静美等特点。
1、描写细腻周密。
由于作者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与月色景象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两个部分来描写,所以能把景象描写得很细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先写月光下荷塘的静美,以"弥望"、"田田"、"层层"写出荷塘整体荷叶的茂密,以"亭亭"舞女的"裙"写出摇曳多姿的荷叶的秀美。以"袅娜"、"羞涩"写荷花的体态神情。把盛开和含苞待放的两种白花比作"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再写月光下的动态美,月光下的荷塘在微风的吹拂之下送来"缕缕清香",荷塘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作品通过荷叶、荷花、荷塘写月色,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来写月色的洁净,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用"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又象笼罩着轻纱的梦,"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的姿容。文章是通过写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衬托了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下来的。高处丛生的落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叶子上",这里写"黑影"、"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到物体是落下来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是单调的,难以描摹,所以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光,使"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把月光与月影的和谐分布"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更是极妙至极。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围绕荷塘月色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变化来构思此文,写景与抒情引结合自然和谐,荷塘上、月光下,各种景物,色彩多样,情态不同,但都扣住"淡"字的韵味。如淡淡的月光,薄薄的轻雾,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等,这些都是轻淡的。用"酣眠"、"小睡"的比喻,用"蛙声"、"蝉声"的衬托,其情态也交融在一个"淡"字上。总之作者笔下的景都是轻淡的。这种静美淡雅的韵味,表现出作者的闲情,与作者希求恬静的心境吻合无间,其中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喜悦,也包含着淡淡的哀愁。
3、结构缜密,自然平贴,错落有致。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句,尽管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作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颇不宁静"这一"文眼"。
4、用词准确生动精当,比喻新鲜贴切。
首先,作者是用词遣字的大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修辞语,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写,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好像也有情意了,其次比喻新颖贴切,富备美感,如像"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儿比就极为生动。赋于荷叶动态美。
写荷花地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和谐的表现得恰到好处。再次叠字的活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言韵美。如文中的"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裙,"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参考文献
[1] 《中国选作文学名著选讲》谢德尧、方万勤、谢道戈主编 1982.2
【关键词】 浅谈 荷塘月色 艺术 特点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为主地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當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陷入了空前的黑暗。在现实面前,朱自清彷徨了。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是他觉得这两条路走不了,唯一的办法是暂时躲避。他无力摆脱"中间道路"的吸引,既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这种心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这种企图超脱现实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但不满现实值得肯定。作品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高纯洁的明月来象征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而躲进荷塘欣赏月色,以求得片刻安宁,表现了作者想超脱现实的倾向,使作品缺乏时代气息。《荷塘月色》的主要价值在于艺术表现的高超技巧。
《荷塘月色》的特点是把对荷塘和月色描写巧妙的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表现景色的素雅、朦胧、静美等特点。
1、描写细腻周密。
由于作者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与月色景象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两个部分来描写,所以能把景象描写得很细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先写月光下荷塘的静美,以"弥望"、"田田"、"层层"写出荷塘整体荷叶的茂密,以"亭亭"舞女的"裙"写出摇曳多姿的荷叶的秀美。以"袅娜"、"羞涩"写荷花的体态神情。把盛开和含苞待放的两种白花比作"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再写月光下的动态美,月光下的荷塘在微风的吹拂之下送来"缕缕清香",荷塘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作品通过荷叶、荷花、荷塘写月色,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来写月色的洁净,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用"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又象笼罩着轻纱的梦,"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的姿容。文章是通过写荷叶、荷花的安谧、恬静,衬托了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下来的。高处丛生的落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叶子上",这里写"黑影"、"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到物体是落下来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是单调的,难以描摹,所以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光,使"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把月光与月影的和谐分布"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更是极妙至极。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围绕荷塘月色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变化来构思此文,写景与抒情引结合自然和谐,荷塘上、月光下,各种景物,色彩多样,情态不同,但都扣住"淡"字的韵味。如淡淡的月光,薄薄的轻雾,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等,这些都是轻淡的。用"酣眠"、"小睡"的比喻,用"蛙声"、"蝉声"的衬托,其情态也交融在一个"淡"字上。总之作者笔下的景都是轻淡的。这种静美淡雅的韵味,表现出作者的闲情,与作者希求恬静的心境吻合无间,其中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喜悦,也包含着淡淡的哀愁。
3、结构缜密,自然平贴,错落有致。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句,尽管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作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颇不宁静"这一"文眼"。
4、用词准确生动精当,比喻新鲜贴切。
首先,作者是用词遣字的大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修辞语,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写,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好像也有情意了,其次比喻新颖贴切,富备美感,如像"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儿比就极为生动。赋于荷叶动态美。
写荷花地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和谐的表现得恰到好处。再次叠字的活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言韵美。如文中的"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裙,"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参考文献
[1] 《中国选作文学名著选讲》谢德尧、方万勤、谢道戈主编 1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