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长足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然条件,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作为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铺垫。本文主要从陶冶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谈谈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长足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然条件,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作为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铺垫。中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加强对学生思路品德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人格个性加以锻炼,增加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更好地把握人生、面向社会。
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陶冶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的许多篇章中,都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和思想道德积淀。教师应充分把握师生共同分析研究教材的契机,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净化,懂得是非、美丑、善恶,并依此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感,实施素质培养,我们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即我们常说的渗透性、示范性、感染性这三个方向。一是渗透性:其意义在于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让同学们在听、说、读、写每一项训练中都有收获,同时我们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以教材中的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奋进;二是示范性,是说在课文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形象以此来增加示范作用,让学生真正懂得和认识我们的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的本质,培养和树立科学正确的道德观;三是感染性,就是把思想道德培养赋予理性化,同时也要在其中融入感情,通过细致缜密的讲解教育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感染和感化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出生的家庭各不相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当遇到问题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思路都不太一样,有些思路可能要比教师或教科书上的还要高明,还要有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勇于把思想付诸行动。培养学生个性应该从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和想象力这四个方面入手。如果单一使用一种思路或者一种方式来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些做法就已经不再属于素质教育了。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力求转变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扩大思考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求异思维;我们就是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架桥铺路。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语言培养的“低质”现象,以至把最富于形象思维、最富于表现情态、最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弄得呆板僵化。我们应当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注重读写听说的语言实践和现代生活中的语言交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必须从文字入手。一篇文章就是别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其间储藏了语、知、情、美等,只有从一篇文章入手,才能得到语言当中的精华所在,提高语言能力。(2)加强语感培养。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对语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通过熟读和勤思进行语言文字感情的操作实践,应巧妙地启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言外之意,得文字真谛,感悟语言的分寸感。(3)联系生活、注重实用。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学习语文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入生活这滴活水,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4)强化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训练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推进器,通过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才能达到学以致用。训练应有明确的目的,做到训练到位。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又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确有收获。
三、开展课外活动
就是要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交际活动中强化语言能力训练。中小学的课外时间虽不充分,但应着力开发好这片沃土。通过多种语文课外活动,如:书社、写作、编辑、演讲等,实行课内外并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这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质、发展学生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市场经济呼唤素质教育。语文既是一门工具课,更是一门素质课。
参考文献:
[1]王旭明,冯渊,龙祖胜,朱春玲,李世江.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14(08).
[2]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2).
[3]廖响玲.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趋势[J].考试周刊,2013(08).
(作者简介:李英顺,女,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长足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然条件,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作为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铺垫。中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加强对学生思路品德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人格个性加以锻炼,增加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更好地把握人生、面向社会。
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陶冶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的许多篇章中,都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和思想道德积淀。教师应充分把握师生共同分析研究教材的契机,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净化,懂得是非、美丑、善恶,并依此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感,实施素质培养,我们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即我们常说的渗透性、示范性、感染性这三个方向。一是渗透性:其意义在于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让同学们在听、说、读、写每一项训练中都有收获,同时我们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以教材中的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奋进;二是示范性,是说在课文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形象以此来增加示范作用,让学生真正懂得和认识我们的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的本质,培养和树立科学正确的道德观;三是感染性,就是把思想道德培养赋予理性化,同时也要在其中融入感情,通过细致缜密的讲解教育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感染和感化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出生的家庭各不相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当遇到问题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思路都不太一样,有些思路可能要比教师或教科书上的还要高明,还要有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勇于把思想付诸行动。培养学生个性应该从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和想象力这四个方面入手。如果单一使用一种思路或者一种方式来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些做法就已经不再属于素质教育了。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力求转变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扩大思考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求异思维;我们就是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架桥铺路。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语言培养的“低质”现象,以至把最富于形象思维、最富于表现情态、最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弄得呆板僵化。我们应当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注重读写听说的语言实践和现代生活中的语言交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必须从文字入手。一篇文章就是别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其间储藏了语、知、情、美等,只有从一篇文章入手,才能得到语言当中的精华所在,提高语言能力。(2)加强语感培养。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对语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通过熟读和勤思进行语言文字感情的操作实践,应巧妙地启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言外之意,得文字真谛,感悟语言的分寸感。(3)联系生活、注重实用。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学习语文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入生活这滴活水,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4)强化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训练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推进器,通过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才能达到学以致用。训练应有明确的目的,做到训练到位。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又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确有收获。
三、开展课外活动
就是要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交际活动中强化语言能力训练。中小学的课外时间虽不充分,但应着力开发好这片沃土。通过多种语文课外活动,如:书社、写作、编辑、演讲等,实行课内外并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这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质、发展学生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市场经济呼唤素质教育。语文既是一门工具课,更是一门素质课。
参考文献:
[1]王旭明,冯渊,龙祖胜,朱春玲,李世江.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14(08).
[2]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2).
[3]廖响玲.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趋势[J].考试周刊,2013(08).
(作者简介:李英顺,女,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