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么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人以鱼”,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题纲和要求。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预习题纲:
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
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
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
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
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了解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实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核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就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么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人以鱼”,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题纲和要求。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预习题纲:
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
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
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
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
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了解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实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核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