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新课标下上好一节语文课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三大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五个目标: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思考 领悟,应用 探究,发现创新,并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该如何上好语文课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上好一节语文课。
   一、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课前导语就象一曲交响乐的序曲,不宜过长,长了会喧宾夺主,要切题,不能设计与本课无关的导语,设计导语的方法很多,不论哪一种,都不能游离于课题,如果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激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故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在上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二、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从朗读中去理解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过去,怎么能理解课文呢?通过朗读,可以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能迅速理解课文大意。从朗读中受到感染,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可以课前范读,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在这一点上,吴希煜老师做得很好,他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我们有的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如“本文的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莫说学生,就连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如果我们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分析理解,逐步引入主题,把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我们提出的问题 就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四、抓住文本,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
   初上讲台的老师,往往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笔墨,一课上下来,什么都讲了,学生什么也没听懂,这就需要老师先要读懂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话详讲,哪些话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还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
   多数教师上课时只面向几个尖子生,总让他们回答问题,甚至只对他们提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那些从未回答问题又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也许就是这么一次互动,就会改变一个学困生的一生。
   六、会写一笔美观的粉笔字,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由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的运用,现在的学生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尤其是迷恋网络的人,往往会认不会写,写起来不顺手,秀才提笔忘记字的现象非常多,农村初中条件跟不上,老师的教学离不开黑板,离不开粉笔,我们的老师还得会写粉笔字,要求书写正确、美观且速度快,否则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老师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说地方语,带着乡音,我们的学生听不懂。因此,说普通话就非常重要了,会讲普通话是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说普通话时还要注意节奏,讲课时要求表达准确、清晰,一字一句地说清楚,说话要清,吐字要明,否则学生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言。
   七、把阅读、写作和德育结合起来
   我们在听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时,总觉得他们只是注重阅读和分析,不注重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忧患意识的教育等等。传统教学历来重视语文的教化作用,新课标也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把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化结合起来。对于文中的精彩语句我们要去赏析,还要去动笔仿写,为自己的作文争色。
   八、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
   著名作家林青云曾经说过:“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树立一种不懈的追求与奋斗精神,去创造教学上的奇迹——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每一节课都是好课!
  
其他文献
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为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定向、定量、定度的让学生自己讲语文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让学生讲语文课的可行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不仅要给学生以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训练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既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期刊
一、考情分析  压缩语段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测试内容,能力层次为D级。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这类题型,如果把作文看作扩展的话,压缩语段仍将继续出现。  二、考点诠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甚至一句话。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题型大致有:拟观点;拟电报稿;拟标题;拟一句话新闻;概括主要内容等。  三、解题指导  
期刊
语文专题训练是语文学科知识的运用、检测、整理和总结,能够针对性地反映学生们对某一专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强化学生们的知识记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专题训练要力求科学有效,单纯的练和讲是不能达成这个目标的,因此更需要学生们自觉积极参与,杜郎口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本文探讨的就是基于教学实践的语文专题训练中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我们在教学实
期刊
佛说: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将生活在爱里。  ——题记   今天,同事打电话说到体委“献血”,我一听“献血”精神亢奋,一直都想献血,可每次都因为情况特殊而未能如愿以偿,这次机会一定不能再错过。把各项工作安排妥当,我急忙跑到采血点去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   九月的正午,太阳并不是很热,在我前面排队的有十来个人,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我填完表、量完血压、拿了表进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学生写完作文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呢?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作前“三问导写”,作后“三问导改”   学生作文草稿拟好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三个问题(要写什么?为什
期刊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艺术的灵魂;特别是古代诗歌,她是历史给予后人的宝贵财富。她能提升语言,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开发思维,健全人格。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足见诗歌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代诗歌更应该发挥出独特作用。  考察现状,古诗教学却存在着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问题。在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反复咀嚼后的强行灌输,缺少学生主动探求,使他们失去了学诗的乐趣。
期刊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成功的细节背后,是作者体物入微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是一种思想、情感的深厚积淀,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期刊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两晋南北朝那绮靡的形式主义诗风弥漫诗坛之际,他以自然朴素、清新隽永的现实主义诗作,打破了玄言诗的统治局面,扩大了诗歌题材,开了山水田园诗之先河,在诗歌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归园田居》诗,直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题材上一反玄言诗的空洞说教,在艺术手法上一反淫靡绮丽的形式主义诗风,创造了自然清新的新诗风。当我们读到“久在樊笼里,
期刊
摆事实,讲道理该是议论文最起码的要素构成。可是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事实摆了,却往往是不能很好地扣住论点讲道理。讲道理的议论文却“不讲理”,说到底还是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展开合理论证的问题。关于议论文的论证要做到“合理”二字,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阐释。其一是在议论文大的行文结构上展开论证要做到合理,其二是在议论文局部的某一个事实论据的论证上要做到合理。在这里关于议论文的结构上的合理论证,我不想多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