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三大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五个目标: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思考 领悟,应用 探究,发现创新,并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该如何上好语文课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上好一节语文课。
一、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课前导语就象一曲交响乐的序曲,不宜过长,长了会喧宾夺主,要切题,不能设计与本课无关的导语,设计导语的方法很多,不论哪一种,都不能游离于课题,如果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激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故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在上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二、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从朗读中去理解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过去,怎么能理解课文呢?通过朗读,可以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能迅速理解课文大意。从朗读中受到感染,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可以课前范读,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在这一点上,吴希煜老师做得很好,他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我们有的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如“本文的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莫说学生,就连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如果我们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分析理解,逐步引入主题,把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我们提出的问题 就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四、抓住文本,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
初上讲台的老师,往往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笔墨,一课上下来,什么都讲了,学生什么也没听懂,这就需要老师先要读懂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话详讲,哪些话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还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
多数教师上课时只面向几个尖子生,总让他们回答问题,甚至只对他们提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那些从未回答问题又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也许就是这么一次互动,就会改变一个学困生的一生。
六、会写一笔美观的粉笔字,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由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的运用,现在的学生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尤其是迷恋网络的人,往往会认不会写,写起来不顺手,秀才提笔忘记字的现象非常多,农村初中条件跟不上,老师的教学离不开黑板,离不开粉笔,我们的老师还得会写粉笔字,要求书写正确、美观且速度快,否则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老师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说地方语,带着乡音,我们的学生听不懂。因此,说普通话就非常重要了,会讲普通话是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说普通话时还要注意节奏,讲课时要求表达准确、清晰,一字一句地说清楚,说话要清,吐字要明,否则学生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言。
七、把阅读、写作和德育结合起来
我们在听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时,总觉得他们只是注重阅读和分析,不注重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忧患意识的教育等等。传统教学历来重视语文的教化作用,新课标也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把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化结合起来。对于文中的精彩语句我们要去赏析,还要去动笔仿写,为自己的作文争色。
八、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
著名作家林青云曾经说过:“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树立一种不懈的追求与奋斗精神,去创造教学上的奇迹——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每一节课都是好课!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上好一节语文课。
一、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课前导语就象一曲交响乐的序曲,不宜过长,长了会喧宾夺主,要切题,不能设计与本课无关的导语,设计导语的方法很多,不论哪一种,都不能游离于课题,如果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激不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故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在上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引入新课。
二、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从朗读中去理解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过去,怎么能理解课文呢?通过朗读,可以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能迅速理解课文大意。从朗读中受到感染,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可以课前范读,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在这一点上,吴希煜老师做得很好,他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我们有的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如“本文的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莫说学生,就连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如果我们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分析理解,逐步引入主题,把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我们提出的问题 就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四、抓住文本,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
初上讲台的老师,往往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笔墨,一课上下来,什么都讲了,学生什么也没听懂,这就需要老师先要读懂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话详讲,哪些话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还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
多数教师上课时只面向几个尖子生,总让他们回答问题,甚至只对他们提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那些从未回答问题又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也许就是这么一次互动,就会改变一个学困生的一生。
六、会写一笔美观的粉笔字,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由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的运用,现在的学生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尤其是迷恋网络的人,往往会认不会写,写起来不顺手,秀才提笔忘记字的现象非常多,农村初中条件跟不上,老师的教学离不开黑板,离不开粉笔,我们的老师还得会写粉笔字,要求书写正确、美观且速度快,否则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老师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说地方语,带着乡音,我们的学生听不懂。因此,说普通话就非常重要了,会讲普通话是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说普通话时还要注意节奏,讲课时要求表达准确、清晰,一字一句地说清楚,说话要清,吐字要明,否则学生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言。
七、把阅读、写作和德育结合起来
我们在听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时,总觉得他们只是注重阅读和分析,不注重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忧患意识的教育等等。传统教学历来重视语文的教化作用,新课标也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把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化结合起来。对于文中的精彩语句我们要去赏析,还要去动笔仿写,为自己的作文争色。
八、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
著名作家林青云曾经说过:“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树立一种不懈的追求与奋斗精神,去创造教学上的奇迹——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每一节课都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