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要“四有”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g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成功的细节背后,是作者体物入微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是一种思想、情感的深厚积淀,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诗中,“密密缝”三个字抓住了一个细微的动作,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专注地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把对儿子的祝福和担忧都融入到了一针一线之中。笃深的母爱,就是通过“密密缝”这个细微的动作具体生动地传达出来的。
   2.细节描写有生活才有共鸣
   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先生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韩少功正是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才写出了让人倍感亲切的文字:“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读者读到此处怎能不产生深深的共鸣?想家的滋味、想回到过去的心情也就在这样细腻而又有浓郁生活味的文字里蔓延开去……
   一名学生在《又是稻花花开时》一文中写道:“眼前的星和月还没散去,可奶奶房间里的灯却亮了,也不知道在我发现前已亮了多久,在这种黑暗中,月光是白的,可那黄色的灯光是多么独特,它温暖且明亮,预示着农民又一个耕作日的开始。……一台台收割机隆隆地在田间工作,金色稻田中吵闹了起来,在欢声笑语中一袋袋鼓鼓的稻谷在农民肩上跟着他们回了家。我曾有心提过一袋稻谷,却发现只运了十米就累得不行,那么,奶奶是怎样一袋袋弄回去的啊!”这位小作者很好地捕捉了生活中所发现的细节,通过房间那一盏亮着的灯和那一袋稻谷的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奶奶起早摸黑、吃苦耐劳、为家庭默默贡献的感人形象。
   用有情的眼光去打量世界,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投入生活,你的文字、你的细节描写才能浓缩、提炼生活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源于生活、发乎真情的文字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3.细节描写有修辞才显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雨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修辞的运用很细微地写出了雨丝的细密这一特点。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写崔莺莺送张生的心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莺莺内心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无奈、怨恨、伤感等复杂的心情。
   虽说细节的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源于真情实感,但是恰当的修辞手法等描写技巧的运用,能把你的观察和感悟有效而艺术地传递出来,能使文学语言更富形象性,情感也更浓烈,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比喻的运用很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大陆母亲的思念深情。“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等句子,充满了汉语美丽,不仅染人以目,感人于心,而且还易诵之于口,悦之于耳。这就是修辞的好处。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细节描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
   4.细节描写有主题才有意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下转2-7版中缝)(上接7版《“细节描写”要“四有”》)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诗句,不是景物的简单罗列,而是借此景写出了孤独游子的思乡之情。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片头,是一根羽毛飘落的细节设计。这根羽毛从空中飘落,因为风向的变化、障碍物的存在,使它的坠落地点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其实是在寓言性地说明人物命运的变化无常和不确定性。这一类将哲学思考蕴涵其中的细节设计,是现代人对于人、对于人的命运、对于自然、对于宇宙的一种深层思考。
   因此,细节描写必须是围绕主题而进行的一种匠心独具的写作行为,细节描写不仅仅需要细致入微的语言表达功力,更需要通过细节的设计来负载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本身、对自然宇宙的哲学思考。这样的细节描写才有深度,才有意义。“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钱理群语)我们品鉴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探究记叙文中如何成功地写好细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开启心智,丰富情感,进而能准确生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  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常见题型
期刊
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应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应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应是师生一道探究知识的场所;不应是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应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以上几句话看似简单,却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无疑是在启示我们:让自己充满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去构筑一个语文课堂的动态空间。我们应当用新的教育思
期刊
“绿色”,是自然的颜色,健康的颜色,和谐的颜色。象征着春天和希望,象征着生命和活力,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自然的和谐境界。如今,“绿色”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绿色”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精神的象征。而“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变为一种教育思想,一种人文化的教育,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引发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思考,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语文课堂?我们应该创设
期刊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是充分发挥学生伙伴的作用,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及时进行生活、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能够更加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例如在《两
期刊
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为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定向、定量、定度的让学生自己讲语文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让学生讲语文课的可行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不仅要给学生以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训练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既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期刊
一、考情分析  压缩语段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测试内容,能力层次为D级。历年的高考题中都有这类题型,如果把作文看作扩展的话,压缩语段仍将继续出现。  二、考点诠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甚至一句话。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题型大致有:拟观点;拟电报稿;拟标题;拟一句话新闻;概括主要内容等。  三、解题指导  
期刊
语文专题训练是语文学科知识的运用、检测、整理和总结,能够针对性地反映学生们对某一专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强化学生们的知识记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专题训练要力求科学有效,单纯的练和讲是不能达成这个目标的,因此更需要学生们自觉积极参与,杜郎口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本文探讨的就是基于教学实践的语文专题训练中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我们在教学实
期刊
佛说: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也都将生活在爱里。  ——题记   今天,同事打电话说到体委“献血”,我一听“献血”精神亢奋,一直都想献血,可每次都因为情况特殊而未能如愿以偿,这次机会一定不能再错过。把各项工作安排妥当,我急忙跑到采血点去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   九月的正午,太阳并不是很热,在我前面排队的有十来个人,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我填完表、量完血压、拿了表进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学生写完作文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呢?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作前“三问导写”,作后“三问导改”   学生作文草稿拟好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三个问题(要写什么?为什
期刊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艺术的灵魂;特别是古代诗歌,她是历史给予后人的宝贵财富。她能提升语言,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开发思维,健全人格。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足见诗歌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代诗歌更应该发挥出独特作用。  考察现状,古诗教学却存在着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问题。在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反复咀嚼后的强行灌输,缺少学生主动探求,使他们失去了学诗的乐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