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评价的思考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对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查也越来越形式多样。其主要表现为:以周年纪年为线索,热点切入为特征,史观融入为核心。
  一、时空观念评价
  (一)时间概念
  历史时间概念是历史发展的线索,没有时间概念的统领,历史知识将是一盘散沙。因此,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注重对周年纪年涉及的知识进行考查。例如,2016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涉及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义务教育法》颁布30周年等有关的知识。
  2017年安徽中考历史卷加大了对周年纪年涉及知识的考查力度,并扩展到材料分析题及活动与探究题。例如,选择题第5题涉及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2016年),第4题涉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0周年,第6题涉及“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组合列举题第12题涉及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290周年和香港回归20周年。材料解析题第16题第(2)问涉及冷战开始70周年;第16题第(3)问涉及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5周年等。
  (二)空间概念
  近两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除融入周年纪年、热点时事外,还融入对空间概念的考查。历史地图入题就是对考生空间概念的考查。例如以下几道试题。
  例1.(2016·安徽·16)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新外交】
  材料一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图中与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和(填字母),亚非(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填字母)。
  【新亚洲新非洲】
  材料二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该题通过地图等考查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及万隆会议举办国等知识,既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考查了时事热点,及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2017·安徽·2)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该题通过图片表现出的古代经济重心,从唐朝中后期的黄河流域到宋朝南移到长江流域的空间的转移,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题目设计新颖,让人称道。
  例3.(2017·安徽·17)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孤立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地球是圆的】
  材料一(见下页图)
  (1)15世纪大多数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图中的远航路线和(填字母)就是证实地圆学说过程中的积极探索。
  【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Windows视窗的开启、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的交流,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忽然之间人们发现,他們可以和世界更多地方的更多人展开分工合作,并且分享更多类型的知识。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是什么?“世界变平”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世界是通的】
  材料三“世界是平的”,可扁平的世界却以自由流通的名义悄然完成社会分层,导致贫富分化。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一带一路”以欧亚非大陆的互联互通复兴丝绸之路文明,以期开创共同发展与文明复兴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王义桅《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本题第(1)小题通过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及识图能力。第(2)小题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及影响。第(3)小题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合理性的认识。该小题同时涉及古今中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比较与联系。
  本题通过新航路开辟和“一带一路”,形成纵横联系的时空观念,呈现了热点切入、边界资源入题的特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素养的倡导,中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而这将成为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由此,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要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二、对时空观念评价的思考
  (一)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命题的常态化,注重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关注新闻热点,总结周年纪年,注重运用历史地图册,培养自己的时空观念;注重运用边界资源、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形成点-线时序概念;注重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纵横比较,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复习完经济全球化后,可尝试完成经济全球化时空示意图,从时间上对比认识二战前后的经济全球化;从空间上认识全球化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从整体上认识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从无序走向有序。另外,还要学会绘制时空数轴图表,形成时空观念,培养历史素养。
  (二)研究核心素养命题方向
  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试卷以灵活的命题,瞻前的成果,学术的视野成为各地中考卷中的“一枝独秀”。因此我们要在学科素养的引领下形成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重基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复习提纲;第二轮重能力提高,形成古今中外纵横联系的学科素养意识,同时精练习题巩固知识点;第三轮,考前冲刺,形成热点专题复习方向,以达到培养学科素养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决定”中多处强调创新教育,分别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加以阐述。创新教育,即根据创造学的研究,采用创造学揭示的有关“创造”理论和方法,把创造学、教育学和人才学的等有关学科和一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善于想象、富有创造力、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学
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进入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了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领略视听作用,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谈谈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全面优化课堂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在教学中展现活力上,本文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加强语文教学活力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展现活力 课程改革    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当中,中学语文在这个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当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生涯当中重要的一个基础时期,学好中学语文,就可
一、确立主题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施皮特勒  “微笑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佚名  中国有句古话叫:“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就是微笑的作用,在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微笑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无法比拟的魅力,往往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当你早上出门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或亲切的问候,不管这个人是熟悉的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那么,你一定会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课堂教学的重心必须转变,过去是“以教为主”,现在要“以学为主”;过去是重“教”, 现在要重“学”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这是我们迫切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改变着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关键词: 课堂改革 观念 形式 评价 改变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
[摘要]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而要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历史学科;自主学习;提升阅读能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学者称阅读为“智慧之源”、“学习之母”
历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说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这次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目的所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在把知识注入生命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愉快的体验中去获取新知。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不厌其烦
时间:2015年3月5日  场合:作政府工作报告  观点: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接受的动力。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唯一的学习动机。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兴趣。真正的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的启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新教材体系与老教材有所不同,探究性学习活动增多,课时减少,教师教学压力增大,对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要求更高。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无论教师讲得口干舌燥,面面俱到,但学生仍然理解困难,结果是事倍功半,徒劳无功。如何来解决这样的尴尬课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