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外流与外国资本流入数额巨大
我在中美两地交叉生活的时间超过了20年,我的工作就是依据金融数据做出商业决策。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研判中国资本流入与流出态势肯定是一项棘手的差事,这也是老生常谈。同时,业界也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及其相应数据支持。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资本外流问题一直颇受国际媒体关注,每隔几个月就会受到大肆炒作,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当中尤其如此。最新一轮炒作来自《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2012年10月15日刊登的文章“中国上演资本外逃?”。该文得出中国出现巨额资本外逃的结论,依据的数据是:在截至2012年9月的12个月里,大约有2225亿美元资本流出中国,相当于中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中国资本外逃消息公开后,国际媒体随即传来悲观声音,集中刊发大量吸引眼球的头条新闻,如“中国末日预言家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盘”或“中国经济已走到近30年最危急时刻”等。
此外,媒体还绘声绘色推出有关中国富人在境外购买海滨公寓、置办奢侈品、为子女留学支付高额学费,以及将资金转移出境等报道。
即便是名声显赫的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风向也有可能转得很快。2012年12月26日,该报又发表了“中国资本项目数据修正,缓解资本外流担忧”的报告。文章表示,中国第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修正后的逆差小于此前公布的数值,“这缓解了人们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能遭遇资本外流的担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于2012年10月23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Global Investment Trends Monitor Report)指出,2012年前6个月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达59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并成为全球最大资本流入国。
在当今商界,多数大企业都开始把中国作为销售市场,或者在中国设立大型运营、采购或研发(R&D)中心。这些企业在制订长期商业与发展方案时,最关键的是把中国市场列为必不可少、乃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了解这一点之后,结合中国总体发展大背景、清晰公正看待中国资本流入与流出现象,无疑将大有助益。
投资中国高风险、高回报
在考察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及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后,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对象。
一方面,在启动经济改革之后的33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一穷二白、停滞不前、中央计划、效率极低且相当封闭的经济体,变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11年,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韦恩·莫里森(Wayne M. Morrison)在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经济与贸易大国。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商品生产国、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和最大债权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这绝对是一个经济奇迹。
另一方面,中国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是(未来也将是)一个蕴含风险的地区。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增速放缓、与某些国家领土争端升级带来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虽然这些问题年复一年地出现在中国政府和其他国际机构的重要议程上,但一直没能得到实质性解决。事实上,许多专家有充分理由认为,近年来某些问题已有所恶化。
对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而言,扩张与收缩交替的商业周期的存在十分正常。任何一个经济体每隔7年至11年发生一次衰退,实际上是健康的。衰退必然引发结构性调整,从而使新一轮生产率提高成为可能。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已建立一套完备的经济和社会机制应对这种衰退。然而,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尚未经历过类似的商业周期。每年GDP增长率都高于7.5%(1989、1990年除外)。外界一直怀疑当今中国是否有能力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更不要说经济衰退。当初,中国将2012年增长率目标定为7.5%,就一度让人担心可能会引发危机。
2009年中国基尼(Gini)系数升至0.47,2010年进一步攀升至0.61,大大超过临界值0.44。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领导层已公开承认中国面临的种种挑战,表示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治理水平。
中外投资者的良好心态和判断至关重要
已经或计划把中国作为重点经营区域的外国企业必须清楚,中国市场的这种波动性绝不会在短期内消除。不想错过在过去30年里最有吸引力的经济奇迹中获利良机的投资者必须明白,胆小者不适合投资中国市场。
未来,资本大举流入和流出中国的现象将成为一种常态、而非例外,更不用说众所周知的数据统计上的高误差率。根据短期数据趋势做出关键性商业决策,注定导致商业失误。
我在中美两地交叉生活的时间超过了20年,我的工作就是依据金融数据做出商业决策。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研判中国资本流入与流出态势肯定是一项棘手的差事,这也是老生常谈。同时,业界也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及其相应数据支持。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资本外流问题一直颇受国际媒体关注,每隔几个月就会受到大肆炒作,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当中尤其如此。最新一轮炒作来自《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2012年10月15日刊登的文章“中国上演资本外逃?”。该文得出中国出现巨额资本外逃的结论,依据的数据是:在截至2012年9月的12个月里,大约有2225亿美元资本流出中国,相当于中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中国资本外逃消息公开后,国际媒体随即传来悲观声音,集中刊发大量吸引眼球的头条新闻,如“中国末日预言家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盘”或“中国经济已走到近30年最危急时刻”等。
此外,媒体还绘声绘色推出有关中国富人在境外购买海滨公寓、置办奢侈品、为子女留学支付高额学费,以及将资金转移出境等报道。
即便是名声显赫的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风向也有可能转得很快。2012年12月26日,该报又发表了“中国资本项目数据修正,缓解资本外流担忧”的报告。文章表示,中国第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修正后的逆差小于此前公布的数值,“这缓解了人们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能遭遇资本外流的担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于2012年10月23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Global Investment Trends Monitor Report)指出,2012年前6个月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达59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并成为全球最大资本流入国。
在当今商界,多数大企业都开始把中国作为销售市场,或者在中国设立大型运营、采购或研发(R&D)中心。这些企业在制订长期商业与发展方案时,最关键的是把中国市场列为必不可少、乃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了解这一点之后,结合中国总体发展大背景、清晰公正看待中国资本流入与流出现象,无疑将大有助益。
投资中国高风险、高回报
在考察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及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后,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对象。
一方面,在启动经济改革之后的33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一穷二白、停滞不前、中央计划、效率极低且相当封闭的经济体,变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11年,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韦恩·莫里森(Wayne M. Morrison)在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经济与贸易大国。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商品生产国、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和最大债权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这绝对是一个经济奇迹。
另一方面,中国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是(未来也将是)一个蕴含风险的地区。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增速放缓、与某些国家领土争端升级带来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虽然这些问题年复一年地出现在中国政府和其他国际机构的重要议程上,但一直没能得到实质性解决。事实上,许多专家有充分理由认为,近年来某些问题已有所恶化。
对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而言,扩张与收缩交替的商业周期的存在十分正常。任何一个经济体每隔7年至11年发生一次衰退,实际上是健康的。衰退必然引发结构性调整,从而使新一轮生产率提高成为可能。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已建立一套完备的经济和社会机制应对这种衰退。然而,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尚未经历过类似的商业周期。每年GDP增长率都高于7.5%(1989、1990年除外)。外界一直怀疑当今中国是否有能力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更不要说经济衰退。当初,中国将2012年增长率目标定为7.5%,就一度让人担心可能会引发危机。
2009年中国基尼(Gini)系数升至0.47,2010年进一步攀升至0.61,大大超过临界值0.44。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领导层已公开承认中国面临的种种挑战,表示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治理水平。
中外投资者的良好心态和判断至关重要
已经或计划把中国作为重点经营区域的外国企业必须清楚,中国市场的这种波动性绝不会在短期内消除。不想错过在过去30年里最有吸引力的经济奇迹中获利良机的投资者必须明白,胆小者不适合投资中国市场。
未来,资本大举流入和流出中国的现象将成为一种常态、而非例外,更不用说众所周知的数据统计上的高误差率。根据短期数据趋势做出关键性商业决策,注定导致商业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