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是促进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要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互动需要寬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地参与,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教师要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变“教”为“导”,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变“接受”为“自学”。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三、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
  教师要力求创设情境,以利于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者边做边辨认”。创设情境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特定情境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推荐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并组织相应的统计活动。比如,在课程表所列的课程中,你对哪门课程最感兴趣?你觉得哪门课程自己学得最好?在课间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个活动项目?在小组中统计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把任务具体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
  四、建立有效互动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4人一组为宜。小组活动的交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会说”,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并能积极响应,即“会听”。交流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组内有具体的分工;二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三要让学生思考,在小组内准备发表怎样的想法或观点,用什么方式既能表达清楚又能让别人听明白,思考自己有什么困惑,怎样请教组内同学;四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与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话;五学会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能够不断地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想法。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加以指导。
  在全班交流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是一种进步,质疑同学的发言是最大的收获。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五.建立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师生要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是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和谐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真正有效。
其他文献
课堂中教师的魅力在教学语言的艺术中彰显。教师如果具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若悬河、谈吐脱俗,用精湛的语言将无趣变为有趣、将无声变为有声、将无形变为有形,便使教育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引导他们在人生和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是教师的责任。  一、经常运用催人奋进的激励之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激励性。第斯多惠说
期刊
一、 近视的发生  我们来看看一些小学生的现身说法:看书写作业的时间太长,周六周日也要上辅导班,没时间让眼睛休息。家长和老师都只关心学习成绩,近不近视无所谓。望子成龙、分数成为命根儿,使得家长与老师巴不得孩子除了睡觉以外都在学习。好孩子在许多大人的印象中只有两个字——用功!到头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年轮似的眼镜,诉说着一双双纯洁双眸的“久经考验”,记录着一段段被题海淹没的花季童年。  当学生用标准的
期刊
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同其它工作一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之走上健康的轨道,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就要首先确立科学发展观,摒弃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比如在德育工作中,不实事求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凭主观愿望、意气用事。不把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等问题成堆,矛盾激化了才着手处理。不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是搞一刀切;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做一天和尚撞
期刊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
期刊
摘 要:活动课一定要选择适合于活动的内容、适合于活动的课型,要新老教法结合,扬长避短,不能千篇一律地活动。安排活动课还要兼顾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上的科学合理。预习环节切实地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在第二堂课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注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形成;第三节课要做好知识的巩固、迁移延伸运用。  关键词:活动课 巩固 延伸    新课程改革中比较流
期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我谈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加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
期刊
在地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课堂压抑、沉闷的局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现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学生学习难以理解的教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維,让学生在思考中对地理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1、“
期刊
幽默源出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剂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语言交谈的润滑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水平,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   在教学实践
期刊
新的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其次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精辟概括了语文学习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精心构思,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各种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实现阅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