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世界观。也是小学生素质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的回应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法治与道德的课程中,以小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做了分析,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了思考研究。
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40-0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不同,没有过于抽象的哲学问题,主要的特点就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让小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不符,教学质量效率不够等问题,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等等融入到其中,充分的展现课堂的灵活性,促进小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表面的理解到深层体会,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并达成核心素养目的。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原因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一切未知的事情都充满好奇,但是又不具备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教育观,虽说不是一张白纸,但是存在较强的可塑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实施教学是小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修养的基础,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与中学的目的有一定的不同,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把握核心要求因材施教,提高效率。在实际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在专业方面还是欠缺一定的经验,没有通过实践去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导致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还是方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生教育的需求。通常这些表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相关教育理念没有落实,等等方面。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设置认同度不高,有相关走访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只停留在尊重老师,做个好孩子等传统的思想层面上,很多家长不清楚这门课程的实际内容题材,不理解实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这种在观点上不认同的行为上,就降低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其次,课堂教学灵活度不够。很多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当中,能够引据经典言传身教,但是能够有针对性的把握住核心的很少,在课堂教学生,缺乏足够的灵活和开放。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一味的强输内容理论,是无法起到实际的教育作用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但是在接受新知识的前提下,要利用各种方法先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这一点上,很多教师没有多加注意,对课程教学上,知识通过教材罗列,让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导致课堂失去应有氛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让各个学科有机整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融合了品德、心理、和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上也不单单以学生的生活为重点,内容上也关联到小学生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点。所以,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技巧方面,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内核心理念,整合各学科教学结构,提升自身驾驭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我爱家乡和山水》的相关学习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进行一次郊游活动,走进大自然当中。询问学生自己都知识家乡的什么风景,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地方等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或者语文,去整合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去画一幅家乡画,或者根据自己的感悟去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并抽取优秀的作品在班级里面展示,这种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校生活与其他学科一起得到良好的效果。
(2)构建生活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学生仅仅只是表面上理解了课程内容,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失去了课程教育的意义,也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行为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不断的去促进学生提升法律意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学习情况多加重视,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學生在掌握了理论之后能够道德实践。例如在《将心比心新更宽》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引入话题,深入生活:平时会在什么情境下用对不起或没关系?这两句话对你有没有实际作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教师出示的实例,去演出不同的效果。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原谅别人的错误,别人背后说你,我们可以一笑了之,没必要非得去追究清楚。生活中常常有很多矛盾和误解,我们要诚恳的说声对不起或者没关系,将会减少很多麻烦。
小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道德认知,要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观念,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核心价值的意义。
(3)运用体验式课堂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养成
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时,我们要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实践中实现技能知识,情感文化,修养素质等等全方位的发展。这样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能够去设计课堂活动,才能使创新方式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促进核心素养养成。例如在《团结合作才能赢》课程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支筷子让学生折断,然后再拿出一把筷子让学生折,一支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而一把筷子却折不断,从而能够得出,团结的力量和凝聚力。给学生开展游戏课堂,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核心意义。再例如给班级学生分组,一起做夹气球的游戏,让学生从中去了解团队合作协助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课程的真实意义,并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把学习效果从理论转变到现实。 (4)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方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因其有着情境在现、直观体验等优势,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发挥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单要关注学生对相关理念的掌握,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法治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上采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学科学习,并为小学目的形成了促进的作用。例如,在亲密的一家人中,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精心制作一堂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来,不仅能够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温馨和愉快,还能让学生对亲情和友情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再例如在团圆过中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传统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询问学生平时在家都是怎么过中秋的,给学生布置作业晚上看一看月亮是不是又大又圆?通过种种亲身参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去体会节日的含义。
(5)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开放度较高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实施多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创新了多种方式,但是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起到深刻的成果。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上,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完成一些要求不高的任务。而真正能够体验核心素养的教学上让学生能够从身到心的转变,能够通过亲自的体会,从中去感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我们一起做手工制作中,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花朵的材料,参与到学生分成的小组当中,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制作要求:在音乐结束后制作停止;完成后组长举手;制作完成之后打扫桌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是学生的领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采访其他同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体会和感悟,让大家一起交流,从交流中去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价值充分发挥,通过相互配合和信任,师生一起解决问题,从中去领悟团体分工,团体间合作意识,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
(六)利用资源共享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中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上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让小学教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资源共享模式是当前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对提升学生德育方面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在该课程方面的核心素养时,更需要注意到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积极学生的关键作用,而资源共享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运用资源共享模式前,要对核心素养的基础分析考虑,结合科学理念制定方案,让学生能够明白重点,进而保证课程进行效率。对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整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使用到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总结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教师的能力和情感成為课堂内容时,就会形成与学生一样有情感和态度的交往。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情感成长和认知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优化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制意识,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2]柴晓芳.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5):65-66.
[3]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4]李桐. 小学一年级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8.
[5]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29-30.
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40-0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不同,没有过于抽象的哲学问题,主要的特点就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让小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不符,教学质量效率不够等问题,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等等融入到其中,充分的展现课堂的灵活性,促进小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表面的理解到深层体会,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并达成核心素养目的。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原因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一切未知的事情都充满好奇,但是又不具备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教育观,虽说不是一张白纸,但是存在较强的可塑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实施教学是小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修养的基础,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与中学的目的有一定的不同,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把握核心要求因材施教,提高效率。在实际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在专业方面还是欠缺一定的经验,没有通过实践去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导致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还是方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生教育的需求。通常这些表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相关教育理念没有落实,等等方面。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设置认同度不高,有相关走访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只停留在尊重老师,做个好孩子等传统的思想层面上,很多家长不清楚这门课程的实际内容题材,不理解实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这种在观点上不认同的行为上,就降低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其次,课堂教学灵活度不够。很多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当中,能够引据经典言传身教,但是能够有针对性的把握住核心的很少,在课堂教学生,缺乏足够的灵活和开放。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一味的强输内容理论,是无法起到实际的教育作用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但是在接受新知识的前提下,要利用各种方法先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这一点上,很多教师没有多加注意,对课程教学上,知识通过教材罗列,让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导致课堂失去应有氛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让各个学科有机整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融合了品德、心理、和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上也不单单以学生的生活为重点,内容上也关联到小学生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点。所以,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技巧方面,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内核心理念,整合各学科教学结构,提升自身驾驭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我爱家乡和山水》的相关学习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进行一次郊游活动,走进大自然当中。询问学生自己都知识家乡的什么风景,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地方等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或者语文,去整合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去画一幅家乡画,或者根据自己的感悟去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并抽取优秀的作品在班级里面展示,这种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校生活与其他学科一起得到良好的效果。
(2)构建生活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学生仅仅只是表面上理解了课程内容,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失去了课程教育的意义,也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行为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不断的去促进学生提升法律意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学习情况多加重视,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學生在掌握了理论之后能够道德实践。例如在《将心比心新更宽》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引入话题,深入生活:平时会在什么情境下用对不起或没关系?这两句话对你有没有实际作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教师出示的实例,去演出不同的效果。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原谅别人的错误,别人背后说你,我们可以一笑了之,没必要非得去追究清楚。生活中常常有很多矛盾和误解,我们要诚恳的说声对不起或者没关系,将会减少很多麻烦。
小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道德认知,要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观念,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核心价值的意义。
(3)运用体验式课堂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养成
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时,我们要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实践中实现技能知识,情感文化,修养素质等等全方位的发展。这样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能够去设计课堂活动,才能使创新方式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促进核心素养养成。例如在《团结合作才能赢》课程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支筷子让学生折断,然后再拿出一把筷子让学生折,一支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而一把筷子却折不断,从而能够得出,团结的力量和凝聚力。给学生开展游戏课堂,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核心意义。再例如给班级学生分组,一起做夹气球的游戏,让学生从中去了解团队合作协助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课程的真实意义,并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把学习效果从理论转变到现实。 (4)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方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因其有着情境在现、直观体验等优势,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发挥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单要关注学生对相关理念的掌握,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法治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上采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学科学习,并为小学目的形成了促进的作用。例如,在亲密的一家人中,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精心制作一堂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来,不仅能够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温馨和愉快,还能让学生对亲情和友情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再例如在团圆过中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传统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询问学生平时在家都是怎么过中秋的,给学生布置作业晚上看一看月亮是不是又大又圆?通过种种亲身参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去体会节日的含义。
(5)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开放度较高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实施多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创新了多种方式,但是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起到深刻的成果。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上,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完成一些要求不高的任务。而真正能够体验核心素养的教学上让学生能够从身到心的转变,能够通过亲自的体会,从中去感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我们一起做手工制作中,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花朵的材料,参与到学生分成的小组当中,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制作要求:在音乐结束后制作停止;完成后组长举手;制作完成之后打扫桌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是学生的领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采访其他同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体会和感悟,让大家一起交流,从交流中去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价值充分发挥,通过相互配合和信任,师生一起解决问题,从中去领悟团体分工,团体间合作意识,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
(六)利用资源共享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中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上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让小学教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资源共享模式是当前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对提升学生德育方面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在该课程方面的核心素养时,更需要注意到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积极学生的关键作用,而资源共享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运用资源共享模式前,要对核心素养的基础分析考虑,结合科学理念制定方案,让学生能够明白重点,进而保证课程进行效率。对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整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使用到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总结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教师的能力和情感成為课堂内容时,就会形成与学生一样有情感和态度的交往。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情感成长和认知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优化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制意识,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2]柴晓芳.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5):65-66.
[3]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4]李桐. 小学一年级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8.
[5]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