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大多数工作都实施了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现本文就探讨了档案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网络;资源
为了更好的迎接新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档案的数量正呈现几何式的增长,若依然按照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势必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有必要。
1 档案工作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首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档案工作发展的主线。这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形态为知识经济,而信息正是这一经济形态下的主导和支柱。最终的社会形态都将会成为知识和信息技术下的社会形态。在这一形势下,档案工作势必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都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档案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与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急剧增加时,工作热情就会不断增加,责任感日益增强。而当他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感觉到信息消费的不可替代性时,他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改革加速前进。
再者,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信息将成为失去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档案部门作为重要文献信息源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得经济发展途径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2 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
2.1 增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施投入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设备,引进信息管理人才,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切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因此要想尽快实现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增大信息化建设的财力投入,配置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增大库房面积,购置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等等。
2.2 确保档案服务方式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一般是以紙质档案保存为主,并且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服务力度不足。而在信息化建设中,这些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合发展需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尽快掌握更多高新技术和更多先进的档案信息管理理论,创新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工作方式,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微缩技术服务。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节约人力,减少档案库存量,而且还能够对比较珍贵的档案进行有效保护,是一种信息化建设下较为实用的档案服务方式。其保存和利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设备,这正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二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应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也是一项重要服务方式,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可以避免档案的重复开发,并且可以实现大数据保存、检索和利用,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的服务效率。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光盘和硬盘的存贮服务。光盘和硬盘具有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保存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也可以在利用档案时做到快速检索和查询。三是通讯服务。利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档案的广泛应用,即使不是同一个地区的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通过通讯服务或公共网络服务来实现档案的利用,更好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2.3 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课程。
结束语
总之,档案是记录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凭证,在信息时代下,档案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必须要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改进服务方式,培养信息管理人才,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志文,方凤英.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2).
[2]蔡杜娟.现阶段档案管理条件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13).
[3]马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关键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网络;资源
为了更好的迎接新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档案的数量正呈现几何式的增长,若依然按照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势必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有必要。
1 档案工作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首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档案工作发展的主线。这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形态为知识经济,而信息正是这一经济形态下的主导和支柱。最终的社会形态都将会成为知识和信息技术下的社会形态。在这一形势下,档案工作势必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都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档案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与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急剧增加时,工作热情就会不断增加,责任感日益增强。而当他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感觉到信息消费的不可替代性时,他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改革加速前进。
再者,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信息将成为失去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档案部门作为重要文献信息源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得经济发展途径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2 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
2.1 增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施投入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设备,引进信息管理人才,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切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因此要想尽快实现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增大信息化建设的财力投入,配置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增大库房面积,购置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等等。
2.2 确保档案服务方式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一般是以紙质档案保存为主,并且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服务力度不足。而在信息化建设中,这些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合发展需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尽快掌握更多高新技术和更多先进的档案信息管理理论,创新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工作方式,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微缩技术服务。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节约人力,减少档案库存量,而且还能够对比较珍贵的档案进行有效保护,是一种信息化建设下较为实用的档案服务方式。其保存和利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设备,这正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二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应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也是一项重要服务方式,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可以避免档案的重复开发,并且可以实现大数据保存、检索和利用,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的服务效率。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光盘和硬盘的存贮服务。光盘和硬盘具有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保存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也可以在利用档案时做到快速检索和查询。三是通讯服务。利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档案的广泛应用,即使不是同一个地区的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通过通讯服务或公共网络服务来实现档案的利用,更好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2.3 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课程。
结束语
总之,档案是记录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凭证,在信息时代下,档案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必须要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改进服务方式,培养信息管理人才,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志文,方凤英.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2).
[2]蔡杜娟.现阶段档案管理条件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13).
[3]马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