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田径课保留着以竞技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带来负面的心理负荷,如何使田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减压、健身和学习体育技巧的平台,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负面心理负荷,这是中小学体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心理负荷的因素
(一)田径运动本身因素
古希腊的山岩上曾刻着:“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这样的格言。可见,田径运动不仅是其他各类运动的基础,也是良好身体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项目。要求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是在较长时间内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往往都具有强度大、持续性强等特点。这正是导致大部分中学生对田径运动望而却步,产生较大心理负荷的主要原因。加之,田径成绩在短期内提高的并不明显,学生缺乏运动的成就感,这样就更加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厌倦程度。
(二)传统教学方式因素
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习式”教掌依然屡见不鲜。这种教学的两大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一是,代代相传、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二是,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传统田径教学也存在着较为牢固的这样一个观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教学过程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学生仅仅是课堂中的服从者,处于“牵线木偶”的尴尬境地。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心理负荷处于一个合理的范畴。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存在一定的歧视心理。缺乏对体育运动价值和技术理论的认知,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淡薄,在思想上对田径运动存在较大偏见。加之其他课程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
二、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心理负荷的解决途径
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
不可否认,现阶段如果仍沿袭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有些不合时宜。这样做既没有考虑到不同时代学生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也忽略了教师教学意识和思维的延展性。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1.设定合理的教学容量
田径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于教学容量的心理负荷预期。过大的教学容量不仅容易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会由此衍生不良后果。例如,学生的逃避心理和厌烦情绪。这对接下来的连贯性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定合理的阶段性教学容量,使师生在课堂互动中较为轻松的完成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提升双方的心理满足程度,对减轻学生的负面心理负荷具有积极地作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
田径教学之所以难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思维惯性。认为由径项目缺乏趣味性和刺激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准备活动阶段,设计趣味性较高的游戏内容,无疑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分解动作的练习也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渐进的开展。同时组织集体性和竞争性较强的巩固性练习,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而且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放松练习时,教师使用幽默的语言或通过学生自评性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往往在田径教学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伊始,可以通过暗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通过“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或“我们就学几个常见的动作”等等来降低学生的心理负荷。在练习中,多鼓励、赞赏学生,用形体语或口头语言明确地让学生了解到他(她)的进步和优点。设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顺利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巩固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举例、分析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互动
田径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也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师和学生在这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共轭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无法完成这一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表现的非常突出。
(一)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教学的管理者。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首先,是教师权威形象的树立。权威形象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权威,也是课堂纪律与组织的权威。其次,是教师仲裁形象的建立。在应对各种课堂问题时,仲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至关重要。最后,教师掌控和管理地位的建立。在田径课堂中,错误的动作练习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掌控学生的地位必不可少。
(二)教与学的多层次互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脑力与体为相结合的过程,田径教学的过程更是两者默契配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学之初或在闲暇时间,教师应该尝试师生之间的语言和行为互动。首先要告诉学生田径学习对其他科目的辅助性作用,暗示这个课堂是一个勇敢和智慧者的实验室,如果顺利的完成各项练习,对学生本人来说将意味着他们能做到体力与脑力的完美结合。在平时,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孤独心理,也是调整学生心理负荷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设备与环境的改良
在环境、场地器材的布置和使用上强调科学性。环境、体育器材的使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微妙,因此,在布置场地器材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加大或减轻了学生心理负荷。首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改善运动条件,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安全感。其次,合理利用环境和器材,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一、影响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心理负荷的因素
(一)田径运动本身因素
古希腊的山岩上曾刻着:“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这样的格言。可见,田径运动不仅是其他各类运动的基础,也是良好身体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项目。要求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是在较长时间内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往往都具有强度大、持续性强等特点。这正是导致大部分中学生对田径运动望而却步,产生较大心理负荷的主要原因。加之,田径成绩在短期内提高的并不明显,学生缺乏运动的成就感,这样就更加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厌倦程度。
(二)传统教学方式因素
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习式”教掌依然屡见不鲜。这种教学的两大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一是,代代相传、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二是,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传统田径教学也存在着较为牢固的这样一个观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教学过程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学生仅仅是课堂中的服从者,处于“牵线木偶”的尴尬境地。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心理负荷处于一个合理的范畴。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存在一定的歧视心理。缺乏对体育运动价值和技术理论的认知,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淡薄,在思想上对田径运动存在较大偏见。加之其他课程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
二、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心理负荷的解决途径
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
不可否认,现阶段如果仍沿袭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有些不合时宜。这样做既没有考虑到不同时代学生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也忽略了教师教学意识和思维的延展性。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1.设定合理的教学容量
田径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于教学容量的心理负荷预期。过大的教学容量不仅容易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会由此衍生不良后果。例如,学生的逃避心理和厌烦情绪。这对接下来的连贯性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定合理的阶段性教学容量,使师生在课堂互动中较为轻松的完成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提升双方的心理满足程度,对减轻学生的负面心理负荷具有积极地作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
田径教学之所以难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思维惯性。认为由径项目缺乏趣味性和刺激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准备活动阶段,设计趣味性较高的游戏内容,无疑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分解动作的练习也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渐进的开展。同时组织集体性和竞争性较强的巩固性练习,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而且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放松练习时,教师使用幽默的语言或通过学生自评性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往往在田径教学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伊始,可以通过暗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通过“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或“我们就学几个常见的动作”等等来降低学生的心理负荷。在练习中,多鼓励、赞赏学生,用形体语或口头语言明确地让学生了解到他(她)的进步和优点。设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顺利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巩固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举例、分析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互动
田径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也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师和学生在这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共轭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无法完成这一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表现的非常突出。
(一)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教学的管理者。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首先,是教师权威形象的树立。权威形象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权威,也是课堂纪律与组织的权威。其次,是教师仲裁形象的建立。在应对各种课堂问题时,仲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至关重要。最后,教师掌控和管理地位的建立。在田径课堂中,错误的动作练习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掌控学生的地位必不可少。
(二)教与学的多层次互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脑力与体为相结合的过程,田径教学的过程更是两者默契配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学之初或在闲暇时间,教师应该尝试师生之间的语言和行为互动。首先要告诉学生田径学习对其他科目的辅助性作用,暗示这个课堂是一个勇敢和智慧者的实验室,如果顺利的完成各项练习,对学生本人来说将意味着他们能做到体力与脑力的完美结合。在平时,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孤独心理,也是调整学生心理负荷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设备与环境的改良
在环境、场地器材的布置和使用上强调科学性。环境、体育器材的使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微妙,因此,在布置场地器材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加大或减轻了学生心理负荷。首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改善运动条件,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安全感。其次,合理利用环境和器材,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