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体育个性的“两重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演绎和社会的进步,合作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其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把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和良好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刚。在这种环境之下,研究和探索存合作中学习、在愉悦中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的定义为: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里,我们把合作学习初步定义为:合作学习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其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平等和诚信的合作。
  1.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合作学习方式,但流于形式的较多,真正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却很少。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对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在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因此,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你好,合作愉快!”打招呼互相问候,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合作的氛围。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1.2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由于中国“独生子女”多的特殊国情,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增强合作体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这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2 合作学习过程应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过程
  2.1 学习中发展个性的必要性。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到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成功——失败——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满足——克服——新的需求”,真正地领悟和体验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这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 创造教学环境,在愉悦中发展学生个性。众所周知,体育本是一门体能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进行主动积极、热情参与、生龙活虎的学习。然而,我们现在的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管得过死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再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体育教师只是按照传统观念,一招一式地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开心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人的主体性首先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2.3 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要灵活地处理教材,选择能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一般都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料,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更多地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我们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
其他文献
教学中,教与学不是一种远距离的我和他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近距离的我和你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尊重人的教育心想,是一种走进心灵的境界,是一种精神与生命的交流。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对话呢?下面,笔者结合《青松》一课的教学谈一点看法。  1 体验文本,字字句句读出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在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实现与作者的精神对话,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言语学习与积累。
期刊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就要做创新型的老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和改革教育方法,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尝试。  1 教学中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学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民主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邀游,尽情欣赏语文的美,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1 师生关系的和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期刊
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关注作业问题的实质,绝不是对学习时间长短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学习实效研究的新视角。传统的作业,脱离了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作业效率极低。调查发现,占85%的学生表示对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不满。近几年来,我们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出了改进学生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评价的具体策略。 
期刊
1 创设情境,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通过以旧引新、设置悬念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离、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本课的教学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然而,如何将合作学习更好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自己浅拙的看法。  1 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全员参与   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搭建了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往往失衡,优等生往往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主体”位置,他们占据了小组活动的主动权,担了主要责任。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处于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教师们不愿在作文教学上下工夫,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是应付完成:老师临时想一个题目,上课一布置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就只有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凭空杜撰了。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故事、写假话,或者从《小学生作文选》上抄一篇上
期刊
教学过程中细节的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用宽广的胸怀、缜密的心思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这样才会在课堂生成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才能“点石成金”,让浅陋变得深刻,失败转为成功,平凡变成伟大。纵观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许多细节熠熠生辉,成就了完美的课堂。  1 细节折射关爱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似微不足道,然而都折射出人文关怀,所反映的教育意义和所带来的教育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一次
期刊
情境化作文教学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的特点,它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增强学生作文的感受与体验,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表达、学会作文,不失为一条有效的作文途径。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益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创设作文的情境呢?  1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摄取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作文是
期刊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页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有精力与兴趣对所学知识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