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提高市场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 出口创汇,激励科技创新,带动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资金不足和融资渠道不畅构成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江苏省为例,讨论研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融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江苏
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 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以江苏省为例,截止2009年末,全省共有企业单位60817家,其中中小企业有60401家,占99.32%。06至09年,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单位数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99%以上,并保持小幅稳定增长。仅从数量上看,中小企业具有分布广,比重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稳步上升。
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资产,三项指标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2009年,全省企业单位利润为4099.6亿元,中小企业利润为2896亿元,占70.64%,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所占比重分别为68.53%和68.85%。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
3. 中小企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金指标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缴纳税金1839.7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68.26%,构成了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江苏今后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4. 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之一。从外资引进的角度来看,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出口创汇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配件等方式实现间接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外贸部门直接出口产品。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更能发挥其灵活特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赚取外汇。从出口交货值的指标可以看出,06至07年,中小企业出口稳定,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8.26%和56.8%。2008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全省出口总额未增反减,中小企业出口额也由2008年的8305.8亿元降至7362亿元,但所占比重仍稳定维持在50%左右(见图1)。
(二)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各国都把就业当作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其原因在于,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有序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就业人数的绝对额上来看,2009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814.1万人,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9.36%;二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企业已经很难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就可以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与此同时,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冒风险,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
3. 中小企业是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加快走农村工业化道路,这个繁重、艰巨任务的解决还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二是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可见,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
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一)中小企业总体融资结构特点分析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资金不足和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却始终阻碍着其发展。中小企业所作贡献与其所获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
截止2009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8.769万亿元;我国沪深股市总市值24.394万亿元;近18年来,境内資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2.5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2.9万亿元。证券市场累计只为企业融资提供了5.4万亿。截至2009年底,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达40万亿,而中小板及创业板累计只为中小企业提供了781亿元。
截止2010年2月,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0家。中小板及创业板挂牌企业仅423家,截止2008年,全国银行贷款仅有5%提供给中小企业,2009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流向中小企业的仅占8.5%。,截至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12%左右,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中长期需求;二是银行的贷款担保手续繁琐、周期长,借贷成本相对较高;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担保抵押能力有限,各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且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
尤其要关注的是,在间接融资中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各种“歧视”。2004年以前,中小企业贷款占国有银行贷款总额比重极低,2006年开始虽有增长,但仍只占很小比重(见表1)。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唯经济成份论”,造成了“体制性歧视”。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成分相当复杂,这与我国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形成了较大反差,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扶持政策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形不成“规模经济”的问题。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银行金融服务滞后,造成“服务性歧视”。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少、贷款频率高、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加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得不到贷款,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咨询、财务顾问等业务更得不到大力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造成“内生性歧视”。
2.中小企业缺乏直接融资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长期以来, 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制和融资服务,中小企业向金融中介机构融资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 难以通过股权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直接融资。适合中小企业要求的其他直接融资方式, 如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创业版市场、场外交易及各种产权市场等尚未建立或发育不良, 中小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风险投资方面,由于体系不健全,风投资金没有畅通的退出机制,投资者风险与收益也很难预测,导致国内外有大量风险投资不敢进入市场。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中小企业并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因而, 在直接融资处处受制的情况下,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较高。
从2000年-2006年,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有逐步上升趋势,并且一直保持在90%以上,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都较高的地区,其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比例极低,仅在5%左右波动,这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其次,企业的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与股票上市融资的结构也很不协调,债券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见表2)。
3.中小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别明显
在区域间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条件下, 江苏区域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平衡, 2006年末苏北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仅相当于苏南的1/7, 苏州、无锡两市全年净投放现金占全省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的 96.5%。苏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十分有限, 又过于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 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资金严重不足。对于中小企业融资, 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信贷, 经济社会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要比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容易得多。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一)直接融资体系
发展证券市场,完善二板市场。我国应当充分重视债券市场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资信评估体系,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向债券市场,同时适当放宽债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在上市条件和上市程序等方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并适当降低二板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
组建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对于那些有巨大潜力的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应当建立以风险资本退出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风险资本市场,建立包括主板、创业板、场外交易体系和原始的股权市场四个层面在内的资本市场体系,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开放民间融资市场。初创阶段,小企业融资财务战略可以选择股权融资,通过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调动和引导一切积极的金融因素,以法律形式将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进行有机的衔接,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本,以支撑小企业的设立,为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一个资金台。
(二)间接融资体系
筹建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而且,中小企业在与中小银行的长期合作中形成的自我监督比来自外界的监督更有效持久。另外,内生于中小经济的中小商业银行不受预算的约束。因此,建立孕育于中小经济的横向信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推动租赁业的发展。融资租赁具有按揭的特点,可以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满足其资产融资的需要。在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困难的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探索促进融资租赁以及担保的有关办法。同时,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创设的各种设备租赁公司。
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例如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时,银行可考虑采用英美银行“透支账户”管理方式。同时银行可在市场信息、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和帮助其成長。
创新金融工具。银行需要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来为中小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不需要垫付资金,还可以收取承兑费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对中小企业开办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业务,并为中小企业的票据办理贴现、再贴现提供便利,使中小企业能迅速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短期资金。参考文献:[1]韩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调查[J].中国金融,2012,(7).[2]章家清,沈才胜.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基于江苏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J].特区经济,2008,(3).[3]叶倩,冯丹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10).
注:项目基金:苏州大学2012年度莙政基金
指导老师:周中胜教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江苏
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 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以江苏省为例,截止2009年末,全省共有企业单位60817家,其中中小企业有60401家,占99.32%。06至09年,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单位数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99%以上,并保持小幅稳定增长。仅从数量上看,中小企业具有分布广,比重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稳步上升。
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资产,三项指标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2009年,全省企业单位利润为4099.6亿元,中小企业利润为2896亿元,占70.64%,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所占比重分别为68.53%和68.85%。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
3. 中小企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金指标显示,2009年,中小企业缴纳税金1839.7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68.26%,构成了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江苏今后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4. 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之一。从外资引进的角度来看,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出口创汇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配件等方式实现间接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外贸部门直接出口产品。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更能发挥其灵活特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赚取外汇。从出口交货值的指标可以看出,06至07年,中小企业出口稳定,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8.26%和56.8%。2008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全省出口总额未增反减,中小企业出口额也由2008年的8305.8亿元降至7362亿元,但所占比重仍稳定维持在50%左右(见图1)。
(二)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各国都把就业当作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其原因在于,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有序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就业人数的绝对额上来看,2009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814.1万人,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9.36%;二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企业已经很难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就可以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与此同时,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冒风险,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
3. 中小企业是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加快走农村工业化道路,这个繁重、艰巨任务的解决还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二是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可见,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
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
(一)中小企业总体融资结构特点分析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资金不足和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却始终阻碍着其发展。中小企业所作贡献与其所获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
截止2009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8.769万亿元;我国沪深股市总市值24.394万亿元;近18年来,境内資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2.5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2.9万亿元。证券市场累计只为企业融资提供了5.4万亿。截至2009年底,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达40万亿,而中小板及创业板累计只为中小企业提供了781亿元。
截止2010年2月,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0家。中小板及创业板挂牌企业仅423家,截止2008年,全国银行贷款仅有5%提供给中小企业,2009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流向中小企业的仅占8.5%。,截至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12%左右,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中长期需求;二是银行的贷款担保手续繁琐、周期长,借贷成本相对较高;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担保抵押能力有限,各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且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30%,专用设备为10%。
尤其要关注的是,在间接融资中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各种“歧视”。2004年以前,中小企业贷款占国有银行贷款总额比重极低,2006年开始虽有增长,但仍只占很小比重(见表1)。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唯经济成份论”,造成了“体制性歧视”。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成分相当复杂,这与我国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形成了较大反差,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扶持政策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形不成“规模经济”的问题。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银行金融服务滞后,造成“服务性歧视”。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少、贷款频率高、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加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得不到贷款,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咨询、财务顾问等业务更得不到大力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造成“内生性歧视”。
2.中小企业缺乏直接融资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长期以来, 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制和融资服务,中小企业向金融中介机构融资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 难以通过股权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直接融资。适合中小企业要求的其他直接融资方式, 如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创业版市场、场外交易及各种产权市场等尚未建立或发育不良, 中小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风险投资方面,由于体系不健全,风投资金没有畅通的退出机制,投资者风险与收益也很难预测,导致国内外有大量风险投资不敢进入市场。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中小企业并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因而, 在直接融资处处受制的情况下,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较高。
从2000年-2006年,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有逐步上升趋势,并且一直保持在90%以上,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都较高的地区,其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比例极低,仅在5%左右波动,这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其次,企业的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与股票上市融资的结构也很不协调,债券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见表2)。
3.中小企业融资的区域差别明显
在区域间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的条件下, 江苏区域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平衡, 2006年末苏北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仅相当于苏南的1/7, 苏州、无锡两市全年净投放现金占全省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的 96.5%。苏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十分有限, 又过于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 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资金严重不足。对于中小企业融资, 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信贷, 经济社会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要比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容易得多。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一)直接融资体系
发展证券市场,完善二板市场。我国应当充分重视债券市场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资信评估体系,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向债券市场,同时适当放宽债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在上市条件和上市程序等方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并适当降低二板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
组建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对于那些有巨大潜力的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应当建立以风险资本退出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风险资本市场,建立包括主板、创业板、场外交易体系和原始的股权市场四个层面在内的资本市场体系,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开放民间融资市场。初创阶段,小企业融资财务战略可以选择股权融资,通过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调动和引导一切积极的金融因素,以法律形式将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进行有机的衔接,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本,以支撑小企业的设立,为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一个资金台。
(二)间接融资体系
筹建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而且,中小企业在与中小银行的长期合作中形成的自我监督比来自外界的监督更有效持久。另外,内生于中小经济的中小商业银行不受预算的约束。因此,建立孕育于中小经济的横向信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推动租赁业的发展。融资租赁具有按揭的特点,可以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满足其资产融资的需要。在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困难的条件下,通过深入研究,探索促进融资租赁以及担保的有关办法。同时,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创设的各种设备租赁公司。
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例如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时,银行可考虑采用英美银行“透支账户”管理方式。同时银行可在市场信息、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和帮助其成長。
创新金融工具。银行需要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来为中小企业服务。对中小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不需要垫付资金,还可以收取承兑费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对中小企业开办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业务,并为中小企业的票据办理贴现、再贴现提供便利,使中小企业能迅速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短期资金。参考文献:[1]韩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调查[J].中国金融,2012,(7).[2]章家清,沈才胜.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基于江苏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J].特区经济,2008,(3).[3]叶倩,冯丹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10).
注:项目基金:苏州大学2012年度莙政基金
指导老师:周中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