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了解湘西州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现状,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我近期组成调查小组,分别对龙山、永顺、保靖、凤凰和吉首等五县市保险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保险市场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湘西州县域保险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1年末,全州共有保险机构14家(其中,财险8家,寿险6家),39个县级子公司,59个机构网点(新增网点20个),从业人员2765人;保险深度2.9%,保险密度374元/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3.4%;人身险保险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9.9%。保险总赔款支出1.5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0.97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0.55亿元。
二、县域保险市场运行特点
(一) 主打险种持续增长
2011年,全州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0.3%;农险保费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46.7%,责任险保费收入0.18亿元,同比增长131%;寿险新单期交保费实现1.39亿元,同比增长4.27%,续期保费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2.4%。
(二)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
基层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共200余个,保险产品覆盖各行各业,尤其是近年来走俏市场的分红型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供给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如,永顺县7家保险机构各种保险品种达50多项,其中财产类20余项,人身类30余项。2011年全州共兑现各项赔款1.51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分别赔付0.52亿元和0.39亿元,占产、寿险赔款的53%和71%。
(三)服务手段日益创新
人保、平安、大地、安邦分别推出了电话车辆业务,私家车主享受到较大的保费折扣和快捷的保险服务,保费收入已突破2400万元。在理赔服务上,产险公司普遍加快了5000元以下的车险赔付速度和力度。太平洋财险正式启动了“移动视频查勘”,实现事故现场远程和省公司后台连线定损,小额案件现场核定赔款金额,大大提高了理赔时效。泰康人寿推出了“健宝通”服务,被保险人因病住院,在出院时即可获得保险赔款,此项业务已在龙山、永顺人民医院签约试点,目前正在推广。吉首地区推行零等待、零申请的即时赔付业务。为协助吉首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管理,有效预防假骗赔案的发生,保险协会正式启动吉首市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车辆交通事故理赔进入“双快”程序,所有赔付案件现场处理24小时内赔款到位。
(四)代理保险快速发展
由于银行具有信用状况好、客户资源广、营业场所多、服务功能全等禀赋优势,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其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2011年全州金融机构代理保费收入4.09亿元,占保险收入总额的38.93%。
(五)行业自律不断增强
一是制订了《湘西州保险行业反洗钱自律公约》,就反洗钱的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识别与报告、客户身份资料与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二是实施财产险自律公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如,将湘西州新车保险服务中心更名为“湘西州保险行业协会会员公司服务中心”,并在州民政局顺利实现注册登记,从而保证了新车服务中心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为各财险会员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承保效益。
三、县域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县域保险市场发育程度低。2011年,全州保费收入仅占全省的1%,在全省14个地市中保费收入倒数第二,同比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倒数第一。与全州人口占全省4%,贷款规模占全省的2%的比重极不相称。纠其原因,除了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外,最主要是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民营企业保险意识不强。湘西州矿产品加工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70%。矿产品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保源,但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矿产品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增长乏力,企业财产保源萎缩,民营企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二是客户对保险公司信任度不高。如,对保险公司或业务人员承诺的条件持疑惑态度;对事故索赔持恐惧或怀疑心理等。
(二)县域保险市场无序竞争。全州现有14家保险公司,整个行业存在供过于求的态势,与全州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某些保险公司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造成县域保险市场混乱。一是人才竞争混乱。各机构为了发展业务,对于有一定能力和关系的业务经理、优秀代理人员等资源纷纷采取高薪、高位等方式强挖硬拉;对于在业务方面成绩好的营销人员采取放任自流态度,即使有违规行为,也听之任之。二是业务竞争加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县级保险机构业务重点主要集中在风险小、盈利高的企财险、家财险和市场较大的机动车险等业务,竞争十分激烈,保险公司存在随意降低费率、滥施费率回扣等不正当手段争抢客户,甚至存在骗保拉保等现象。三是违规操作情况突出。为了争抢大客户和集团客户,有的保险机构或业务人员,以支付高额手续费为诱饵,变相进行商业贿珞,且存在垄断经营和权利寻租,破坏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准则。这些不理性的竞争行为不仅增大了保险费用,而且助长了社会上得不正之风,影响了保险业的声誉,在公众心目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印象,不利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险市场机制不健全。一是保险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准入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门槛低,把关不严,导致县域保险市场供过于求。二是定价机制不科学,价格管理不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保险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执行中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变相提高费率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机制未理顺,信息不对称。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品种大多是固定格式的保险条款,专业术语多,而社会公众对保险知识普遍欠缺,对保险条款很难细究。有的保险公司或业务人员在销售保险品种时过多夸大某险种的好处,使客户对保险品种的认识产生误区;有的对保险免责条款没有如实告知,误导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造成客户与保险公司理赔纠纷时有发生。 (四)政策性保险发展滞后。湘西州的农业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承载的风险大,目前的保险险种仍然局限于水稻、油菜种植和能繁母猪保险等有限的险种上,无论是保险的区域和险种设计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查显示,政策性保险仅占全州保费收入的4.3%。
(五)保险市场监管不到位。一是机构、人员及业务准入审核把关难。由于保监会最下一级机构在省会城市,对县域保险机构、人员及业务准入审核把关难以到位。二是人员流动频繁。随着机构的增加,对人员需求量增大,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手中掌握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成为各保险机构争夺的人才重点,在高薪、高位的诱惑下,不少高管人员变动频繁,影响保险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代理及营销人员招聘工作简单。一般在几个月内就能够获得正式上岗的保险代理人资格,导致代理人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良莠不齐,而且经营中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四是对代理人员管理欠严格。代理人员可以直接从客户手中收取保费,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公司即可,给代理人员提供了挪用保费的可乘之机。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县域保险业的引导。各保险公司要在细分市场上下工夫,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当前要重点挖掘教育保险渠道、加大消防保险营销、拓展矿业保险,尤其是以矿产品出口为主的海洋货物运输保险业务。
(二)加大政策性保险推广力度。一是各级财政通过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扶持,以输血的方式拓宽农业保险的业务覆盖范围。从水稻、油菜和能繁母猪这三个险种,向农作物,园艺、种植园、森林保险发展;向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财产(包括房屋、机器、设备)保险发展。二是建立风险再补偿机制。设立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基金,用于补贴保险公司的超额赔偿,增强县域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大对县域保险公司的支持力度,可以从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激励,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三)健全和完善保险监管体系。一是完善监管制度规范保险市场行为。二是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针对金融混业经营情况,建议在县域建立由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保监部门共同参与的混业经营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县域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险代理人诚信记录信息库,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大对保险从业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对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代理人,要坚决辞退,并记录在案,限制其继续从事保险代理业务。
(四)加大对县域保险的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载体,介绍保险基本知识,宣传正面典型案例,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认同度。二是严格把握保险产品宣传的正确导向,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解释,加深人们对保险产品的理解,扩大客户群体,储备客户资源。
课题组组长:魏怡
课题组成员:刘传清、陈 莉 、龙淑芝
执 笔:刘传清、陈 莉
一、县域保险市场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湘西州县域保险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1年末,全州共有保险机构14家(其中,财险8家,寿险6家),39个县级子公司,59个机构网点(新增网点20个),从业人员2765人;保险深度2.9%,保险密度374元/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3.4%;人身险保险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9.9%。保险总赔款支出1.5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0.97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0.55亿元。
二、县域保险市场运行特点
(一) 主打险种持续增长
2011年,全州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0.3%;农险保费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46.7%,责任险保费收入0.18亿元,同比增长131%;寿险新单期交保费实现1.39亿元,同比增长4.27%,续期保费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2.4%。
(二)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
基层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共200余个,保险产品覆盖各行各业,尤其是近年来走俏市场的分红型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供给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如,永顺县7家保险机构各种保险品种达50多项,其中财产类20余项,人身类30余项。2011年全州共兑现各项赔款1.51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分别赔付0.52亿元和0.39亿元,占产、寿险赔款的53%和71%。
(三)服务手段日益创新
人保、平安、大地、安邦分别推出了电话车辆业务,私家车主享受到较大的保费折扣和快捷的保险服务,保费收入已突破2400万元。在理赔服务上,产险公司普遍加快了5000元以下的车险赔付速度和力度。太平洋财险正式启动了“移动视频查勘”,实现事故现场远程和省公司后台连线定损,小额案件现场核定赔款金额,大大提高了理赔时效。泰康人寿推出了“健宝通”服务,被保险人因病住院,在出院时即可获得保险赔款,此项业务已在龙山、永顺人民医院签约试点,目前正在推广。吉首地区推行零等待、零申请的即时赔付业务。为协助吉首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管理,有效预防假骗赔案的发生,保险协会正式启动吉首市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车辆交通事故理赔进入“双快”程序,所有赔付案件现场处理24小时内赔款到位。
(四)代理保险快速发展
由于银行具有信用状况好、客户资源广、营业场所多、服务功能全等禀赋优势,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其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2011年全州金融机构代理保费收入4.09亿元,占保险收入总额的38.93%。
(五)行业自律不断增强
一是制订了《湘西州保险行业反洗钱自律公约》,就反洗钱的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识别与报告、客户身份资料与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二是实施财产险自律公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如,将湘西州新车保险服务中心更名为“湘西州保险行业协会会员公司服务中心”,并在州民政局顺利实现注册登记,从而保证了新车服务中心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为各财险会员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承保效益。
三、县域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县域保险市场发育程度低。2011年,全州保费收入仅占全省的1%,在全省14个地市中保费收入倒数第二,同比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倒数第一。与全州人口占全省4%,贷款规模占全省的2%的比重极不相称。纠其原因,除了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外,最主要是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民营企业保险意识不强。湘西州矿产品加工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70%。矿产品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保源,但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矿产品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增长乏力,企业财产保源萎缩,民营企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二是客户对保险公司信任度不高。如,对保险公司或业务人员承诺的条件持疑惑态度;对事故索赔持恐惧或怀疑心理等。
(二)县域保险市场无序竞争。全州现有14家保险公司,整个行业存在供过于求的态势,与全州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某些保险公司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造成县域保险市场混乱。一是人才竞争混乱。各机构为了发展业务,对于有一定能力和关系的业务经理、优秀代理人员等资源纷纷采取高薪、高位等方式强挖硬拉;对于在业务方面成绩好的营销人员采取放任自流态度,即使有违规行为,也听之任之。二是业务竞争加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县级保险机构业务重点主要集中在风险小、盈利高的企财险、家财险和市场较大的机动车险等业务,竞争十分激烈,保险公司存在随意降低费率、滥施费率回扣等不正当手段争抢客户,甚至存在骗保拉保等现象。三是违规操作情况突出。为了争抢大客户和集团客户,有的保险机构或业务人员,以支付高额手续费为诱饵,变相进行商业贿珞,且存在垄断经营和权利寻租,破坏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准则。这些不理性的竞争行为不仅增大了保险费用,而且助长了社会上得不正之风,影响了保险业的声誉,在公众心目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印象,不利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险市场机制不健全。一是保险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准入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门槛低,把关不严,导致县域保险市场供过于求。二是定价机制不科学,价格管理不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保险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执行中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变相提高费率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机制未理顺,信息不对称。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品种大多是固定格式的保险条款,专业术语多,而社会公众对保险知识普遍欠缺,对保险条款很难细究。有的保险公司或业务人员在销售保险品种时过多夸大某险种的好处,使客户对保险品种的认识产生误区;有的对保险免责条款没有如实告知,误导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造成客户与保险公司理赔纠纷时有发生。 (四)政策性保险发展滞后。湘西州的农业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承载的风险大,目前的保险险种仍然局限于水稻、油菜种植和能繁母猪保险等有限的险种上,无论是保险的区域和险种设计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查显示,政策性保险仅占全州保费收入的4.3%。
(五)保险市场监管不到位。一是机构、人员及业务准入审核把关难。由于保监会最下一级机构在省会城市,对县域保险机构、人员及业务准入审核把关难以到位。二是人员流动频繁。随着机构的增加,对人员需求量增大,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手中掌握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成为各保险机构争夺的人才重点,在高薪、高位的诱惑下,不少高管人员变动频繁,影响保险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代理及营销人员招聘工作简单。一般在几个月内就能够获得正式上岗的保险代理人资格,导致代理人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良莠不齐,而且经营中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四是对代理人员管理欠严格。代理人员可以直接从客户手中收取保费,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缴公司即可,给代理人员提供了挪用保费的可乘之机。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县域保险业的引导。各保险公司要在细分市场上下工夫,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当前要重点挖掘教育保险渠道、加大消防保险营销、拓展矿业保险,尤其是以矿产品出口为主的海洋货物运输保险业务。
(二)加大政策性保险推广力度。一是各级财政通过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扶持,以输血的方式拓宽农业保险的业务覆盖范围。从水稻、油菜和能繁母猪这三个险种,向农作物,园艺、种植园、森林保险发展;向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财产(包括房屋、机器、设备)保险发展。二是建立风险再补偿机制。设立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基金,用于补贴保险公司的超额赔偿,增强县域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大对县域保险公司的支持力度,可以从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激励,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三)健全和完善保险监管体系。一是完善监管制度规范保险市场行为。二是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针对金融混业经营情况,建议在县域建立由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保监部门共同参与的混业经营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县域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险代理人诚信记录信息库,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大对保险从业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对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代理人,要坚决辞退,并记录在案,限制其继续从事保险代理业务。
(四)加大对县域保险的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载体,介绍保险基本知识,宣传正面典型案例,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认同度。二是严格把握保险产品宣传的正确导向,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解释,加深人们对保险产品的理解,扩大客户群体,储备客户资源。
课题组组长:魏怡
课题组成员:刘传清、陈 莉 、龙淑芝
执 笔:刘传清、陈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