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若无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接着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引导因素;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33-01
心理引导因素是高校思政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有助于完善学生心理结构,随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然后给予一些正确的引导。同时,高校也要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其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然后构建一个具备时代性和代表性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一、心理引導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按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有效的心理引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同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友好的氛围,使其放下心理防线,主动将自己的矛盾告诉教师。由于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构建良好的沟通环境,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服务。
2.改变了传统且落后的思政教育,着重突显出了教育的艺术性。
思政教育中最为主要的还是表述的方式,应该具备一个鲜明的特点,然后在哲理和政治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启发。如若是从心理的角度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在语言的应用中,都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变化考虑在内,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然后利用平等的方式同他们进行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1.开展一些具备心理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与珍惜生活的情感。
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广播和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去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真正的意识到素质教育才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高校也应该将这些心理因素引入到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例如,某高校就举办了“道德教育,你我同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要关注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自我的整体认知,这样才能提高心理自助和互助的能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这项主题活动中,还分为两个不同的内容,一方面是博览会,让学生通过团体合作、演讲等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种互动性极强的环境中,感受到爱与温柔。另一方面,通过沙盘体验、书写贺卡、志愿服务等体验模式,测试学生基本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创新能力,让思政教育不会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真正的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提高评估答案的准确性。
从知识评价的角度而言,如若仍旧是采用过去单一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会限制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例如,问卷调查法,只是对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无法充分掌握到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所以也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思政教育的结果如何。思政教育中有许多种评估方式,如实验法、心理测试等,这时候就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心理评估方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并且按照评估的原则和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且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过去最常应用到的是心理健康综合评估法,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此的看法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权重法”,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综合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社交和成绩等方面出发,掌握一些基础的信息,结合这些内容去进行适当性的评估。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适当性的干预,削弱他们对于问题的抵触心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尽量采用合理的语言去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心中的警戒线,确保最终答案的准确性。
3.加强对教师的队伍的培训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所服务。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完善思政教育,加强心理上的引导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理论知识。第二,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增强教师的服务和竞争意识。第三,一方面鼓励心理教师进行长期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心理引导技能。加强同其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吸取经验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最合适的心理引导体系,更好的为学生所服务。某高校为了加强本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为教师准备了思政教育培训课程,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将心理引导因素包含在内,为教师的实践研修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在暑假的研修中,教师同另一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团队一起交流,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培训以后,教师们都收获到了许多同心理引导相关的知识,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引导的重要性,要适当性的扩宽思政的教育思路,采用灵活且多样化的心理引导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各种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董俊,谢勇.浅析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33.
[2]张超越.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探究[J].智库时代,2018,160(44):19-20.
[3]金晶.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73-73.
作者简介:王金晶,女(1989.7-),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心理引导因素;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33-01
心理引导因素是高校思政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有助于完善学生心理结构,随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然后给予一些正确的引导。同时,高校也要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其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然后构建一个具备时代性和代表性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一、心理引導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按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有效的心理引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同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友好的氛围,使其放下心理防线,主动将自己的矛盾告诉教师。由于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构建良好的沟通环境,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服务。
2.改变了传统且落后的思政教育,着重突显出了教育的艺术性。
思政教育中最为主要的还是表述的方式,应该具备一个鲜明的特点,然后在哲理和政治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启发。如若是从心理的角度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在语言的应用中,都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变化考虑在内,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然后利用平等的方式同他们进行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1.开展一些具备心理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与珍惜生活的情感。
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广播和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去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真正的意识到素质教育才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高校也应该将这些心理因素引入到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例如,某高校就举办了“道德教育,你我同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要关注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自我的整体认知,这样才能提高心理自助和互助的能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这项主题活动中,还分为两个不同的内容,一方面是博览会,让学生通过团体合作、演讲等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种互动性极强的环境中,感受到爱与温柔。另一方面,通过沙盘体验、书写贺卡、志愿服务等体验模式,测试学生基本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创新能力,让思政教育不会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真正的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提高评估答案的准确性。
从知识评价的角度而言,如若仍旧是采用过去单一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会限制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例如,问卷调查法,只是对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无法充分掌握到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所以也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思政教育的结果如何。思政教育中有许多种评估方式,如实验法、心理测试等,这时候就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心理评估方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并且按照评估的原则和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且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过去最常应用到的是心理健康综合评估法,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此的看法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权重法”,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综合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社交和成绩等方面出发,掌握一些基础的信息,结合这些内容去进行适当性的评估。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适当性的干预,削弱他们对于问题的抵触心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尽量采用合理的语言去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心中的警戒线,确保最终答案的准确性。
3.加强对教师的队伍的培训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所服务。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完善思政教育,加强心理上的引导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理论知识。第二,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增强教师的服务和竞争意识。第三,一方面鼓励心理教师进行长期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心理引导技能。加强同其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吸取经验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最合适的心理引导体系,更好的为学生所服务。某高校为了加强本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为教师准备了思政教育培训课程,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将心理引导因素包含在内,为教师的实践研修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在暑假的研修中,教师同另一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团队一起交流,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培训以后,教师们都收获到了许多同心理引导相关的知识,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引导的重要性,要适当性的扩宽思政的教育思路,采用灵活且多样化的心理引导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各种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董俊,谢勇.浅析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33.
[2]张超越.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探究[J].智库时代,2018,160(44):19-20.
[3]金晶.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73-73.
作者简介:王金晶,女(1989.7-),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