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27日,恩施州“课内比教学”中学美术赛课活动在宣恩县圆满结束。我有幸观摩了8位中学美术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从中感到当前的美术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更加尊重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突出了在文化情境中涵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理念,并由现场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引发了一些感想:
一、尊重学科特点,重视知识技能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让学生掌握,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可喜的是,在赛课中我看到了众多教师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十分关注,不再流于一种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形式外表,而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里有不同的表现。如:在“造型表现”领域《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纸从简单的折叠到复杂的卷曲、最终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直线、弧线造型,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中去体会、去感受纸浮雕的创作技能与方法。教师课堂示范创作方法,使学生直观地学习了技巧与表现方法,整节课没有示范完整的作品,而是引导学生从欣赏到局部示范、探究变化方法等手段,开阔学生思路,为学生的创作铺就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学生从安静听到动手做、从观察记忆到探究思考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教师为了解决民间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这一难点,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西兰卡普”入手,分析总结出搭配特点,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色彩特点和其象征意义,并能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课堂教学朴实无华,实效性很强。
二、以点带面,授人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仅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就不那么容易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远比教会一些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要因人因课而异。如:《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一课中,教师并没有泛泛地讲色彩的有关知识,而是从众多的现代产品中选择一二进行探究,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各种包装盒作为赏析的对象,引导学生学习色彩搭配的有关知识,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同样,在《纸浮雕》一课中,教师从一件普通的彩纸雕塑出发,学习造型语言、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美术知识,让学生学会了浮雕作品设计与欣赏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材料的质感与机理的美,在塑造中形成对比空间的概括能力,掌握折叠、卷曲,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直线、弧线造型,感受浮雕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同样适合于其它材质的雕塑设计领域,基本造型方法与欣赏能力、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审美能力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三、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体现课程多元发展
美术课程最基本的性质是人文性质,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对涵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引导学生在地方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点、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此次赛课中,我看到了教师们全力演绎的精彩的美术课堂。这些教师特别关注对本地民间艺术形式的挖掘与利用。如:《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选用了恩施州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物品“西兰卡普”,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土家族各种风俗民情的同时,再来引入“西兰卡普”色彩搭配的各种特点,把本来比较宽泛、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生活化、简单化,教师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既减少了创作的难度,又提高了创作的效果,同时增添了创作的乐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四、有效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如何做到有效评价,发挥评价的功能,创新评价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教师们在课堂上作出了努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的用语言激励,有的用美术作品激励,为下一步的探究与学习埋下伏笔。课堂上有这样的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你对颜色的描述很准确!”“他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她从不会画到敢画,这就是一种成功,掌声送个这个同学!”……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及时地给予纠正性的评价,如“老师给你个建议”等等。完整的评价环节,有效地评价形式,发展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只要教师能正确、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相信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会更加令人欣喜。
五、彰显人性关怀,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增强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理解和表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人文奥运》一课以设计“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资料来表达奥运精神的内涵,并通过富有个性的图片来表达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在这方面,《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纸浮雕》等课的教学都做了相应的环保意识的渗透,增强了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听课已经过去数日,但至今仍回味无穷。从宣恩回来以后,我经常翻看我的听课记录,好像每节课都在我的回忆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好像每节课都有斟酌和推敲的地方。翻看笔记本中随手记录下的那一行行在听课现场产生的想法,我不禁又陷入沉思:少数教学设计还不够完整;个别教师专业素养欠缺,基本功不够扎实,示范、板书能力较弱;少部分课过于平铺直叙,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对学生而言,怎样的课收获更大?这样的教具、展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用吗?
可以说,这次的宣恩赛课给了我满满的收获,也给了我久久的沉思,更希望它能指引我远远地探索。
一、尊重学科特点,重视知识技能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如何让学生掌握,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可喜的是,在赛课中我看到了众多教师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十分关注,不再流于一种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形式外表,而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里有不同的表现。如:在“造型表现”领域《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纸从简单的折叠到复杂的卷曲、最终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直线、弧线造型,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中去体会、去感受纸浮雕的创作技能与方法。教师课堂示范创作方法,使学生直观地学习了技巧与表现方法,整节课没有示范完整的作品,而是引导学生从欣赏到局部示范、探究变化方法等手段,开阔学生思路,为学生的创作铺就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学生从安静听到动手做、从观察记忆到探究思考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教师为了解决民间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这一难点,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西兰卡普”入手,分析总结出搭配特点,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色彩特点和其象征意义,并能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课堂教学朴实无华,实效性很强。
二、以点带面,授人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仅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就不那么容易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远比教会一些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要因人因课而异。如:《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一课中,教师并没有泛泛地讲色彩的有关知识,而是从众多的现代产品中选择一二进行探究,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各种包装盒作为赏析的对象,引导学生学习色彩搭配的有关知识,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同样,在《纸浮雕》一课中,教师从一件普通的彩纸雕塑出发,学习造型语言、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美术知识,让学生学会了浮雕作品设计与欣赏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材料的质感与机理的美,在塑造中形成对比空间的概括能力,掌握折叠、卷曲,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直线、弧线造型,感受浮雕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同样适合于其它材质的雕塑设计领域,基本造型方法与欣赏能力、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审美能力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三、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体现课程多元发展
美术课程最基本的性质是人文性质,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对涵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引导学生在地方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点、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此次赛课中,我看到了教师们全力演绎的精彩的美术课堂。这些教师特别关注对本地民间艺术形式的挖掘与利用。如:《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选用了恩施州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物品“西兰卡普”,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土家族各种风俗民情的同时,再来引入“西兰卡普”色彩搭配的各种特点,把本来比较宽泛、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生活化、简单化,教师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既减少了创作的难度,又提高了创作的效果,同时增添了创作的乐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四、有效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如何做到有效评价,发挥评价的功能,创新评价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教师们在课堂上作出了努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的用语言激励,有的用美术作品激励,为下一步的探究与学习埋下伏笔。课堂上有这样的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你对颜色的描述很准确!”“他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她从不会画到敢画,这就是一种成功,掌声送个这个同学!”……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及时地给予纠正性的评价,如“老师给你个建议”等等。完整的评价环节,有效地评价形式,发展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只要教师能正确、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相信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会更加令人欣喜。
五、彰显人性关怀,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增强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理解和表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人文奥运》一课以设计“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资料来表达奥运精神的内涵,并通过富有个性的图片来表达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在这方面,《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纸浮雕》等课的教学都做了相应的环保意识的渗透,增强了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听课已经过去数日,但至今仍回味无穷。从宣恩回来以后,我经常翻看我的听课记录,好像每节课都在我的回忆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好像每节课都有斟酌和推敲的地方。翻看笔记本中随手记录下的那一行行在听课现场产生的想法,我不禁又陷入沉思:少数教学设计还不够完整;个别教师专业素养欠缺,基本功不够扎实,示范、板书能力较弱;少部分课过于平铺直叙,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对学生而言,怎样的课收获更大?这样的教具、展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用吗?
可以说,这次的宣恩赛课给了我满满的收获,也给了我久久的沉思,更希望它能指引我远远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