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都的秋》的秋味品读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秋的作品,从古到今不胜枚举,既有写秋天的悲凉基调,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有写秋的雄壮之美,如: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但人们最熟知的除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外,莫过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了。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他没有因秋而伤怀,而是用秋天的颜色、味道给读者展示了别样的秋天景色。这种景色是专属于郁达夫的,是他眼中的秋天之色。
  关键词: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味品读
  从我国的文化长廊里穿过,有许许多多写秋的诗词好文,刘禹锡在《秋词》中这样写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马致远则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前者注重自我的感受,后者注重事物意象的叠加,用一个又一个秋的意象来表达秋的基调。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则是以作者的眼睛去看,用作者的智慧去思考,但是,文章中没有秋的悲凉基调,下面一一分析《故都的秋》中的秋味。
  一、故都秋天的植被与空气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季节,故都的秋天更有它独特的秋味。首先,是秋天植被的状态,江南的秋天草木依然碧绿茂盛,遵循着生命的生长轨迹行走,也有一成不变的味道;而北方的秋天,植被全部换成了属于它们这个季节独有的颜色,它们开始为下一个生命的绽放做准备。因此,树木面临的是落叶纷飞,也给北方的秋天带来唯美的秋景。其次,是北方秋天的气候,江南的秋天是潮湿的,说起江南的秋天是湿漉漉的,而北方的秋天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秋高气爽,因此北方的秋天是清爽的。
  二、故都秋天的槐树、秋蝉
  槐树也是故都秋天的一道风景,每到秋天,槐树那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铺洒在地上,没有任何的味道,踩上去也没有任何的声音,只感到软软的,非常的舒适。在作者的记忆里,还有扫帚扫过的痕迹,扫帚将秋的事物一一扫去,但落在地上的槐树的蕊,却是实实在在的秋的味道。[1]作者为此还略有感伤,“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是作者面对扫过之后的痕迹进行的心理活动,但没有悲伤的基调。
  蝉,在我国的文学意象中也经常被运用,象征一种有志向的人士,也是诗人们借以抒发自己志向的对象。而在郁达夫的笔下,秋蝉就是秋蝉,它是秋天的象征,是每一个北方人司空见惯的事物。鸣蝉微弱的声音给故都的秋增添了别样的声音。对于鸣蝉,作者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噪音的传播者,反而将其声音作为音乐来欣赏,“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无论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可见,作者写秋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
  三、故都的秋雨
  作者对故都的秋雨有一番独有的情感,他说“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北方的秋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像南方的雨总是淅淅沥沥,绵绵不绝。北方的雨如同北方的人,豪爽、干脆,这也是故都的秋天独有的风景特征。并且故都的秋天也是一层一层地推进,有层次地推进着。一次又一次的秋雨让故都的秋天逐渐转冷。就连北方人的话语也有一番趣味,“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对于故都的秋雨,作者能从中发现他的有趣的地方,可见,影响心情的是个人的内心,而非外界的自然环境。
  四、秋天的果实
  北方故都的秋天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季节,也是一个矛盾的季节。故都的秋天独有的是果树,枣子挂满枝头,无论是房角、墙头,还是灶房门口,都会长起一株株的枣树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在作者的这几句描述中,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故都的果树与秋的变化紧密相连,从枣树颜色的变化中,能够得出秋天变化的轨迹,从淡绿微黄到红色,这是枣子的成熟过程,对于秋天而言,也是从盛秋到秋末的时间变换。[2]由一种果树可以联想到柿子、葡萄等,他们的颜色变化组成了故都丰富多彩的秋天。
  五、结语
  《故都的秋》作者以自然的语言将秋天的事物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文章的语言中,他跳出了“言秋必悲”的基调,以明快的语言、愉悦的感情基调写出了故都秋天的槐树、鸣蝉、秋雨以及果树,描绘了一幅色彩丰富的秋实图,也给读者展现了故都之秋的另一种味道。
  参考文献:
  [1]马妍.品读《故都的秋》之秋味[J].名作欣赏,2012(26).
  [2]朱一华.品读《故都的秋》中秋的深味[J].文学教育(上),2011(11).
  (作者简介:王映杰,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秦腔》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该作品还原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农村生活的变化,由于作品的现实意义非常显著,因而被誉为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著作。《秦腔》以陕南村镇为大环境,凸显了乡村人物的迷茫与彷徨。其中,运用了非常多的语言描述,凸显了人物特色和风景描绘。作为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秦腔》中的语言风格集结了地域特征、历史特征、音乐特征。笔者首先阐述了贾平凹《秦腔》的语言音韵美,其次分析了贾平凹
摘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人们称为《激流三部曲》,也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作者通过描写金陵城高公馆的盛衰,展现了旧中国的腐朽和没落,揭示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和在这样环境下一代青年人的不同命运。[1]这部长篇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激流,是因为作品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在近代衰败的故事中,歌颂了知识青年思想的最初觉醒,它就如同一股激流,唤醒了近代人如死水般的思想。  
摘要:鲁迅为了批判科举制度,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形象。本文通过介绍虚实结合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仔细分析孔乙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征和其形象的立体性,揭露科举制度下科考失败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为读者全面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孔乙己 人物形象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考试制度,考中者可以进入仕途,考不中的人,无论学识如何渊博,将一无所有,一文不值。鲁迅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写的一部反映封建家族命运衰败的血泪史,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也有一定的寓意在其中。书中人物的名字既让故事情节完整地发展,又让读者通过人名的解读对封建家族的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是作者爱恨褒贬之前的寄托。  关键词:《红楼梦》 人名寓意 作用研究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线索,讲述了贾府由兴到衰的过程,其中以史、王、薛三大家族为依托,讲述了
摘要:冰心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上有许多著名作品,同时她也是比较出名的女性翻译家,对于翻译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解。在《园丁集》的译文中对她的女性翻译思想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理解她的作品。  关键词:冰心 女性主义 翻译思想  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里面,性别好像成为了一种无形的门槛,将女性工作者拒之门外,在翻译方面也是如此,女性翻译家的地位一直不被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