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反应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出现多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亮菌甲鱼腥草注射液及“欣弗”等),造成多人死亡,后果极其严重,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些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认识是否到位,处理的方式及措施是否及时正确,是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的关键所在。这么多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都是由于输液反应所引起,输液反应成为造成患者伤亡的主要表现形式。输液反应处理的及时和正确与否是项人命关天的大事,及早争分夺秒地抢救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反之就有可能断送一个生命。
  
  静脉输液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重危病例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输液既可补充人体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满足体内正常代谢的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又可将有效治疗药物经输液通道快速进入体内,达到迅速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几乎经静脉输入的所有药物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一些药物停药半年甚至一年后才会有反应。输液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肺栓塞等重症,有可能危及生命。
  在患者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输液反应的发生。输液反应可以在输液开始的几秒钟发生,也可能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的任何时间,还有一些迟发的输液反应会在输液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输液反应可以出现以下几种表现:
  1、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灼热、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
  2、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固定性红斑,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常有水疱,兼有发热等。
  3、用药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4、用药后1~2周发牛名形红斑,用些药物还会引起剥脱性皮炎,开始像湿疹、麻疹等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的片状鳞屑,甚至头发、指甲,可持续1个月左右。
  
  引发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输液反应主要是致热原(如内毒素等)、微粒异物、活菌污染和致敏原所致,常见的因素有:
  1、液体在原料、制作、消毒及贮存等环节被细菌、真菌污染产生致热原,而后处理不当;
  2、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超标,按药典规定每毫升液体中含10微米以上的微粒不超过20粒,25微米以上微粒应少于2粒,超过此标准时,就有输液反应的危险;
  3、操作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消毒不严,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污染热原;
  4、输液器械被污染或不符要求,目前虽多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然而,生产厂家多、生产条件、消毒过程及保管运输等客观条件不尽一致,难免有不合格者;
  5、输入液体中加入药物不当,引起物理、化学反应,或有污染;
  6、输液环境条件太差,室内空气、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故应避免在人员众多的走廊或露天输液;
  7、患者体质对热原敏感性高或耐受性差,甚至输液速度过快,患者体质差,心脏负担重,亦可引起输液反应。
  
  出现输液反应要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必须积极抢救,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道,暂时予以生理盐水替换。立刻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等)的变化。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保留剩余溶液及输液瓶等作细菌培养,发生急性肺水肿应立即停止输液,使其端坐,两腿下垂,给予高流量吸氧,酒精湿化,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药等处理。必要时,行四肢轮流结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表气囊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从而减少回心血量,缓解肺水肿症状。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理疗。如合并感染应根据医嘱用抗生素。空气栓塞应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使进入右心室的气体浮向其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出口,经心脏跳动将空气混为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同时给予吸氧;严重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象,需要紧急处理:肾上腺素是抢救的首选药,它具有兴奋心脏、升高血压、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吸氧等,反应轻者短时内即能缓解;重者有休克表现时,应按抗休克抢救,迅速采取输液、纠酸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等措施,可每1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1次,或以0.1~0.5毫升肾上腺素用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后,静脉内缓慢注射,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入。也可用其他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等,口服或肌注;若有呼吸困难、喉水肿,应气管插管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过敏性休克治疗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患者生命体征有所恢复,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还需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注意病情反复。
  
  (编辑 唐袁媛)
其他文献
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心脏也有属于自己的血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体力活动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等因素,使得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动脉壁的内膜下,逐渐演变成动脉硬化斑块,在各种致病危险因素作用下,斑块体积不断扩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管壁僵硬,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
期刊
如果告诉你,10个高血压的男人中,有5个患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你信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中华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邓春华告诉我们,这一数字并未夸大。  ED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简称。一般人认为,绝大多数的ED是心因性的。有些男人即使出现了ED的症状,也认为这是让男子汉尊严扫地的“尴尬事”,藏着掖着,隐忍不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男科副主任医师马胜利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
期刊
我先生患Ⅰ型糖尿病3年多,结婚后,我开始全面负责他的糖尿病日常控制。到目前为止,他的各项检查结果都不错,几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均在5.4%左右。现总结几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饮食    1、饮食以全面为原则,种类要多。基本每天保证吃20种以上食物,但不刻意多吃某单一品种。还要根据自己口味,喜欢的多吃点(垃圾食品除外、不喜欢的就不要勉强自己。  2、每日菜单注意营养颜色和种类的搭配,还要注意油和盐
期刊
有假设认为,由糖化血红蛋白计算得出的平均血糖水平(ADAG)有望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一项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赞助的研究,在150例I型糖尿病患儿和1439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DCCT)试验参试者中,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近1/3的患者自我监测的平均血糖水平(PMAG)与ADAG间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两者之差≥1.72mmol/L)。研究者因此担忧,在ADAG高估了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时,
期刊
多年的糖尿病让我深切体会到:糖尿病患者生活一定要坚持规律化。这是因为只有相对的生活规律,才能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定餐,才能按时用药,按时运动并顾及到其他疾病的治疗,才能不影响工作,并能从事喜爱的业余活动,才能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有充足的精神、饱满的乐观情绪,才能有自己的生物钟,不会漏服药物,才能真正适应糖尿病这个终身病的特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制约,而糖尿病往往会打乱我们
期刊
1个月前的7月1日,姜丽娟作为银川市的第9棒火炬手,从郭文斌手中接过了奥运圣火。  对于被称为“春蕾奶奶”的姜丽娟,许多人并不陌生。在10多年的时间里,她动员了600多人参加“春蕾计划”,募集到资金200多万元,开办了38个春蕾班,资助了2600多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期间,姜丽娟还救助了许多少管所的失足少年。  她的行为有时会让人们忘记:她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或许,心里被孩子挤满的她,
期刊
空腹血糖(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过低,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血糖水平和升幅。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餐后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水平
期刊
2008年6月9日,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光伟教授亲自报道了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随访结果。该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43%,并可维持长达14年。目前,这一新的研究结果已由国际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表。记者日前专门就此采访了李光伟教授。    为何会选中大庆?    谈到大庆研究的背景,李光伟教授介绍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证明,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否能预
期刊
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及监测中,常常会忽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好就行了。实际上,长期的餐后高血糖会不断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损伤大血管及微血管,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人常见餐后高血糖    正常人进餐后60~90分钟内,血糖浓度达到高峰,并在3小时内回到餐前水平。这种精细的血糖调控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应,
期刊
到了病房才发现,原来病号服也可以像泳装一样,使穿着不再有显示身份和地位的作用。在这里,病号服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治病的,都是平等的,都要遵照医嘱来治疗。  而他就是因为不听话,不遵医嘱,所以被医生推荐给记者。    一身病号服的余世杰(化名),很随和,平易近人。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身材不是很高大威武,更衬托出他面容的慈祥。直到他接过记者的名片用放大镜使劲看时,记者才注意到他发红发紫的左眼——看来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