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是由一位作者单独完成的吗?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传,《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都是诗人荷马所作。然而,规模如此宏大的两部史诗,是怎样创作的?是何时被创作出来的?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关于荷马本人是否存在和其史诗的创作,从古至今一直存疑。笔者认为,史诗并非荷马一人在同一时代所作,拟通过史诗中的程式化短语相似的故事叙述模式、《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史诗中的大量比喻等方面来证明,《荷马史诗》绝非一位作者单独完成的,其背后需要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荷马史诗》;程式化短语;比喻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世影响最大、得到最多人关注的两部史诗。古典时代,它们拥有非常大的影响,有人甚至称之为希腊人的《圣经》。[1]希罗多德也曾说:“正是荷马和赫西奥德为希腊人提供了神谱,为神灵们命名,给它们分配了地位和技艺,描绘了它们的外形。”[2]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史诗的作者、史诗的创作以及史诗所展现的世界,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无数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无尽的争论,涉及方方面面,看起来一时也难有统一、一致的答案。但正因史诗所代表的承上启下的时代背景,加上它极具口传文学色彩的创作手法,使得它作为那个“黑暗时代”唯一的史料而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传,《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都是诗人荷马所作,而且篇幅相当大,都有一万余行。规模如此宏大的两部史诗,是怎样创作的?是何时被创作出来的?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古希腊人认为它们是盲人诗人荷马的作品。但通读两部史诗,不难发现,根本没有出现过荷马的名字。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根据古代希腊人的传统,荷马应当生活在一个古典希腊文字尚未产生的时代。史诗长期以来一直是在民间口传的,大概只是在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时代才有了定本。[3]因此,关于荷马本人是否存在和其史诗的创作,从古至今一直存疑。笔者认为,史诗并非荷马一人在同一时代所作,下面通过简单的论述来证明。
  一、史诗中的程式化短语相似的故事叙述模式
  荷马史诗充满了重复,即便是不懂古希腊语的读者,通过阅读译本也很容易发现大量重复出现的单词、短语、句子、段落、场景描述、情节叙述等等。事实上,荷马史诗的绝大部分语言都是由這些“程式”(formula)构成的,它们是史诗的基本材料,而诗人正是通过对于程式的安排来进行创作的。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无疑是美国学者米尔曼·帕里的“口头诗学理论”。他指出,史诗是一种口头作品,是诗人们在表演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并没有固定的文本可以依靠。在现场表演的压力下,诗人依靠的是大量固定的、已经创作好的诗句以及短语,在表达某一个特定思想的时候,总是使用这些短语或者诗句。[4]
  我们不难看到,史诗中出现的大多数英雄和人物,都有比较固定的修饰语,例如,阿伽门农总是“阿特柔斯之子”;阿基琉斯总是“捷足的”;奥德修斯总是“足智多谋的”、“神一样的”、“历尽艰辛的”。那些神灵也有特定的修饰语,赫拉是“白臂的”;雅典娜总是“目光炯炯的”;阿波罗是“远射神”。甚至在神灵和人物之外,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也有固定的描述词,黎明总是“初升的有玫瑰色手指的”;伊塔卡是“大海环绕的”,等等。每当这些神灵、人物或者自然现象出现时,这些固定的程式化短语也一起出现。对于读者的最直观感觉就是,单独说某个神、人或自然现象时,如果没有前面的修饰性短语,就好像没有了鲜活的感觉。然而,也有极少数修饰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在此举一例,关于手的描写,在史诗中一般是“肥厚的”。如果是用在男性身上,因战争、农事等长期形成的这种手,则可以理解。但在描写佩涅洛佩时,“她顺着高高的楼梯回到自己的房间,伸出肥厚的手取出一把弯曲的钥匙”[5],如果说佩涅洛佩是一位受到众多求婚者追求的美丽女子,她的手理应不是“肥厚的”。这些地方可能也体现了这些程式化短语并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它们只是一个个语言单位。
  不仅是程式化的短语充斥着整部史诗,关于某一个主题的故事好像也有固定的模式。在叙述某一场战争或宴会时,开头和结尾一般都是那几句诗。在战争方面,交战之前,先把双方将领做一个简介,对他们的装备描绘一番,很多时候双方还会借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家世拿出来炫耀一下,然后再开打;宴会的开头一般是客人洗澡,涂抹橄榄油,然后入座,女仆端水来吸收,把桌子放在主人和客人面前。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不难想象,如果把这些典型场景的描写都删掉,那么一万多行的史诗恐怕没有多少字了。
  由于固定的程式化短语和典型场景这些素材不会在一个短期内形成,所以荷马史诗不会是由一位诗人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创作的,应该是如帕里所说,是在民间口头长期创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二、《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两部史诗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联系。《奥德赛》的故事是承接着《伊利亚特》的,叙述的是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而且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几乎没有重复。而《奥德赛》又用多种形式,将《伊利亚特》没有叙述过的,但又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能够吸引读者胃口的那些故事结局,如希腊人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涅斯托尔、阿伽门农等英雄的结局,都做了交代。如果是一位作者完成的,有这么多的故事串在一起讲述,应该不会保证如此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可能存在后期的完善和加工。
  两部史诗也存在着差异,主要是在主题上。《伊利亚特》的主题是战争,《奥德赛》的主题是返乡;《伊利亚特》突出的是阿基琉斯的英勇,而《奥德赛》突出的是奥德修斯的智慧。如果是一位作者完成的话,应该也不会将两部作品几乎完全隔开,起码会有一定的衔接。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两部史诗都非常长,覆盖的故事之多,涉及的社会现实之广,绝非一位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搜集完全。如晏绍祥教授所说,史诗最后的编定者面对这么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选择有关材料,接着对有关材料加工润色,增补大量生动、形象的情节和比喻,最后才能把它们连缀成长篇史诗。[6]这里最后的编定者无法确认是谁,但至少能说明,史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   三、史诗中的大量比喻
  荷马史诗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也让读者相信,它不是某个单独的作者一气呵成的,有相当的加工成分,那就是史诗中使用的大量比喻。加工者们从各自所在的日常生活出发,增加了大量材料,对某些具体现象做出形象化的说明,出现在《伊利亚特》中的尤其多。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在描写阿开奥斯军队集合行进时,史诗连续用了很多比喻,来表现出其气势的宏大:
  “有如毁灭万物的火焰使山岭上的
  大森林燃烧起来,远处望得见亮光,
  阿尔戈斯人进军时,从他们的威武的铜枪上
  闪出的亮光就是这样升入空际。
  “如同多得无法胜数的群群飞禽,
  有鸿雁、白鹤或者颈脖修长的天鹅,
  在亚细亚草原上,卡宇里奥斯河边
  飞向东,飞向西,欣赏它们的翅膀的力量,
  飞行后停下来大声啼鸣,使大地回响;……
  “有如许多群集聚的苍蝇在春天的季节里,
  在牛奶浸湿木桶时,在牧人的牛圈里纷飞,
  长头发的阿开奥斯人就是这样众多,
  站在平原上面,面对特洛亚人,
  一心一意要把他们消失殆尽。
  “有如牧人把牧场上的混杂的羊群,
  那些四处分散的山羊轻易分开,
  将领们就这样把士兵编排,准备作战。”[7]
  在表现两军交战难分胜负的焦灼状态时,史诗中是这样描写的:
  “有如两个农人为地界发生争执,
  他们手握杖杆站在公共地段,
  相距咫尺地争吵着争取相等的一份,
  交战双方也这样只有雉堞相隔。”[8]
  “特洛亚人仍不能迫使阿开奥斯人后撤,
  犹如一名诚实的女工平衡天平,
  把砝碼和羊毛放到两边仔细称量,
  好为亲爱的孩子们挣得微薄的收入,
  那场激烈的战斗也这样胜负难分”[9]
  史诗还借用耕作和动物的比喻,来描绘将士们的英勇:
  “奥伊琉斯的捷足儿子埃阿斯始终同
  特拉蒙之子埃阿斯在一起,一刻不分离,
  有如两头栗色的公牛在休耕地里
  用同样的力气并排拉着坚固的耕犁,
  犄角底下不停地淌着琳琳汗滴,
  它们之间只隔着一条光滑的牛轭,
  身后留下垄沟,奋力奔向地头,
  两个埃阿斯也这样紧挨在一起战斗。”[10]
  还有很多表现其他主题的比喻,它们在两部史诗中占据了相当的篇幅。这些比喻可能会在不同场合使用,喻体和指代对象也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特点,即都来自日常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史诗中的故事本身可以是某一作者为了迎合观众而创作的,那么这些附加成分则显然与后续的加工者有密切联系,是他们将后来各自的生活现实融入了史诗的创作当中。
  有学者指出,像《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样的鸿篇巨制是不可能通过一次表演来展现其整体情节的。相反,每次表演都是片段性的,而每一个片段对于整体情节的折射依赖于听众对于神话背景的熟知。[11]其实,任何一部史诗的统一性、整体性是口头传统长期演进的结果,而不是凌驾于传统之上的创作者影响的结果。把荷马作为一个过于个人化的词,其结果便是忽略了传统的创作与表演的力量。[12]很显然,《荷马史诗》绝非一位作者单独完成的,其背后需要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晏绍祥. 荷马社会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2006:1.
  [2] (古希腊)希罗多德. 历史,王以铸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II,53.
  [3] 晏绍祥. 荷马社会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2006:6.
  [4] (美)迈尔斯·弗里. 口头诗学,朝戈金译[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38.
  [5] (古希腊)荷马. 奥德赛,王焕生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XXI,6.
  [6] 晏绍祥. 荷马社会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2006:21.
  [7] (古希腊)荷马. 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Ⅱ,455—476.
  [8] (古希腊)荷马. 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XII,421—424.
  [9] (古希腊)荷马. 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XII,432—436.
  [10] (古希腊)荷马. 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XIII,701—708.
  [11] 陈斯一. 论荷马史诗与“口头诗学”[J],浙江学刊,2018(2).
  [12] 尹虎彬. 口头诗歌传统与表演中的创作问题[J],海南师院学报,1997(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也逐渐的出现,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的媒体影响力逐渐下滑,但是也并不一定就是说自媒体的出现就能够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面对自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如何生存也成为目前传统媒体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就是以传统媒体形式的发展状况为样本展开的分析,通过自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劣势分析得出在自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生存道路,希
期刊
摘要:《官场现形记》是晚清作家、小说家李宝嘉的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清朝末期谴责小说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本书主要以晚清官场的情况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了旧官场的腐败、丑恶和黑暗现象。本文将着重艺术特色、官场的污浊与黑暗、清廷之腐朽三个大的方面赏析《官场现形记》这部巨著。  关键词:《官场现形记》;官场腐败;清廷腐朽  《官场现形记》这一部作品共有60回,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联
期刊
摘要: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云会计构建改革中,会计人员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会计行为的选择同样要适应其运行环境,保障云会计在企事业的有效应用。本文从云计算环境下会计选择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研究会计行为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行为选择的错误会给企事业带来什么影响和后果,提出云计算环境下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的建议。  关键词:云计算;会计行为;经济后果  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企事业当前最新的一种互联网会计信息化管
期刊
摘要:商标的识别功能决定,只有在商业活动中真实使用的商标才是法律所要保护的商标。长期不使用的注册商标已经失效,法律不应再提供保护。该制度体现了商标保护的理念,符合商标法的立法目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商标法都规定了商标注册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即商标注册后必须投入真实使用,一定期限内的不使用将导致该商标注册被撤销。  关键词:商标使用 国际条约 商标权维持  从近现代商标保护的发展史看,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变化,艺术创作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创作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很多艺术家们都在尝试使用新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创作。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很多的阶段,艺术家们都开始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本文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艺术创作;科技融合;设计创作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从艺术创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深化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强势崛起,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生存空间被挤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体制不顺、目标不明、内容单薄、技术受限、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来探讨县市电视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媒体;对策分析  随着媒体融合从1.0时代迈入3.0
期刊
摘要:工艺美术品是一个包罗传统手工艺门类的大集合群体,传统工艺门类包括陶艺、竹编、扎染、根雕、石刻、糖画、民间年画等,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包含玻璃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漆艺、聚乙烯造型设计、模具设计、礼品包装设计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集中于工艺成型制作以及外观设计,从商品销售看已有H5、易企秀等传播的平台。  关键词:工艺美术商品 网络营销  “微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商品的营销一方面依托于“微时代”的发
期刊
摘要:当前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法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性权利。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探究精神损害的构成形态、赔偿的标准、我国现阶段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的对策。  关键词:精神损害;人格权;赔偿数额标准;法官自由裁量  一、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分析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
期刊
摘要: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se two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scripture translation and Bible Translation Theory: the two
期刊
摘要:为了为金属工艺课程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金属材料,我们聚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手工艺——东阳锡艺。“贵贱皆用”的东阳锡艺是普通民众鲜活的生活记忆,是往来游者优质的轻奢非遗旅游纪念品,加之锡为金属工艺课程物美价廉的学习材料,活化传承的学术研究显得势在必行。在“匠不入籍”与少量的文献资料前,来自锡艺匠人以及民众的口述积累则成为抢救非遗历史、研究东阳锡艺的重要途径。笔者对东阳锡艺清末至民国期间锡器担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