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证据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叫教养呢?词典上说“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瘦骨嶙峋。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人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都是需要证明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学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以下若干。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定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未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
  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花草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情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人野蛮地攀折树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教养了。可见教养是和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和谐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应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特定情景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几个内部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们亲密地交流。
  一個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们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跋涉和攀援中,虽然伤痕累累,因为你具有的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亲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知道它们各自独有的清晰的名称,明了它们是精致和洁净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他知道自己快乐和满足,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筑在这些功能灵敏的感知和健全的完整上的。他也毫无疑义地知道,他的大脑是他身体的主宰。他不会任由他的器官牵制他的所作所为,他是清醒和有驾驭力的。他在尊重自己身体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身体,在尊重自我权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在驰骋自我意识的骏马时,也精心维护着他人的茵茵草地。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装。
  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不可拿起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自我约束,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价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双眼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
  水云间荐自《通辽日报》2017年5月19日/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末日危途》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他灾难片相比,《末日危途》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天地大冲撞》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地心抢险记》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场……但是在《末日危途》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
期刊
科学与迷信是死对头,此消彼长。科学缺失的地方,愚昧丛生,神鬼呼啸。  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代表的西方之火腾起,使得东方神庙的千年香火为之黯淡。胡适写过他从拜神到无神的一次大转折。11岁时,他看到一段论地狱的古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他忽然高兴地跳起来。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惨状他都不觉得怕了。  民国教育界和老课本身体力行,新学堂开明开化,破除迷信,立竿见影。“南朝
期刊
教育到底怎么办?是抓住变还是抓住不变,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教育无论怎么办,就两件事,一是公平。只要是一个社会形态下、政府形态下的教育,总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是进步越是要解决公平问题。我们现在用那么多技术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因材施教。现在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传统教育,尤其是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最大的诟病就是忽略
期刊
若问中国古代人物哪些能列入“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他们应当如何排座次,相信人们由于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职业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可谓见仁见智。  1928年4月7日,严文郁探望正在美国一家医院养病的胡适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外国人要你举出十个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人物,你将推荐何人?”胡适想了一会儿,答道:“我的排行榜是:孔子、老子、墨子、韩愈、杜甫、范仲淹、王安石
期刊
“听到中国品牌这4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2017年哈佛中国论坛会场,“炉边谈话:中国品牌在美机遇与挑战”开始前,主持人向听众提问。一位留学生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机会。  作为“炉边谈话”嘉宾之一,我不禁为这位听众的机敏和睿智点赞。邀请中美两国政、商、学界精英,聚集上千名来自北美地区的投资商、创业者和学生,共商中国主题,共享独特见解,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哈佛中国论坛的火爆,的确离不开机会二字。  上
期刊
“我不相信全世界都成了澳大利亚羊。”这个比喻,是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引述的路遥的话。  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全国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上。那时候的路遥,已经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正准备开始创作后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当时,包括路遥家乡在内的不少乡村正在推广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羊种,“他借此事隐喻开始兴起的现代派和先锋派创作”,“不信全世
期刊
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倡“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一名言,对于治学和艺术同等重要。对于艺术而言,与其说这是一种高贵的学术品格,不如说是在因袭前人的时弊中,倡导一种独立超拔的艺术风尚。诚然,风骨卓然的士人,是淡于名利的,是超然物外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物役,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  无独有偶,与李叔同保持一生友谊的夏丏尊,为人善良,慈祥可亲。他和李叔同一样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他在师范学校任教时,还当过
期刊
1970年7月,杨绛、钱钟书及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们,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改造。  杨绛和同事叶廷芳等,编在同一个“菜园班”劳动、同一个“学习班”开会,朝夕相处。因为大家都是研究学问出身,繁重的劳动结束后,就拿出随身带的外文书籍进行翻译、学习。  过了几天,叶廷芳等年轻人凑在一起聊天,聊起翻译问题,互相询问一天能译多少字。一般回答都是2000字左右。这时,杨绛只在旁边听也不说
期刊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第二句:“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
期刊
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