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习惯于以建立在自己的地理知识底蕴基础上,以教材为教学依据,按照教师认为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付出很多,但收获的却不尽人意。思考教师的教学,开展教师教学的调查,教师教学的偏差很大一方面来源于教师不够关注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
我国与2011年颁布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现在又在研究、修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标》。《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目标和依据,更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即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重视和认识课标的内容,研究教学评价标准,才可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视角,正确思考和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重视地理评价的要求,教师教学就会从学生学习结果、更会从学生学习过程开展扎实、高校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教学评价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的体现
一般说来,教学方式、方法总是和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如何选用恰当的学习形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呢?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适合运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可见的地理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地理事例锤炼成教学案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逐步感悟地理在生活中的有用性。
如何让学生体验实践活动与地理学习的密切关系。我们教师利用课堂上活动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计、实、思、总、用”即“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应用”五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等地理思维,达到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及地理技能的训练,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计、实、思、总、用”这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既可各自独立运用,又可相互穿插,配合运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达到欣赏自然美景、认知不同区域,了解各地风俗民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
二、地理思想在教学中的评价体现
地理学思想真实、丰富地反映了地理学科本质,它使学生更懂得地理,更尊重学科规律,更准确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地理教学思想是“从身边教起,从学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现行的国家教材是以案例为核心,不断外延拓展的结构模式。教材中所选择的案例数量不多,只能满足培养“学习方法”的需要,不能达到较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课堂上讲完案例后,要有意识地去拓展与案例相类似的其它内容,这不仅是给学生提供“方法”运用的舞台,而且也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讲到中国经济中的农业,结合学生生活的区域,补充学生生活的区域地图、发展农业的文字资料、地方农业发展的政策、策略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农业的发展设计,分析农业发展的厉害关系,这样学生对因地制宜的思想可以很好的得以培养。再如,学习中国的人口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等,老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联系到我国现在的国情,以及颁布的一系列人口政策等,去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现行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最终学生形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三、关注课堂评价,正确处理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分离,不能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把知识放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去吸收。其次,要恰当把握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关系,弱化对识记性知识的识记要求,强化对理解性知识的领悟。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会用的知识。
地理课堂提问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形成度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学生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同时问题要准确、简明,有梯度,这样的问题要由课堂生成而非完成教师的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完成的丰富学科知识基础上的灵活应用,体现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对教学的评价之一。提问有多种形式,如教师惯用创设情境的问,这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课堂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制造悬念,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再有,课堂提问用层层深入的方法,看课堂中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参与的是不是能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的教学提问可作为课堂评价的核心内容。
另外,教学测试也是评价的一个方面,测评考查学生多种能力及其综合素质,也要考查学生今后的学习潜能。测评题目将社会问题纳入,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形成运用能力。乡土地理是学生综合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命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实际设计试题,拉近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充分体现地理的有用性。再有,开放性试题结论开放(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些教学评价更利于我们落实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评价在学生参与的程度要求
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评价:一是看学生是积极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二是看学生是全体参与还是局部或个体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平台,教师是通过“教”为学生服务的,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各级行政领导部门评价学校、教师标准之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动脑、动口、动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成果来自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自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心中认识到学生是主体,为学生服务就是全方位的服务。古人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我国与2011年颁布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现在又在研究、修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标》。《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目标和依据,更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即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重视和认识课标的内容,研究教学评价标准,才可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视角,正确思考和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重视地理评价的要求,教师教学就会从学生学习结果、更会从学生学习过程开展扎实、高校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教学评价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的体现
一般说来,教学方式、方法总是和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如何选用恰当的学习形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呢?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适合运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可见的地理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地理事例锤炼成教学案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逐步感悟地理在生活中的有用性。
如何让学生体验实践活动与地理学习的密切关系。我们教师利用课堂上活动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计、实、思、总、用”即“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应用”五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等地理思维,达到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及地理技能的训练,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计、实、思、总、用”这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既可各自独立运用,又可相互穿插,配合运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达到欣赏自然美景、认知不同区域,了解各地风俗民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
二、地理思想在教学中的评价体现
地理学思想真实、丰富地反映了地理学科本质,它使学生更懂得地理,更尊重学科规律,更准确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地理教学思想是“从身边教起,从学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现行的国家教材是以案例为核心,不断外延拓展的结构模式。教材中所选择的案例数量不多,只能满足培养“学习方法”的需要,不能达到较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课堂上讲完案例后,要有意识地去拓展与案例相类似的其它内容,这不仅是给学生提供“方法”运用的舞台,而且也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讲到中国经济中的农业,结合学生生活的区域,补充学生生活的区域地图、发展农业的文字资料、地方农业发展的政策、策略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农业的发展设计,分析农业发展的厉害关系,这样学生对因地制宜的思想可以很好的得以培养。再如,学习中国的人口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等,老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联系到我国现在的国情,以及颁布的一系列人口政策等,去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现行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最终学生形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三、关注课堂评价,正确处理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分离,不能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把知识放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去吸收。其次,要恰当把握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关系,弱化对识记性知识的识记要求,强化对理解性知识的领悟。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会用的知识。
地理课堂提问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形成度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学生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同时问题要准确、简明,有梯度,这样的问题要由课堂生成而非完成教师的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完成的丰富学科知识基础上的灵活应用,体现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对教学的评价之一。提问有多种形式,如教师惯用创设情境的问,这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课堂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制造悬念,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再有,课堂提问用层层深入的方法,看课堂中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参与的是不是能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的教学提问可作为课堂评价的核心内容。
另外,教学测试也是评价的一个方面,测评考查学生多种能力及其综合素质,也要考查学生今后的学习潜能。测评题目将社会问题纳入,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形成运用能力。乡土地理是学生综合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命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实际设计试题,拉近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充分体现地理的有用性。再有,开放性试题结论开放(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自己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观点。这些教学评价更利于我们落实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评价在学生参与的程度要求
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评价:一是看学生是积极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二是看学生是全体参与还是局部或个体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平台,教师是通过“教”为学生服务的,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各级行政领导部门评价学校、教师标准之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动脑、动口、动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成果来自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自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心中认识到学生是主体,为学生服务就是全方位的服务。古人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