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活动方式,且有特定的目标和规则限制,人们通过智力或体力活动实现既定要求,从而享受到快乐和乐趣。游戏,对幼儿更有其特殊意义,它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实物,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模仿、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智力活动;它是3—6岁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
游戏常见的几种类型: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游
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
3、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根据故事和童话的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演、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表演游戏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
4、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的有规则的游戏。
5、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幼儿是天生活泼好动的,能够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自由的跑、跳,能够和小伙伴们运用玩具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6、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节拍、并有一定的规则。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有余的游戏,吸引着幼儿。所以幼儿喜欢、愿意、盼望参加游戏。是主动的、自愿的,不是老师强求的。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岁以上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他们通过游戏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事物的愿望,但模仿材料不可能都是实物,于是,他们就利用一些代替物------游戏材料。一个手帕卷一卷就成了地毯,一根小棍一会变成温度计、一会变成大马-------无论如何小、如何简陋的材料,在他们的眼里立刻就可以成为想象中的真实物件。
(3).游戏伴随着愉悦情绪。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主要感受到的是积极情感,幼儿游戏是高兴、满足、轻松、自得的。
幼儿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1.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例如“摸一摸”的游戏,幼儿随着教师的口令摸头、鼻子、眼睛、嘴等一边游戏一边形象的理解、认知五官的名称和位置。幼儿在玩“球”和“圆”的同时,发现球体可以任意方向运动。教师拿出实物五个苹果,让幼儿在操作、摆弄5个实物的同时,理解认识了“5”,“5的分解”等。
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想象力极其丰富,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的普遍性,并以“假装”或“好像”为标志。如:幼儿在玩积木时一会将积木拼成“枪”,一会将积木拼成“手榴弹”并利用自己的“武器”创造性的玩起了游戏,一会过山,一会过河,手里拿着“对讲机”嘴里说着“110”我是“888”前方出现敌人,之后开枪。
3、 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在游戏着,同样也在思考着,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并能用自己的思考、智慧,解决战胜一个个难题。
4.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确实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幼儿虽小,却非常羡慕,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大人。所以他们经常用游戏的形式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活动,与同伴合作形成他们社会性行为。
在角色游戏的扮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能自行分配角色,自行调节游戏。如:在玩开“超市”的游戏时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妈妈”、“宝宝”......。在游戏中,幼儿互相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团结关系,当“妈妈”买完东西就要走的时候幼儿会相互纠正(教师指导)我们要有礼貌买东西或买完东西要有礼貌,说文明用语“您好”“再见”“谢谢”等。可见,游戏是幼儿交往的媒介,通过游戏确实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2. 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对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掌握文明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玩“逛超市”游戏中出现付款不排队,拥挤的现象时,提醒幼儿:不要拥挤请排成一队付款。在玩“过家家”游戏中,幼儿把大苹果让给小弟弟,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尊重长辈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行为,可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将这些好的社会性行为规范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其社会发展。
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游戏对幼儿具有吸引力,在游戏中,幼儿乐于抑制自己其它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本身包含着行为准则和榜样,幼儿扮演角色的过程就是锻炼意志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幼儿在游戏的条件下能抗拒诱惑,延迟满足。
4.游戏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幼兒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在游戏中,由于幼儿扮演了角色,幼儿就必须“扮演别人”的身份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如扮演“母亲”,要从母亲角度看问题做事情,扮演“爷爷”要从爷爷的角度去看问题,做事情。这样他们就比较自然地学会了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和思维的片面性,学会理解他人。
(三)游戏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在“娃娃家”扮演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穿衣、盖被,孩子打针时,鼓励孩子要勇敢些,妈妈真心的爱着孩子。“酒店”服务员热情招待顾客,倒茶、上菜,还时不时的咨询饭菜如何,多提宝贵意见等。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幼儿经历着紧张,体会紧张后的放松。总之,游戏能够使幼儿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式。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
幼儿参加游戏用积木拼成“飞机”、“灯”。“战胜大灰狼”的游戏打跑大灰狼等等游戏,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意愿想象扮演角色,在游戏中不断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在时装表演、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等中体验到美,不仅能感受美,而且能创造美。
游戏常见的几种类型: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游
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
3、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根据故事和童话的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演、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表演游戏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
4、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的有规则的游戏。
5、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幼儿是天生活泼好动的,能够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自由的跑、跳,能够和小伙伴们运用玩具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6、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节拍、并有一定的规则。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有余的游戏,吸引着幼儿。所以幼儿喜欢、愿意、盼望参加游戏。是主动的、自愿的,不是老师强求的。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岁以上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他们通过游戏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事物的愿望,但模仿材料不可能都是实物,于是,他们就利用一些代替物------游戏材料。一个手帕卷一卷就成了地毯,一根小棍一会变成温度计、一会变成大马-------无论如何小、如何简陋的材料,在他们的眼里立刻就可以成为想象中的真实物件。
(3).游戏伴随着愉悦情绪。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主要感受到的是积极情感,幼儿游戏是高兴、满足、轻松、自得的。
幼儿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1.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例如“摸一摸”的游戏,幼儿随着教师的口令摸头、鼻子、眼睛、嘴等一边游戏一边形象的理解、认知五官的名称和位置。幼儿在玩“球”和“圆”的同时,发现球体可以任意方向运动。教师拿出实物五个苹果,让幼儿在操作、摆弄5个实物的同时,理解认识了“5”,“5的分解”等。
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想象力极其丰富,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的普遍性,并以“假装”或“好像”为标志。如:幼儿在玩积木时一会将积木拼成“枪”,一会将积木拼成“手榴弹”并利用自己的“武器”创造性的玩起了游戏,一会过山,一会过河,手里拿着“对讲机”嘴里说着“110”我是“888”前方出现敌人,之后开枪。
3、 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在游戏着,同样也在思考着,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并能用自己的思考、智慧,解决战胜一个个难题。
4.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确实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幼儿虽小,却非常羡慕,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大人。所以他们经常用游戏的形式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活动,与同伴合作形成他们社会性行为。
在角色游戏的扮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能自行分配角色,自行调节游戏。如:在玩开“超市”的游戏时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妈妈”、“宝宝”......。在游戏中,幼儿互相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团结关系,当“妈妈”买完东西就要走的时候幼儿会相互纠正(教师指导)我们要有礼貌买东西或买完东西要有礼貌,说文明用语“您好”“再见”“谢谢”等。可见,游戏是幼儿交往的媒介,通过游戏确实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2. 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对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掌握文明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玩“逛超市”游戏中出现付款不排队,拥挤的现象时,提醒幼儿:不要拥挤请排成一队付款。在玩“过家家”游戏中,幼儿把大苹果让给小弟弟,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尊重长辈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行为,可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将这些好的社会性行为规范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其社会发展。
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游戏对幼儿具有吸引力,在游戏中,幼儿乐于抑制自己其它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本身包含着行为准则和榜样,幼儿扮演角色的过程就是锻炼意志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幼儿在游戏的条件下能抗拒诱惑,延迟满足。
4.游戏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幼兒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在游戏中,由于幼儿扮演了角色,幼儿就必须“扮演别人”的身份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如扮演“母亲”,要从母亲角度看问题做事情,扮演“爷爷”要从爷爷的角度去看问题,做事情。这样他们就比较自然地学会了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和思维的片面性,学会理解他人。
(三)游戏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在“娃娃家”扮演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穿衣、盖被,孩子打针时,鼓励孩子要勇敢些,妈妈真心的爱着孩子。“酒店”服务员热情招待顾客,倒茶、上菜,还时不时的咨询饭菜如何,多提宝贵意见等。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幼儿经历着紧张,体会紧张后的放松。总之,游戏能够使幼儿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式。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
幼儿参加游戏用积木拼成“飞机”、“灯”。“战胜大灰狼”的游戏打跑大灰狼等等游戏,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意愿想象扮演角色,在游戏中不断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在时装表演、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等中体验到美,不仅能感受美,而且能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