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春节前夕,《雍和草原情——李立祥画展》在京城白塔寺今风古韵会馆展出。
19岁迄今,李立祥的人生分为两部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22年和北京著名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工作的22年。两个22年锻造了李立祥不同的创作灵感,使他有足够的素材、独特的人生经历去从事美术创作。
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志钧说:“李立祥的画是他的心灵与草原沟通的路,草原在他的眼中是辽阔、沉寂、宁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草原和他心灵的联系,犹如蒙古族的长调,绵延不断。他的画也如长调,单纯、有韵味,而又饱含深情,如溢出的奶酒。”
的确,李立祥画作的主题是他魂牵梦绕的大草原。他用20多年的时间去观察、体悟苍茫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的牧民和牛羊群、马群。作为一名北京人,李立祥以客观的眼光冷静又深邃地记录下这异域的一切,还有他心中饱含的深情——
“数年来,我一直在思索:草原浑茫、宁静、开阔、渺远。如何使草原与牧人的形象不只停留在直观的表现上,而是使草原内在的精神得到升华?我想,描绘草原的作品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文化的认知。水墨画写生要面对自然景物,认真观察,静心感悟,在变化无穷的自然山川林壑面前,将最能打动心灵的加以强化。使画面的构成既脱离具体物象而又依托具体物象,但又不被具体物象所左右的内心世界感悟的再现,是自然景物与心灵碰撞时产生的。”
“当悠长深沉的蒙古长调回响在耳边时,久远的记忆从心底缓缓升起,像清凉的风吹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使我感受着草原文化的精髓,那流观草原生命的运动意识,那天地云水交融的包容意识和周而复始的永恒。”
1990年,李立祥从内蒙古大草原调到北京雍和宫工作,开始了他寺院的工作生涯。在地域上相隔辽远的草原和寺院似乎不甚相关,实际上有着微妙而久远的联系——雍和宫曾是清代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改寺之初,乾隆即颁旨,寺院内设显、密、时轮、医学四大札仓(学校),各札仓的僧员由内、外蒙古选送。寺内的匾额、石碑,均为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镌刻。如今,雍和宫诸多僧人均来自草原,庙管会也时常派僧众赴草原,协助当地寺院举行佛事活动,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每当乌珠穆沁草原的牧民前来朝佛,李立祥总是亲自陪伴,从牧民布满皱纹而又沉静虔诚的脸上感受佛法的力量、祈愿的美好。
李立祥的作品中凝聚着心灵的力量,正如画家王明明所说:“立祥的作品强调个人的生活感受.在作品中注入了强烈的情感,题材多样,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时静时动,给人以纯朴真切之感。佛学中讲明心见性与顿悟和渐修,艺术也是一样,需要悟出真谛,人生也要悟到真理,这样才会有所得。立祥兄正是紧紧抓住艺术最基本的道理去悟,抓住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创作。他创作出一批批反映草原生活与雍和宫风貌的作品,又进行雍和宫文化的研究,并有专著发表和出版,他的画作参加各种展览并发表在很多刊物上……他在案边营造着一方净土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把硕果奉献给社会。”
李立祥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佛教协会理事。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应邀在国内外多次办展,画作被多家个人及博物馆收藏,有数幅描绘草原的作品被编入日本的国语教科书中。近年著或合著有《雍和宫》《雍和宫木版佛画》等多种书籍,关于雍和宫与草原文化的文章百余篇发表于各级专业报刊上。
编辑/王文娜 [email protected]
19岁迄今,李立祥的人生分为两部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22年和北京著名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工作的22年。两个22年锻造了李立祥不同的创作灵感,使他有足够的素材、独特的人生经历去从事美术创作。
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志钧说:“李立祥的画是他的心灵与草原沟通的路,草原在他的眼中是辽阔、沉寂、宁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草原和他心灵的联系,犹如蒙古族的长调,绵延不断。他的画也如长调,单纯、有韵味,而又饱含深情,如溢出的奶酒。”
的确,李立祥画作的主题是他魂牵梦绕的大草原。他用20多年的时间去观察、体悟苍茫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的牧民和牛羊群、马群。作为一名北京人,李立祥以客观的眼光冷静又深邃地记录下这异域的一切,还有他心中饱含的深情——
“数年来,我一直在思索:草原浑茫、宁静、开阔、渺远。如何使草原与牧人的形象不只停留在直观的表现上,而是使草原内在的精神得到升华?我想,描绘草原的作品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文化的认知。水墨画写生要面对自然景物,认真观察,静心感悟,在变化无穷的自然山川林壑面前,将最能打动心灵的加以强化。使画面的构成既脱离具体物象而又依托具体物象,但又不被具体物象所左右的内心世界感悟的再现,是自然景物与心灵碰撞时产生的。”
“当悠长深沉的蒙古长调回响在耳边时,久远的记忆从心底缓缓升起,像清凉的风吹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使我感受着草原文化的精髓,那流观草原生命的运动意识,那天地云水交融的包容意识和周而复始的永恒。”
1990年,李立祥从内蒙古大草原调到北京雍和宫工作,开始了他寺院的工作生涯。在地域上相隔辽远的草原和寺院似乎不甚相关,实际上有着微妙而久远的联系——雍和宫曾是清代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改寺之初,乾隆即颁旨,寺院内设显、密、时轮、医学四大札仓(学校),各札仓的僧员由内、外蒙古选送。寺内的匾额、石碑,均为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镌刻。如今,雍和宫诸多僧人均来自草原,庙管会也时常派僧众赴草原,协助当地寺院举行佛事活动,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每当乌珠穆沁草原的牧民前来朝佛,李立祥总是亲自陪伴,从牧民布满皱纹而又沉静虔诚的脸上感受佛法的力量、祈愿的美好。
李立祥的作品中凝聚着心灵的力量,正如画家王明明所说:“立祥的作品强调个人的生活感受.在作品中注入了强烈的情感,题材多样,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时静时动,给人以纯朴真切之感。佛学中讲明心见性与顿悟和渐修,艺术也是一样,需要悟出真谛,人生也要悟到真理,这样才会有所得。立祥兄正是紧紧抓住艺术最基本的道理去悟,抓住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创作。他创作出一批批反映草原生活与雍和宫风貌的作品,又进行雍和宫文化的研究,并有专著发表和出版,他的画作参加各种展览并发表在很多刊物上……他在案边营造着一方净土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把硕果奉献给社会。”
李立祥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佛教协会理事。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应邀在国内外多次办展,画作被多家个人及博物馆收藏,有数幅描绘草原的作品被编入日本的国语教科书中。近年著或合著有《雍和宫》《雍和宫木版佛画》等多种书籍,关于雍和宫与草原文化的文章百余篇发表于各级专业报刊上。
编辑/王文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