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受国际债务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经济金融形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重大考验,经济实体的经营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防控信贷风险的任务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加强信贷管理工作入手,多措并举,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才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规范化、精细化的信贷管理理念
一是要树立“零风险”的信贷管理理念。要按照“效益优先、风险可控”的原则,把风险控制作为信贷管理和具体业务操作的前提和基础,信贷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在客户营销、贷前调查、贷时审批、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以无风险为目标做好每项工作,对客观上无法规避的风险要控制到可容忍的最低限度之内,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二是要树立“依法合规”的信贷管理理念。必须彻底摒弃凭经验办事、靠想象决策的错误做法,认真落实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系统信贷管理操作规程,实现信贷管理和操作行为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证每一笔贷款手续齐全、操作规范、程序合规、决策科学有据,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三是要树立“风险问责”的信贷管理理念。要围绕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管理责任制,按照谁调查谁负责、谁放贷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贷款调查、审批、管户、清收责任人,凡是形成风险隐患的都要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及时整改,保证信贷资产安全。除不可抗力外,对人为因素造成的贷款风险损失,落实相关责任人,承担包赔责任,以此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坚持制度先行,健全完善信贷管理规范和标准
要按照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下信贷管理权限划分、业务流程和内控建设等要求,对各个层次涉及信贷管理的机构部门与岗位、全部的风险种类与业务产品、每个流程和环节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研究分析,健全完善信贷管理规范和标准。一是要整合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对现有信贷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检查、梳理和评价,及时修补和完善不再适应信贷管理需要的各项制度,对管理的薄弱环节重新建章立制,确保内控管理不留任何“死角”、“盲区”。要着眼业务发展,努力提高各项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通过全方位地健全完善各个信贷管理和操作环节、岗位的内控管理制度,确立起适合新形势下需要的规范和标准,强化制度屏障的作用。二是要整理规范信贷管理流程。要科学划分各级信贷管理权限,避免各级农村信用社出现信贷管理重叠和管理盲区现象,提高信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要对各个层次信贷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完善大额贷款逐级咨询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對不同部门、岗位的贷款调查、审批、管理、清收、资料归档等具体业务工作制定合理的流转程序,对各种责任进行明确和规范,确保有效制约、高效运转。三是要建立信贷管理风险控制标准。要从农村信用社自身和客户实际状况出发,借鉴先进经验,研究设计一系列适合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标准,并采取配套的技术和方法,专门用来进行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控性。
三、坚持从源头控制风险,切实抓好信贷业务营销与调查
一是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要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全面实施信贷营销,推行小额农贷“批量营销、批量授信、柜台放贷、周转使用”新的信贷模式。大力营销开拓县域中小企业优良客户贷款,培育发展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中小企业黄金客户群体。筛选确定一批大中型优势骨干企业在合理控制贷款集中度前提下,实施重点信贷营销,努力降低风险,提高新增贷款质量。二是建立“信贷营销企业项目库”。在信贷营销投放上要着重抓好“三个一批”,即,定期调查筛选谋划确定一批营销企业和项目实施重点信贷营销;符合信贷政策和条件的企业项目营销后进库储备一批;对通过营销放贷条件成熟的企业和项目贷款要适时投放一批。真正建立起信贷持续营销和信贷有序可持续投放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客户经理营销队伍建设。适应存贷款营销业务需要,提高客户经理业务素质和营销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客户经理业务考核与薪酬分配、营销费用挂钩的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客户经理存贷款营销业绩、收贷收息、贷后管理等项业务工作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并落实信贷责任风险问责制,做到既调动积极性又有效防控风险。
四、坚持流程化管理,强化信贷管理的过程控制
要按照信贷管理和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统筹安排,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防范各类信贷风险,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具体贷款业务的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具体贷款项目、企业的调查,要重点审核贷款是否用于国家限控的产能过剩以及高耗能、高污染、小规模重复建设等项目或企业,并全面掌握贷款对象的信誉、贷款项目的前景、市场影响因素等,严把贷款准入条件,做实每笔贷款投放的前期基础工作。对贷款的审核,要严格把关,重点对政策层面、规定层面、业务操作层面、合同文本条款等的风险可控性以及企业盈利、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并按照质押、抵押优先的原则确定审批发放贷款,要突出抓好对大额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的审查控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对已投放贷款的管理,要充分利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成果,加强对贷款风险管理,建立定期回访和检查制度,掌握贷款使用情况、企业经营情况,搞好日常贷款跟踪监管和风险分析预警,坚持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收或保全资产,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对已形成不良贷款的清收,要分析贷款无法按期收回的原因,落实清收责任,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并探索实施代理清收、招标清收、债权拍卖转让、打包处置等措施,努力提高不良贷款清收成效。在加强贷款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新形势、新业务、新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努力防范各类风险。
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规范化、精细化的信贷管理理念
一是要树立“零风险”的信贷管理理念。要按照“效益优先、风险可控”的原则,把风险控制作为信贷管理和具体业务操作的前提和基础,信贷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在客户营销、贷前调查、贷时审批、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以无风险为目标做好每项工作,对客观上无法规避的风险要控制到可容忍的最低限度之内,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二是要树立“依法合规”的信贷管理理念。必须彻底摒弃凭经验办事、靠想象决策的错误做法,认真落实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系统信贷管理操作规程,实现信贷管理和操作行为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证每一笔贷款手续齐全、操作规范、程序合规、决策科学有据,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三是要树立“风险问责”的信贷管理理念。要围绕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管理责任制,按照谁调查谁负责、谁放贷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贷款调查、审批、管户、清收责任人,凡是形成风险隐患的都要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及时整改,保证信贷资产安全。除不可抗力外,对人为因素造成的贷款风险损失,落实相关责任人,承担包赔责任,以此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坚持制度先行,健全完善信贷管理规范和标准
要按照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下信贷管理权限划分、业务流程和内控建设等要求,对各个层次涉及信贷管理的机构部门与岗位、全部的风险种类与业务产品、每个流程和环节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研究分析,健全完善信贷管理规范和标准。一是要整合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对现有信贷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检查、梳理和评价,及时修补和完善不再适应信贷管理需要的各项制度,对管理的薄弱环节重新建章立制,确保内控管理不留任何“死角”、“盲区”。要着眼业务发展,努力提高各项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通过全方位地健全完善各个信贷管理和操作环节、岗位的内控管理制度,确立起适合新形势下需要的规范和标准,强化制度屏障的作用。二是要整理规范信贷管理流程。要科学划分各级信贷管理权限,避免各级农村信用社出现信贷管理重叠和管理盲区现象,提高信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要对各个层次信贷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完善大额贷款逐级咨询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對不同部门、岗位的贷款调查、审批、管理、清收、资料归档等具体业务工作制定合理的流转程序,对各种责任进行明确和规范,确保有效制约、高效运转。三是要建立信贷管理风险控制标准。要从农村信用社自身和客户实际状况出发,借鉴先进经验,研究设计一系列适合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标准,并采取配套的技术和方法,专门用来进行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控性。
三、坚持从源头控制风险,切实抓好信贷业务营销与调查
一是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要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全面实施信贷营销,推行小额农贷“批量营销、批量授信、柜台放贷、周转使用”新的信贷模式。大力营销开拓县域中小企业优良客户贷款,培育发展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中小企业黄金客户群体。筛选确定一批大中型优势骨干企业在合理控制贷款集中度前提下,实施重点信贷营销,努力降低风险,提高新增贷款质量。二是建立“信贷营销企业项目库”。在信贷营销投放上要着重抓好“三个一批”,即,定期调查筛选谋划确定一批营销企业和项目实施重点信贷营销;符合信贷政策和条件的企业项目营销后进库储备一批;对通过营销放贷条件成熟的企业和项目贷款要适时投放一批。真正建立起信贷持续营销和信贷有序可持续投放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客户经理营销队伍建设。适应存贷款营销业务需要,提高客户经理业务素质和营销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客户经理业务考核与薪酬分配、营销费用挂钩的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客户经理存贷款营销业绩、收贷收息、贷后管理等项业务工作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并落实信贷责任风险问责制,做到既调动积极性又有效防控风险。
四、坚持流程化管理,强化信贷管理的过程控制
要按照信贷管理和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统筹安排,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防范各类信贷风险,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具体贷款业务的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具体贷款项目、企业的调查,要重点审核贷款是否用于国家限控的产能过剩以及高耗能、高污染、小规模重复建设等项目或企业,并全面掌握贷款对象的信誉、贷款项目的前景、市场影响因素等,严把贷款准入条件,做实每笔贷款投放的前期基础工作。对贷款的审核,要严格把关,重点对政策层面、规定层面、业务操作层面、合同文本条款等的风险可控性以及企业盈利、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并按照质押、抵押优先的原则确定审批发放贷款,要突出抓好对大额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的审查控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对已投放贷款的管理,要充分利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成果,加强对贷款风险管理,建立定期回访和检查制度,掌握贷款使用情况、企业经营情况,搞好日常贷款跟踪监管和风险分析预警,坚持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收或保全资产,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对已形成不良贷款的清收,要分析贷款无法按期收回的原因,落实清收责任,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并探索实施代理清收、招标清收、债权拍卖转让、打包处置等措施,努力提高不良贷款清收成效。在加强贷款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新形势、新业务、新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努力防范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