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农转居”社区属于城镇化进程中典型的过渡型社区,生活环境具备了城市特征,但居民生活方式与社区服务体系保持了农村传统状态,生活于其中的儿童社会风险增加,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可以完善社区教育体系,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农转居;儿童;社会工作;自我保护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风险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人数约4万人,全球每年约有20万儿童死于意外,这些意外包括交通、溺水、伤害等。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儿童权益保护和预防儿童受侵害成为社会关注话题[2]。由于儿童自身特点、家庭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及社区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但同时,社会工作已逐步成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力量。社会工作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扮演了协同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在儿童安全服务中可以倡导儿童安全保护与提升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待提升
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体最基本的能力,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能有效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风险,保持身心健康、身体安全而顺利成长。有关自我保护能力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儿童方面,由于儿童尚处于成长时期,生理机能不足,社会认知度低,具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当社会照顾系统不足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与心理问题,无法正确看待与应对社会生活中的风险。本选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如下特点。
(1)自我保护与社会保护相对应。出台完善的儿童保护法规与限制性措施,建构完善的社会保护体系,创造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
(2)自我保护强调专业力量的介入。在儿童的社会保护中,应考虑社会工作服务,与父母、照顾者合力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3)自我保护离不开系统性教育。儿童没有丰富的经历与阅历,对社会风险判断能力弱,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能够提高社会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
二、小组介入方法
20纪30年代初期,研究者为了区别个案工作,开始使用小组工作这一术语。1936年成立了美国小组工作研究协会,1946年研究会改组为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同时,美国各社会工作学院都开设了小组工作课程。由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诸多领域,在帮助认识案主,开展助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组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小组工作由工作员与组员、组员与组员间持续互动的过程。
(2)小组中组员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人组成,组员间在年龄、问题性质等具有同质性。
(3)小组工作注重群体的动力,强调组员分享、支持、教育,带来组员态度与行为的改变。
根据目标、服务对象、互动过程、组员结构等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按照小组的形成,可以分为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按照组员的参与,可以分为自愿小组与非自愿小组;按照小组的结构,可以分为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按照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社交小组、教化小组、志愿者小组、兴趣小组、任务小组、成长小组、社会行动小组等;按照小组目标,可以分为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与治疗小组。本选题中采用教育小组,帮助组员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开展干预服务,转变组员的问题行为。社会工作者关注成员间的自助与互助,鼓励组员通过讨论与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与互相促进。
三、总结
一是社会工作服务成为儿童社会化教育的专业力量。现代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全人教育,不再是单纯学校课堂教育与书本知识的传授,主张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化场所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是认识到行为转变的过程。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他们认知社会风险,增长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技能,便于熟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三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需要社区、学校及家庭的系统性支持。
四、反思
社会工作实务中工作员的价值理念与工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成效。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服务“农转居”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是落實并完善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构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的联动机制。如何运用社会工作服务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需当地财政、教育、民政部门共同推动落实,设立领导小组,建立实现机制,给予经费保障,并在社区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培训,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进入社区可以通过招聘专业社会工者者、培训现有社区工作人员两个基本途径。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居民进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自已处理社区问题”的能力。
三是在农转居社区成立社区儿童训练营。在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中,增设社区儿童训练营,除开展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新生活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 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21-27.
[2] 张献.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3):87-90.
[3] 威廉·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著.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國社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由晓天(1992—),性别,男,籍贯:辽宁大连,单位:长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摘要】;“农转居”社区属于城镇化进程中典型的过渡型社区,生活环境具备了城市特征,但居民生活方式与社区服务体系保持了农村传统状态,生活于其中的儿童社会风险增加,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可以完善社区教育体系,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农转居;儿童;社会工作;自我保护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风险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人数约4万人,全球每年约有20万儿童死于意外,这些意外包括交通、溺水、伤害等。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儿童权益保护和预防儿童受侵害成为社会关注话题[2]。由于儿童自身特点、家庭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及社区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但同时,社会工作已逐步成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力量。社会工作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扮演了协同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在儿童安全服务中可以倡导儿童安全保护与提升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待提升
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体最基本的能力,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能有效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风险,保持身心健康、身体安全而顺利成长。有关自我保护能力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儿童方面,由于儿童尚处于成长时期,生理机能不足,社会认知度低,具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当社会照顾系统不足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与心理问题,无法正确看待与应对社会生活中的风险。本选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如下特点。
(1)自我保护与社会保护相对应。出台完善的儿童保护法规与限制性措施,建构完善的社会保护体系,创造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
(2)自我保护强调专业力量的介入。在儿童的社会保护中,应考虑社会工作服务,与父母、照顾者合力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3)自我保护离不开系统性教育。儿童没有丰富的经历与阅历,对社会风险判断能力弱,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能够提高社会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
二、小组介入方法
20纪30年代初期,研究者为了区别个案工作,开始使用小组工作这一术语。1936年成立了美国小组工作研究协会,1946年研究会改组为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同时,美国各社会工作学院都开设了小组工作课程。由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诸多领域,在帮助认识案主,开展助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组工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小组工作由工作员与组员、组员与组员间持续互动的过程。
(2)小组中组员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人组成,组员间在年龄、问题性质等具有同质性。
(3)小组工作注重群体的动力,强调组员分享、支持、教育,带来组员态度与行为的改变。
根据目标、服务对象、互动过程、组员结构等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按照小组的形成,可以分为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按照组员的参与,可以分为自愿小组与非自愿小组;按照小组的结构,可以分为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按照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社交小组、教化小组、志愿者小组、兴趣小组、任务小组、成长小组、社会行动小组等;按照小组目标,可以分为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与治疗小组。本选题中采用教育小组,帮助组员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开展干预服务,转变组员的问题行为。社会工作者关注成员间的自助与互助,鼓励组员通过讨论与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与互相促进。
三、总结
一是社会工作服务成为儿童社会化教育的专业力量。现代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全人教育,不再是单纯学校课堂教育与书本知识的传授,主张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化场所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是认识到行为转变的过程。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他们认知社会风险,增长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技能,便于熟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三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需要社区、学校及家庭的系统性支持。
四、反思
社会工作实务中工作员的价值理念与工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成效。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服务“农转居”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是落實并完善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构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的联动机制。如何运用社会工作服务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需当地财政、教育、民政部门共同推动落实,设立领导小组,建立实现机制,给予经费保障,并在社区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培训,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进入社区可以通过招聘专业社会工者者、培训现有社区工作人员两个基本途径。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居民进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自已处理社区问题”的能力。
三是在农转居社区成立社区儿童训练营。在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中,增设社区儿童训练营,除开展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新生活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 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21-27.
[2] 张献.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3):87-90.
[3] 威廉·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著.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國社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由晓天(1992—),性别,男,籍贯:辽宁大连,单位:长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